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蔡氏文化  传播蔡氏信息

      服务蔡氏宗族  传递蔡氏情怀

  

                   

蔡氏新闻 · 蔡氏宗亲共聚东莞长安举行新春团拜会  · 惠州蔡氏宗亲联谊会举行庆祝三·八国际劳动妇..  · 福建省蔡氏宗亲联合总会召开蔡氏立姓3070年庆..  · 广东惠州蔡氏宗亲联谊会在梅山庄园举行2025年..  · 福建省济阳柯蔡委员会祥芝蔡氏家庙分会2025年..  · 河南上蔡县招商局领导一行莅临惠州蔡氏宗亲联..  · 福建省济阳柯蔡委员会参加南塘柯氏家庙乙巳年..  · 福建青阳蔡氏世界宗亲总会在青阳蔡氏家庙隆重..  · 福建省济阳柯蔡委员会金鹏分会2025年年会  · 广东罗定下围蔡氏举办燃放丁财炮活动  
历史渊源 更多

蔡氏渊源

考析论坛

蔡国沉钩

功德榜 更多

《蔡氏文化网》编辑部

组成人员


编 辑:蔡嘉蓉 蔡崇文

总 编蔡海峰

手 机:13719670907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渊源 > 考析论坛 > 内容 

蔡襄有没有在涵江创建慈寿端明陡门?

作者:林青松  发布时间:2019/4/18

   2001年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蔡襄评传》记:“慈寿陡门是五塘的配套工程,它位于涵江延宁陡门头。……蔡襄察看了现场后,便发动民众就地修建‘陡门’,……当地农民喜不自禁,为了纪念蔡襄这一功绩,特在此处镌刻‘端明’两字,故此徒(陡)门又称作‘端明陡门’”。

   2001年方志出版社出版的《莆田市志》记:“端明陡门又名慈寿陡门,位于涵江陡门头。上立一‘端明’石碣,为北宋蔡襄所创建。”(笔者按:“端明”石碑断为三截,分散三处,由笔者寻找在一起,“端明”石碑立在“端平陡门”上是20多年前刚移立的,不是原来就立在陡门上。)

   2004年方志出版社出版的《千年涵江》其中有篇大作题为《宋水利工程犹存》记:“宋代,端明殿学士蔡襄在霞明境河道的入海口修建了双门陡门,取名慈寿陡门,……涵江人民为纪念蔡襄的善举,在慈寿陡门上立一石碑,上刻‘端明’二字,以纪念他,于是陡门又称‘端明陡门’”。等等不胜枚举。

   综合以上各家所说,其意思基本相同,位于涵江下徐与延宁之间的这座陡门原名叫做“慈寿陡门”,是宋朝端明殿学士蔡襄所创建的,人民为了纪念蔡襄创建陡门的功绩,用蔡襄的官职即端明殿学士,刻一块“端明”二字的石碑立在“慈寿陡门”上,因此“慈寿陡门”也称为“端明陡门”,俗称陡门头。

   笔者认为以“端明”二字作为陡门的创建者是蔡襄的结论有点武断!其结论不能成立,依据及理由是:其一,宋朝担任“端明殿学士”官职的蔡襄并不是宋朝廷唯一的一个。仙游人蔡京、闽侯人陈自强、南平人黄裳、长乐人陈诚之、波阳人洪迈、余干人刘伯正、东阳人葛洪、东阳人乔行简、兰溪人范钟官、临海人谢深甫、安次人吕余庆、虞城人王尧臣、连江人李韵、襄阳人王之望、吴县人范成大等等,他们的官职都是宋朝廷的“端明殿学士”,难道这15人都是涵江“端明陡门”的创建者吗?其二,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解释说:涵江“端明陡门”的创建者是仙游人端明殿学士蔡京,因蔡京是大奸臣、“六贼之首”,他的名声太臭了,因此以端明殿学士仙游人蔡襄取代蔡京,于是便成了蔡襄是涵江这座“端明陡门”的创建者(此是举例不是结论。)。

   可见,以“端明”二字来证明蔡襄是涵江“端明陡门”的创建者没有说服力。

   经访师拜友,调查了解以及笔者的考证,“端明”石碑存在二种不同的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泉州晋江草庵寺摩尼光佛石像旁边摩崖石刻刻有:“兴化路罗山境姚兴祖奉舍石室一院,……。”“兴化路”是莆田元朝时唯一的地名,全国没有第二个“兴化路”。涵江下徐村在宋、元之间称作“下徐端明境”;明、清之间称为“下徐霞明境”。“端明”石碑是宋、元之间下徐村村民所立的境名标志碑。元朝时的“罗山境”、宋元时的“端明境”境名均在莆田。

   第二种意见认为:黄仲昭《八闽通志·地理·兴化府·莆田县》记载有:“小屿桥,宋景炎元年(1276年),乡人刘端明等建。桥在醴泉里。”这说明,刘端明是南宋末、元朝初沿海(今秀屿区一带)人。刘端明乐于做公益事业,在其家乡捐资建“小屿桥”等。

   刘端明是一位莆田沿海的壮汉,以海上运输为生,他的大型货船装卸货物、堆放货物基本上是停靠在涵江下徐村的地界,刘端明靠海运赚了不少钱,发了财,恰遇郭朵儿将“涵头陡门”迁移到下徐村去建“端平陡门”,为了报答涵江人民给他提供赚钱的良好场地,建“端平陡门”的资金,刘端明自愿负担,“端平陡门”竣工后,涵江人民深受感动,特地用刘端明的名字“端明”刻一块石碑立在下徐村“端平陡门”附近几米远的地方,当作刘端明装卸货物、堆放货物的专用场地,任何人不得侵占此场地用作堆放货物等。“端明”石碑原来是刘端明装卸货物、堆放货物的标志碑。

   涵江下徐与延宁之间的这座陡门是元朝郭朵儿于皇庆间(1312-1313年)将“涵头陡门”迁到下徐去建的,建成后改名叫“端平陡门”。而蔡襄卒于宋治平四年(1076年),就以蔡襄死亡前一个月创建“慈寿陡门(端明陡门)”算,时在1076年,因此在蔡襄死后246年,郭朵儿刚在涵江下徐建“端平陡门”。死了246年之后的蔡襄他怎么会“回生”起来在涵江下徐创建“慈寿陡门(端明陡门)”呢?所以说,涵江下徐“端平陡门”是元朝的水利建筑物,不是宋朝的水利建筑物。涵江下徐“端平陡门”与蔡襄无关。

·上一篇:《宋史•蔡京传》中“党人籍.. ·下一篇:蔡京遗骨之谜
关闭本页】【返回页顶


| 首页 | 稿留 责权声明 | 赞助网站 功德榜 |

   箱:cs1046@qq.com

码:91441302MA546BX10P  粤ICP备2020098548号-1

息,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