我国自古有“重家教”的优良传统,良好的家教源于良好的家风家训。
家训是古人对社会表达的一种认识与体验,也蕴含着古人对人生价值的感悟。著书立训,不仅是为了对这一认识与感悟进行深刻总结,更重要的是为了给后人为人处世指明方向,起到或警示或劝导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古代家训无疑是中国传统家庭文化的精髓,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价值取向与人文关怀。
《蔡襄家训》就是一个典型。它不仅表达了蔡襄对“忠”与“孝”的认识,更对如何传承指明了方向。“劝尚不能,况不劝乎?”意谓崇尚孝道、奉行忠义,虽说是人生应有之义,但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在困难面前,有的人可能难以坚持或放弃;即便对之加以劝导,可能也难以起到作用,要是不加以反复劝导、引导,那么“忠孝”之道就无法传承下去了。
与《蔡襄家训》一样,古代留存下来的许多名人家训大都以“明理、劝导、勉励”为特征,旨在给后人以有益的启迪,遵训励人,营造良好家风。蔡襄后人正是这样,以祖先为荣,谨记家训,立志成才,在其后数百年中,蔡氏家族得以英才辈出、青史留名。
俗话说,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连着民风、社风。在反腐倡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不断发掘家训传统文化,对于培育家庭美德,涵养民风社风,乃至党风政风,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具意义。
当然,在传承古人家训之时,也应当辨明是非,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其更合乎时宜,传播更多正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