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蔡氏文化  传播蔡氏信息

      宣传蔡氏品牌  服务蔡氏宗亲


                    

蔡氏新闻 · 福建南安贞边蔡氏举行续修宗谱暨祭祖庆典活动  · 湖北省蔡氏宗亲总会2024年年会暨甲辰上蔡祭祖..  · 福建省青阳蔡氏念六致政宗亲联谊会举行第五届..  · 广东怀集县蔡氏宗亲理事会年会暨温蔡兄弟联谊..  · 上蔡祭祖大典暨蔡氏立姓3070周年典礼筹备工作..  · 东莞市蔡氏宗亲总会2025年团年晚宴  · 福建省济阳柯蔡委员会水头分会2024年年会  · 广东阳山县江英镇船洞蔡氏宗祠重光一周年庆典  · 福建省济阳柯蔡委员会东石分会第六届理监事会..  · 福建省济阳柯蔡委员会泉州中心市区分会第二届..  
新闻资讯 更多

蔡氏新闻

宗亲资讯

大事记载

功德榜 更多

《蔡氏文化网》编辑部

组成人员


编 辑:蔡嘉蓉 蔡崇文 王奇荣

主 编:蔡海峰

手 机:13719670907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蔡氏新闻 > 内容 

福建柯蔡宗亲赴尤溪桂峰村采风纪实

作者:蔡其敦  发布时间:2018/11/3

    戊戌年中元节,应尤溪桂峰蔡氏宗亲的邀请,由世界柯蔡宗亲总会部分理监事成员及福建柯蔡宗亲代表一行24人组成访亲团,前往参加桂峰村中元节祭祖大典。

     2018年8月24日在世界柯蔡宗亲总会理事长、福建省济阳柯蔡委员会会长蔡第躼宗长带领下,上午九点从位于石狮的济阳柯蔡大厦启程出发,一路欢歌不断。

     桂峰村古称为桂岭,又叫岭头、蔡岭,海拔550多米,为半高山谷地,四周群山环抱,云雾萦绕,山青水秀,气候宜人,令人流连忘返。

     历史悠久的桂峰村,在南宋中后期,金兵南侵,小朝廷偏安东南,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随之南移。当时,尤溪至福州的一条官道从桂峰经过,成为尤溪内地达官贵人、商贾小贩往返福州的必经之路和食宿的唯一中转站,由此桂峰迅速地繁荣起来,素有"小福州"之美称。

     桂峰村历史上曾被誉为“山中理窟”、“云霞仙境”。2003年1月被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历史文化名村"。2007年5月又被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认定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宋淳祐七年,北宋名臣蔡襄之九世孙蔡长从莆田来此肇基,承祖训避世筑居、耕读传家,桂峰成了理想的首选宝地。几百年来,蔡氏子孙在桂峰村里繁衍发展,创造文明,使桂峰成为远近闻名的文化之乡。

     这个闽中的古山村,既有江南水乡的古韵,又具繁华商埠的缩影,这里人杰地灵,文化范儿十足。更可贵是当代,桂峰文化古风犹存,群彦俊秀,簪缨相传,人文风貌,更加璀璨。

     雨中桂峰行,一路豪雨绵绵,沿途朦胧的远山,笼罩着一层轻纱,影影绰绰,在飘渺的云烟中忽远忽近,若即若离,就像是几笔淡墨,抹在天边。

     往桂峰村的洋桂路,虽然全程才12公里,并为铺着水泥的双车道,但山路十八弯,需谨慎驾驶,沿路上,山路盘旋,俯瞰高速公路从山底下而过,山川密林茂盛,前往桂峰村的指示牌,每隔几米就有一个,牌子制作得古香古色,令人对桂峰村更添一份期待,还未到村里,却已经感受到桂峰村的热情,好像看到了桂峰村在向我们招手。

     下午一点整,终于看到了群山峰峦的桂峰村牌坊,访亲团一行在桂峰村牌坊前合影留念。

     从繁华喧嚣都市中走到如此静谧朦胧的古村落,就像是褪去厚重的历史,来欣赏一幅内涵久远、色泽淡雅的画卷。走近桂峰村,远远便见,桂峰村依山就势分布于村的三面山坡上,形成了层层叠叠的气势。

     在蔡第躼宗长的带领下,我们一行向桂峰村迈进,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具有古老韵味的引凤亭,只见桂峰村老年协会会长蔡和严等宗亲早已在村口等候迎接柯蔡访亲团一行,宗亲见面,热情握手,分外喜悦。

     在桂峰村的宗亲引领下,访亲团一行走进村子里,发现连着各家各户的是一条条清幽的小路,或是石板筑成的台阶,或是碎石片铺成的路面,每一条路都有说不出的韵味。

     桂峰村的古民居,除了屋顶,大门口的墙上也是村民们晒秋的地方,一串串玉米,辣椒被挂在墙上,远远望去,仿佛一幅幅农家丰收图。

     转角回眸,到处红灯笼和古老的城墙相辉映,举手投足间处处都是文化,桂峰村的由来,正是因为它满村的桂花树。桂峰村有不少石板古道,因为村里的房子挨得比较紧密,所以曲巷通幽,峰回路转。古意浓浓,繁华依旧。

     听当地年长的宗亲说,村里的年轻人基本上都外出发展了,只有留下老一辈守在这里,所以整个村里人很少,并非儿孙不接他们去城里住,而是老人家过惯了这里的安逸生活。

    悠然石印桥

    走到桂峰村口,一座古老的小石桥映入眼帘,桥两边都是木质结构的商铺和民居,紧密相连,古色古香。踩着青石板台阶上桥,桥下的溪流清澈见底,缓缓而流,耳边传来潺潺的流水声,"小桥流水人家"的美景倘佯心间。

    桥名石印桥,始建于明万历32年(1604),因桥下有一方巨石如印而得名。据说这里是村里最繁华的街区,村口有块空地也是村里议事的地方,村里的孩子诞生,娶媳妇,嫁女儿,老人过世,都要到此桥向祖宗报告或告别,这是一座承载了桂峰人几百年悲欢离合人生的桥,亦称人生桥。

    石印桥两侧小石柱镌刻着对联"地接枫亭承一脉,天生印石护双桥",昭示着桂峰村渊源与传承,体现了桂峰蔡氏族人追本溯源、不忘先祖的情感。

    “半醉凌风过月旁,水精宫殿桂花香”。石印桥可以说是桂峰村最热闹的去处了,周边四株参天桂花树及紫薇树,枝繁叶茂、青翠欲滴。每到秋天,桂花树散发出的香味,十里以外的人都能闻到。

     听说村里有数百株这种四季桂花,这也许就是桂峰村名字的由来吧。每株树的石墩砌成圆形、半圆形、长方形、方形等不同的形状,这里面大有讲究,这些形状为日、月、书、印,象征着美景如日月一样永恒,寓意财富、权力源自于知识。

     "四寻客栈五步楼,比屋弦声乐悠悠;梦寐以求寄居地,旅客旋步三回头,"是当时桂峰情景的真实写照。树下是环绕石印桥的各种店铺,有杂货店、酒肆、小吃店等各种作坊,再辅以石碑镌刻,明清时代的繁华街区跃然眼前。

     探寻桂峰古朴风,演绎济阳霓裳情。

     筹备中的福建柯蔡济阳艺术团部分成员,此次随行桂峰村采风。

     漫步在幽深的巷道里,任时光随意的流走,一边闻着桂花的芬芳,一边欣赏古村落的别致风貌。

     在石印桥皓月景点上留连,听山鸟啁啾,看流水淙淙,四季桂花芳香四溢,阵阵沁入心脾,小福州的气派迎面而来,酒楼茶馆,能感受到那些逝去的繁华。

     走进蔡氏宗祠

     小溪上游的蔡氏宗祠,气势宏伟,系清康熙八年,蔡茂相(名云鹤)高中进士后,第三年为首主持兴建的。时值盛世,也是蔡氏家族鼎盛时期,“一时拨币兴工,备极辉煌冠冕”。

     桂峰宗祠成为桂峰历史文化的缩影。桂峰村蔡氏子孙奉行耕读传家的祖训,并把文化带到这个小山村里,令人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

     中堂内昂上悬“父子举人”匾,正楣柱悬挂“最喜渊源崇元定,尚斯家世继君漠”筒联,桂峰历史上魁人韵士,彬彬辈出,“父子共翰林”、“兄弟同举人”的佳话,誉传遐尔。

     蔡氏历代崇文习,父子翰林、兄弟進士、举人秀才代代相传。宗祠立有族谱族训和六戒,桂峰蔡氏自蔡长始至今已在桂峰繁衍34代,裔孙开基发展遍及各地,他们承祖训以耕读传家,尤其崇文尚学。

     宗祠内还有一个高约1米的“孝”字,出自朱熹之笔,深藏着的深奥学问,在“孝”字右上方是人像,左上方是猴像,右侧是一个人作揖之态,而左侧是一只猴子在拳打脚踢的动作,寓意“孝者成人,不孝成猴”的伦理。

     祠堂悠悠,布局传统,明暗相谐,暗藏风水玄理,让人不禁放慢脚步,不忍惊扰这一雕琢岁月的画面。

     云水禅心,淡然最美,一遍遍地走,一遍遍浏览,尽显淑女气韵,既有古典的优雅,又有现代时尚的甜美气质。

     桂峰的记忆,在流逝的岁月里发酵,让人怀念越来越清晰。不老的话题,像一首歌,唱响着古厝的往昔。历史的厚重感充盈在空气中,都不由自主喜欢上了这个如诗如画般的桂峰村。

     徜徉小桥流水间

     走过古桥,徜徉在小桥流水间,山涧的溪流在村中流淌,石砌古道与小桥流水相映成趣,酒肆茶楼和旅馆商店鳞次栉比。溪旁是石头铺成的小路,路面上加了石板条,方便行走。

     小溪上的功名桥与人生桥相对应,寓意走过人生,考取功名。因下方尖石似乌龟头,名曰神龟奇石:秀水瀑布,峭壁深潭,峡谷林密,神龟纳凉,浮游碧流,志向远方。站于上方寓有“独占鳌头”之意。

     这里很净、很优雅,没有喧嚣、没有浮躁、只有宁静,那斑斑皱褶,是岁月最美的写真。

     秋日,唯一想做的便是伫立于淳朴沧桑的古道,感受小桥流水恬美,期待着与第一枚秋的精灵眸里重逢,看它舞尽婆娑,而后依着它清晰的脉络,把一份美丽的寂寞,与秋轻轻诉说。

     倚门远眺秋意长,无边落木萧瑟天,在神秘的山中桂峰村,倾听着岁月季节动人心魄的声音,犹如置身于玲珑小城,风光秀丽,碧空澄澈,殿堂典雅,铿锵而又婉转的音符遍地流淌,谐奏古建绝代风华。

     秋雨初收,丹桂飘香,眺望窗外,云雾犹凝,远天霁色,丝丝离愁,望断秋水,香阁飘渺

     细雨中传来一阵阵清淡的桂花香,撑着小伞,走在绵绵的细雨中,令人油然而生幽幽古情,将小桥流水的风景定为自己的天地,倾听阵阵的蛙鸣,留存一件件尘封的往事。

     桂峰村的秋天,就是这样热情自然、沁人心脾,换上传统的旗袍,感受丽人的赏秋之趣,岂不美哉!柔丽清新的秋日旋律,温情脉脉的音乐语言,引路遐想的意境,犹如淳淳的清泉,融入秋天,融入每个人的心灵。

    美人巷

     小桥流水古朴风,柳丝烟雨美人巷;邻家有女出桂峰,自幼生长此山中。秋风萧瑟,微雨绵绵,巷子弯曲,幽深窄长,撑着古朴遮雨油纸伞,漫步在美人巷,婉如行走在谜一般的画中,为这褐色的小巷平添一丝新趣。

     楼坪厅大厝

     走进龙豪故居:楼坪厅大厝是台胞蔡龙豪先生儿时旧居。因地势陡峭,于右侧另搭一楼板为厅,故曰“楼坪厅”。楼坪厅大厝位于村部后侧,主体建筑至今仍保存完好,在挡溅墙上作画是该厝一大特色。楼坪厅门楣上镶嵌着三幅图,包含着人生成功的三大要素:"父母养育,名师指导,贵人相助"。

     坪厅大厝房前屋后、石埕厅堂整洁明净,少见杂物,身处其间心神安宁,予人一种优雅的书卷气。

     绿柳风中摆,新荷雨里摇,从来民国范,大美数旗袍,乍现珑玲态,凭添妩媚娇。

     秋日落雨时,一阵清风拂来,托起下巴,倚靠在窗边,望着窗外一叶秋心的静美,赏一段琳琅风情,不枉费遭遇清秋一场。

     了情流殇,余心牵绊,那隐匿的随缘,兀自穿透寂寥的美丽,独留芳华暗香的气息,轻轻的拂过脚边,继而消失不见。

     踏上一方人文地脉,轻轻地梳理那份紫色的记忆,令人油然而生幽幽古情,带走的不仅仅是一番赏心悦目式的采风,而且是一次发人深省的懂得。

     石狮厝

     石狮厝建于清嘉庆年间,占地面积590平方米,因厝藏一精美石狮而得名。房屋四周依地势筑有围墙,即能防寒保暖又策安全。石雕是该厝一显著特色,雕刻内容丰富。有对联曰:“三谏风高勋业在苏黄以上,九峰派衍渊源从朱李而来。”背额书“紫气东来”四字。

      漫步七家楼

     围墙外,瓜架下,地不平,路犹在。七家楼,这是一座“修旧如旧”龙拱、吊柱等木构的清朝建筑典范。撑着油纸伞,漫步幽幽古道上,寂静惆怅,古老而又略显沧桑,富有诗意,遥远而又熟悉。

      一片古楼,一次邂逅,一段故事,一种相知,一抹情怀,一份念想。

     倘佯于历经岁月洗礼的建筑群里,有人称这里如油彩涂抹之后般美,但撑伞的济阳女子更美。

     古居,优雅,却不失活泼,古道木梯间,皆人文脉络,壮美与精巧浑然一体,依然熠熠生辉、依然打动人心,在古道台阶上,那么安静轻悄,仿佛除却了背景,仅仅听到雨声。

      邂逅观景台

     邂逅观景台:在村口悬崖峭壁上,一座“丽莺“亭,迎接各方来宾,其后,建有一观景台,能看到小村的全景。

    无须近瞧,极目四野,喜看山间层层叠叠,遍地桂香沁心扉。站在桂峰观景台,鸟瞰“山中理窟”,陶醉“云霞仙境”之中。

     秋雨中,群峰巍峨,连绵起伏,云雾缭绕其间;清风里,山峦叠翠,丹桂飘香,岚烟弥漫飘荡。登高远眺,群山环抱,云雾萦绕,山青水秀,气候宜人,真可谓旋踵即景、移步换天,俨然一幅人间仙乡画境。

     山中民风淳朴,风景优美,人文和谐,绿树成阴,古厝成片,泉水淙淙,使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撑着一把油纸伞,娉娉婷婷地俏立于观景台,带着一种温婉的气质,一伞倾城。

     秋雨绵绵的桂峰村淡漠而温柔,清新的色彩,赏心悦目,配上秋天的气息,就是复古女郎,用深深浅浅的诗意,低吟一个玫色的春梦。

      长房厝

     长房厝始建于清朝初期,为长房世柳公建造而得名,土墙之间幽深的石板路,这是村中主干道。长房厝镇宅之宝:注铁扶坡。相传主人砌石坡时,使石块连环加固,互相牵带,浑成一体。    

     历经五百余年,任凭雨打风吹,历经山洪、泥石流洗劫,都未动分毫,芨芨可危的土墙头,依然展示着雄鹰样。桂峰村这些摇摇欲坠的房子,它们都有美丽的青春年华。

      后门山道走秀

     人在山谷,常会感叹山高不可攀,而此时的山却悄然无声向你披露,一群撑伞女子正从山上悠然而下,撑着油纸伞徜徉在悠长、悠长又静美的山中小道,寄望看到桂花的颜色,闻到桂花的芬芳,感受桂花的愁怅。

     华美的服饰,优雅的仪态,和煦的微风拂来,说不尽的诗情画意,济阳群美成为木栅小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桂峰村的布达拉宫

     桂峰村的后门山这座颇具规模的山厝,外形酷拟西藏的布达拉宫,也因此被外界称为"小布达拉宫",因为桂峰地势崎岖,各座建筑之间的距离相对窄小,故而要用大量的石材构筑护坡。

     后门山厝的护坡多达14层、高达余30米,这样就形成了各条曲径通幽的小巷。据当地村民介绍,该建筑建于明末清初年间,当年耗资一万三千两白银,历经十余年所建。

     据记载,该厝子孙中考取举人1名、贡生2名、秀才6名,真可谓名副其实的书香门第,在当地影响较大。该厝有一古洞,深不可测,洞口仅二尺见方,据说至今还无人敢进入。

      玉泉书斋的遐思

     玉泉书斋的遐思:凭栏远眺,令人油然而生幽幽古情。

     玉泉书斋是尤溪的三大书斋之一,如今桂峰村里还存有明清时期遗留下来的“泮月斋”和“后门山书斋”等书斋遗址,书斋墙上张贴的许多科举捷报,至今仍依稀可见,这都证明了桂峰村祖祖辈辈对对读书教育的重视。

     玉泉书斋是个安静读书的所在,配有池塘、花圃,体现了主人书香门弟,对于文化的重视。许多专家学者来桂峰参观后惊叹:“厝厝均有文化,满街都是历史”。

     雨似停未停,一丝丝地飘落在绿地中,从苍穹中软软地洒下泥土夹杂着清新的气味,雨点落在脸上凉丝丝,流进嘴里,甜津津,像米酒,像蜂蜜,使人如醺,如梦,如痴,如醉。

     珍珠似的小雨珠从身边飘过,伸出手去触摸这凉凉的雨水,感到一丝清凉。草叶慢慢地探头,在树根,在草丛,在你的脚下,安静地蔓延着不为人知的浅绿,像淡淡的水粉。

      清代茶楼

     坐引香茶爱此楼,闲对茶人忆古人。桂峰村为古时尤溪到福州的官道必经之地,当时的茶楼成了为当年文人墨客,游民憩客闲聊休息之所。

     这座保存完好的清代茶楼,如今看来也是蛮潮的。建筑是历史的镜子,即使是人去楼空,乃至毁为废墟遗址,也往往会把历史常留在人间。

     小桥流水,曲径通幽,时而婉转如歌,时而飘逸如风,时而清新如茶,时而宁静如水,时而思绪如潮,时而嫣然如花。

     小巷幽幽,寂静悠然,只身独舞风雨中,搁浅昨日晴,刹那芳华心,凝墨落香铭,把离愁一卷,带去远处的天涯,平复心中的宁静,在秋风习习中伫立成一片妩媚的芳菲。

     古村落,原生态,纯朴民风大锅菜,桂峰村,真不奈,明清建筑超可爱。——蔡爱明宗姐即兴而作

      蔡氏祖庙

     桂峰村有棵六百多年的丹桂,是全村唯一一棵既开花又结果的桂花,有诗曰“丹桂当秋拂袖香”秋天丹桂开时,香飘十里沁人心脾。从丹桂古树偱着脚下的青石台阶而下,不知不觉走到蔡氏祖庙。

     蔡氏祖庙位于桂峰村中心,坐南朝北,占地面积1390平方米,建筑面积731平方米,为二进制单檐歇山顶木构建筑,高大宽敞,粗梁大柱,翘角飞檐,雕梁画栋,气派非凡,是蔡氏在桂峰最早的肇基之地。

     祖庙背倚青山,面朝绿水,龙脉雄伟,案堂俊秀,堪舆先生称之为"飞凤衔书"。 堂上高悬"九峰毓秀"、"进士"、"举人"、"文魁"、"武魁"等匾额。

     桂峰村每年中元节祭祖大典都在此处举行,蔡氏祖庙在桂峰蔡氏子孙的眼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桂冠何处有,举目望峰巅。登上蔡氏宗庙三楼,眺望远山,透过祖庙的屋脊远眺村头山峰形似桂冠,又像金元宝,彰显过去的荣耀。

     山中留影

     我不能用最嘹亮的歌喉,讴歌一双秋水般的眼眸;也不能用最绚丽的色彩,描摹一份秋风般的心怀;唯有,用一颗岑寂的心,默默地装下这一季最深沉的爱。

     一路欢歌唱不停,宗亲结伴尤溪行,倩影留在桂峰景,中元祭祖柯蔡情。——蔡爱明宗姐即兴而作。

     桂峰村山环水抱,峰峦绵绵,绿水潺潺,茂林修竹,丹桂飘香。村内村外,八景罗列,各具特色,相映成趣。

     秋雨霏霏,飘飘洒洒。远处盛开的桂花,被一层白蒙蒙的雨雾笼罩,宛如白纱袅袅地飘去,如丝,如绢,如雾,如烟,像是无数蚕娘吐出的银丝,密密地斜织着雨帘,为天地间挂上了一道珠帘。

     漫步桂峰村,满目皆古,古道、古巷、古桥、古街、古树、古画、古书斋、古茶楼、古碑刻、古族谱以及那古风犹存的一座座层层叠叠建筑,都让我们感受到久违的安静与从容。

     行走在这些古建筑群里,偱着脚下的青石板,沿溪而行,小桥流水,丹桂飘香,石板古道,茶楼酒肆,书斋民居,远离喧嚣,心静如水,感叹深山里竟然有这么浓厚的文化气息,宛如置身云霞仙境,神清气爽,尘虑消弭,飘然若仙。

     桂峰村每一处的景致都能让人品味半天,也许这些细节之美才是真正的大美,才是属于我们心中的厚重和真诚。

     天色渐迟,清风向晚,一日的釆风体验,收获多多,收拾行囊,告别了忘不掉的景致和情趣。再望一眼桂峰全貌,暂回驻地,养精蓄锐准备参加明日中元节的祭祖大典。

·上一篇:福建省济阳柯蔡委员会安海片区分.. ·下一篇:东莞深圳蔡氏宗亲总会、南雄珠玑..
关闭本页】【返回页顶


| 稿留言 |  |  |

部   箱:2512630201@qq.com

码:91441302MA546BX10P  号:粤ICP备2020098548号-1

息,未经许可,转载必


在线客服

主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