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蔡氏文化  传播蔡氏信息

      服务蔡氏宗族  传递蔡氏情怀

  

                   

蔡氏新闻 · 蔡氏宗亲共聚东莞长安举行新春团拜会  · 惠州蔡氏宗亲联谊会举行庆祝三·八国际劳动妇..  · 福建省蔡氏宗亲联合总会召开蔡氏立姓3070年庆..  · 广东惠州蔡氏宗亲联谊会在梅山庄园举行2025年..  · 福建省济阳柯蔡委员会祥芝蔡氏家庙分会2025年..  · 河南上蔡县招商局领导一行莅临惠州蔡氏宗亲联..  · 福建省济阳柯蔡委员会参加南塘柯氏家庙乙巳年..  · 福建青阳蔡氏世界宗亲总会在青阳蔡氏家庙隆重..  · 福建省济阳柯蔡委员会金鹏分会2025年年会  · 广东罗定下围蔡氏举办燃放丁财炮活动  
姓氏博览 更多

姓氏话题

百家姓氏

谱牒文化

功德榜 更多

《蔡氏文化网》编辑部

组成人员


编 辑:蔡嘉蓉 蔡崇文

总 编蔡海峰

手 机:13719670907

 ·当前位置:首页 > 姓氏博览 > 姓氏话题 > 内容 

江西一个村寨村民生前死后姓氏不同引关注

来源:大江网  发布时间:2016/9/7

 南昌瀛上村“生熊死黄” 网友好奇!村民不觉稀奇!

近日,(江西)南昌昌北蛟桥镇瀛上村“生熊死黄”的习俗引起大江网友的关注,4月10日,大江网记者走进瀛上村了解“生熊死黄”传统的来龙去脉,据了解,瀛上村“生熊死黄”源自明代,但至于原因村民说法不一。

瀛上村“生熊死黄”? 村民不觉稀奇!

4月10日,大江网记者来到瀛上村调查“生熊死黄”的情况。走进瀛上村,大江网记者随机走访了几个村民,他们普遍对“生熊死黄”很熟悉,“这里姓熊的人生前姓熊,但是过世之后在墓碑上的姓就变成黄了,好早之前就从祖上传了下来,没什么稀奇的。”瀛上村一位不愿具名的村民对大江网记者表示。

据瀛上村一位76岁的老人熊祺芬介绍,他原来居住在外地的大哥过世后,选择落叶归根,最后将坟墓留在老家,虽然在外打拼多年,但最终还是尊重上辈人传下来的习俗,墓碑上改为姓黄。“我们家族的人都很尊重祖上传承下来的这种传统,世世代代传下来没有任何异议。”熊祺芬对大江网记者表示。

自明代传承至今原因村民说法不一

至于瀛上村“生熊死黄”的传统从何时流传下来,原因又是什么,村民们说法不一。熊祺芬向大江网记者介绍,明朝洪武年间,原南昌安义县罗田黄家有一黄姓人士入赘南昌蛟桥镇瀛上村,并改姓随妻子姓熊,其岳母承诺,若是他们的后代中有人中了状元便可以改回黄姓,同时还同意在他死后,墓碑上改回黄姓。而后,虽然他们的后代多有成就非凡者,但是“生熊死黄”传统一直延续至今。

而老家是瀛上村的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馆长熊河水却向记者提供了另外一种说法。熊河水向大江网记者介绍,瀛上村“生熊死黄”的传统源自明末清初,当时从武汉迁至南昌安义的黄氏家族中一个黄姓外甥过继给了南昌瀛上村熊姓舅舅,此后就跟随舅舅姓熊。“但是中国人都有一种生不改名死不改姓的传统,所以这位熊姓外甥死后就改回了原来的黄姓,其后代也一直延续这个传统。”熊河水向大江网记者介绍。

生前死后姓氏不同习俗南昌独瀛上村一地

对于这种奇特的姓氏传统,大江网记者电话采访了南昌市民俗博物馆馆长梅联华。梅联华向大江网记者介绍,南昌市有“生前姓氏和死后姓氏不同”习俗的地方只有瀛上村这个地方,但是类似瀛上村有这样奇特姓氏传统的地方不只一个。“南昌县广福镇板湖永木黎村就是一个类似的例子,永木黎村原名是 守墓李家 。”梅联华说。

梅联华向大江网记者介绍,永木黎村很长时间被称为“守墓李家”,然而后代认为祖先原为守护李王(唐玄宗之子)墓才在这里繁衍定居,加上当时形式紧迫,怕为此遭到株连而被朝廷暗杀,所以分别去“守”、“李”的谐音“永”、“黎”,将“守墓李家”改为“永墓黎家”,到了清代,黎氏家族没落,族人认为是“墓”字不吉所致,所以又取“墓”字谐音“木”代之,改为“永木黎村”一直沿用至今。

·上一篇:全国约有10万人姓羊 羊氏族人600.. ·下一篇:中国道统与姓氏之渊源
关闭本页】【返回页顶


| 首页 | 稿留 责权声明 | 赞助网站 功德榜 |

   箱:cs1046@qq.com

码:91441302MA546BX10P  粤ICP备2020098548号-1

息,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