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蔡氏文化  传播蔡氏信息

      服务蔡氏宗族  传递蔡氏情怀

  

                   

蔡氏新闻 · 蔡氏宗亲共聚东莞长安举行新春团拜会  · 惠州蔡氏宗亲联谊会举行庆祝三·八国际劳动妇..  · 福建省蔡氏宗亲联合总会召开蔡氏立姓3070年庆..  · 广东惠州蔡氏宗亲联谊会在梅山庄园举行2025年..  · 福建省济阳柯蔡委员会祥芝蔡氏家庙分会2025年..  · 河南上蔡县招商局领导一行莅临惠州蔡氏宗亲联..  · 福建省济阳柯蔡委员会参加南塘柯氏家庙乙巳年..  · 福建青阳蔡氏世界宗亲总会在青阳蔡氏家庙隆重..  · 福建省济阳柯蔡委员会金鹏分会2025年年会  · 广东罗定下围蔡氏举办燃放丁财炮活动  
村居祠陵 更多

古宅村居

宗祠祖堂

陵园古墓

功德榜 更多

《蔡氏文化网》编辑部

组成人员


编 辑:蔡嘉蓉 蔡崇文

总 编蔡海峰

手 机:13719670907

 ·当前位置:首页 > 村居祠陵 > 古宅村居 > 内容 

福莆仙东蔡东岳观

作者:练仁福 毛朝青 陈国树  发布时间:2018/11/10

   福莆仙东蔡东岳观位于莆田涵江区江口镇东楼村东蔡自然村,占地3000平方米。主建筑坐北朝南,从中轴线依次为戏台、外宫埕、门楼、内宫埕、门厅、天井、中殿、天井、拜亭及主殿,是一处颇为庞大的道教建筑群。

  东蔡东岳观之所以能声名远扬,主要是因为珍藏着宋朝以来的宗教文物。东岳观供奉“注生大帝”,主殿中的“注生大帝”就是清代的樟雕贴金神像,“雕工非常的细腻、栩栩如生,至今保存完整。 观中的五块木雕“五岳帝”神位牌系宋至元二年(1336)的文物,所描金字至今熠熠生辉。明万历的“岱宗天府”、清嘉庆的“赞化调元”、清嘉庆戊辰年(1808)的“日觀恩光”三大匾额,分别出自莆田历史名人汪懋功、乾隆进士庄允治及佘人杰之手。这三张大匾目前均悬挂于观中,书法上堪称一流,虽历经数百年的变迁,但字迹仍非常清晰。除此之外,东蔡东岳观还有一尊观音铜像,观音神态安详,背后刻有的文字表明像铸于嘉庆十四年。两块光绪年间制作的四十支签枝句木刻板,上面是四十首绝妙的古诗七绝。观里还有清光绪辛卯年(1891)的签枝筒等古物。

  观中有一个清咸丰年间陈学贞铸题的“注生大帝”铜质印,上刻篆书“东岱岳宗天齐仁圣大帝之宝”十二字,印上有盘龙圆柱印柄,是莆田现在发现的民国前两枚铜质神印之一。一个宗教观庙能有如此之多的文物,应该还是比较少见的。据介绍,除了信众,每年都有国内外的许多考古学者到观中来参观考证。“这些宗教文物对研究莆田宗教发展史应该比较有意义。”

  在江口镇上还有一座元代古刹——东岳观,为与东蔡的相区别,称为江口东岳观。其实,这两个东岳观之间渊源极深,东蔡观中的珍贵文物原先均为江口东岳观所保管,70年前差点全部毁于一旦,它们最终得以保存得益于东楼村民吴富本的冒死相护。

  上世纪50年代初,特殊的历史背景下,江口东岳观面临被打砸一空的危险。这时,村里的信众想到了德高望重的吴富本。吴富本早年投身革命,后又任乡长,在村民中有着很高的威望。受托后,吴富本带领家人连续多夜顶着大雨,冒着生命危险从江口东岳观中,将文物一件一件暗中挑回村中。那时候谁家藏文物都要被处分,文物到村子里后,大家全都心照不宣,共同守护这个秘密。

  据悉,这些文物在东楼村各家各户中轮着守护,谷仓、阁楼、山洞,大家想尽一切办法来保护。直至上世纪80年代,村民们建起东蔡东岳观,文物才重见天日。应该说,最应该感谢的就是吴富本,正是他冒着生命危险把将要付之一炬的这些宝贵文物搬运回村,方有今日东蔡东岳观的辉煌。

  据介绍,1997年东蔡东岳观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列为市级文保(与观前的宋代建筑“紫霞堂”共同申报)。据介绍,为了进一步做好文物保护工作,管委会决定着手省保的申报准备工作。“我们打算邀请省内文物专家对文物再作鉴定,并对相关文物史料作进一步的挖掘整理,希望尽早制作出保护规划以及申报文本。(练仁福 毛朝青 文/)

 

  福莆仙东蔡东岳观位于涵江区江口镇东楼村东蔡自然村,占地三千平方米,建筑面积一千六百八十平方米,座北朝南,建筑中轴线依次为戏台、外宫埕、门楼、内宫埕、门厅、天井、中殿、天井、拜亭及主殿,是一处庞大的道教建筑群。

  东蔡东岳观之所以名扬四海,盖因存有大批宋明清代的宗教历史文物。著名的江口民国卅二年(1943)出郊求雨之“岳帝爷” ,是明代的樟雕贴金神像,栩栩如生,至今保存完整。五块木雕“五岳帝”神位牌系宋至元二年(1336)的文物,至今所描金字仍熠熠生辉。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的“岱宗天府”、清嘉庆甲子年(1804)的“赞化调元”、清嘉庆戊辰年(1808)的“日觀恩光”三大匾额,分别出自莆田历史名人莆田知府汪懋功、乾隆进士莊允治及佘人杰之手,堪称一流的书法。清咸丰辛亥年(1851)陈学贞铸题之“注生大帝”铜质神印,上刻籇书“东岱岳宗天齐仁聖大帝之宝”上有盘龙圆柱印柄,是今莆田所存之民国前两枚铜质神印之一,实为无价之宝。一尊嘉庆十四年(1809)铸造的观音铜像,头戴金冠,蟒鹰随扈,造形奇特,体现观音大士历经万难尽心求道,济世救民的慈悲丹心。两块四十支签枝句木刻板,系光绪丁年(1875)涵江方敦仁堂刻送,楷书体,雕刻工艺精湛,是四十首绝妙的古诗七绝,体现着当年莆田文人的风骚。还有清雍正年间刻的“注生大帝”符印,清光绪辛卯年(1891)的签枝筒等古物。文物保存之多,朝代之远,是莆田各寺庙所少有,因之,吸引了国内外的许多考古学者,名流墨客纷至沓来参观考证。这些宗教文物是研究莆田宗教发展史的宝贵财富。在这里要特别感谢里人吴玉辉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冒着生命危险把将要付之一炬的这些宝贵文物偷运回村,方有今日东蔡东岳观之辉煌,实乃功德无量。另外,1991年(辛未)原莆田县长原鲁山先生亲为东蔡东岳观题写了“东皇司命”、“五嶽独尊”两大匾额。

  东蔡东岳观主体建筑在莆田道教庙宇中可称一流。主奉“东嶽天齐仁圣大帝”(即莆田“五帝爷”之一的“岳帝爷”)兼奉观音、妈祖及文武诸神,计有大小神像九十六尊,其中亦有明代抗倭英雄“曹吏将军”雕像屹立在前殿左则,日夜为前来求签问卜的信士指点迷津,有求必应。三进双檐歇山顶的供神殿高大宏伟,门前一对巨形石狮,前廊盘龙石柱、抱鼓石、石门墩,后天井的浮雕巨龙丹墀,整体建筑华丽端庄。

  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日东狱天齐仁圣大帝诞辰日,是该观最重要的宗教节日,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及福清、莆田、仙游三县的善男信女数万人前来朝香祝寿,各种民俗文艺队达百队以上祝贺献演,道士法师设醮庆祝,莆仙戏日夜连台。真是人山人海,香火旺盛。

  东蔡东岳观由于保存着许多有价值的宗教历史文物,1997年12月31日被列为莆田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7月27日列为莆田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是旅游修道休闲的好去处。(陈国树)

·上一篇:蔡氏古民居撑起安全伞 ·下一篇:福建蔡氏大厝,沁后村的历史记忆
关闭本页】【返回页顶


| 首页 | 稿留 责权声明 | 赞助网站 功德榜 |

   箱:cs1046@qq.com

码:91441302MA546BX10P  粤ICP备2020098548号-1

息,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