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周文王第五子,蔡姓的始祖,为何却发起三监之乱助武庚造反?
蔡叔,他本姓姬,叫做姬度,历史上称他为蔡叔度。蔡叔度是周文王姬昌和太姒生的第五个儿子,他还是周武王姬发的弟弟,是周朝刚建立的时候的三监之一。众所周知蔡叔度的父亲周文王姬昌是讨伐商纣王的起始者,而他的母亲叫做太姒,姓姒这个字,因为她是夏朝君主夏禹后代有莘氏部落的女子,而她又是周文王的正妻,跟姬昌生2了十个孩子。姬昌如何,自然不必说,而太姒也是一个勤劳持家,恪守妇道,号称文母的女子,所以他们的孩子都应该受他们的影响而没有做过违背常理、荒唐离谱之事,就比如后来成为周武王的姬发,但年长之后的蔡叔度可以说是变了一个人,才会做出三监之乱这种事情。
当时周文王姬昌带领部下前去讨伐商纣,一路进攻,但不幸在这个辉煌的路上,这位伟人周文王姬昌倒下了,而又因为这位伟人的的大儿子伯邑考早就离世了,于是二儿子周武王姬发就继承他的伟业,继续讨伐商纣。一直到了周武王十一年,周武王姬发彻底将商朝推翻,从而建立了周朝,历史上称为西周。而在当时西周灭了商纣之后,还没有稳定,为了巩固刚建立的周朝政权,周文王决定实行分封制,封赏抗商的功臣和宗室,还有那些为了抗战而牺牲了的人的后代。就这样,周文王姬发把管地和蔡地分别分封给了立下汗马功劳的两个弟弟管叔鲜和蔡叔度,并让他们建立了管国和蔡国,让他们分别居住在管城和上蔡,就这样原本的姬度改叫为了蔡叔度。
而周武王又在想一个问题了,当初为了不杀害太多的人,就把当初商朝的人留下来,但又叫谁去管理这些人成了问题。这个时候他的弟弟周公旦就对他说不如叫商纣王的儿子武庚,于是姬发就采纳了周公旦意见,用以殷治殷的方法,分封给武庚殷,叫他去统治和管理殷民,也好叫他奉持祖先的祭祀,使家族不至于断绝。但是姬发周武王知道武庚并没有心服口服的服从于他,怕他有所行为,就叫他的兄弟管叔鲜、蔡叔度和霍叔处三人在殷都的不远处建立邶、鄘、卫三国,好监视武庚的一举一动,也一起管理那些商朝的遗民百姓,历史上称为三监。
但周朝刚刚建立,还未稳定,外面强敌时常环视,周武王姬发为这国事十分的忧虑,经常晚上睡不着觉,从而患了隐疾,在建国的第二年就离世了。在这之后太子姬诵就继承他的位,为周成王。但周成王尚在年少,登基之后朝堂之上难以处理朝政,就由周公旦代为执政,处理国家上下事。但渐渐的众兄弟认为周公旦篡改了姬发的遗旨,怎么说都应该年长的管仲去处理,却落到周公旦的身上,而且周公旦制定的制度严格的限制和管束了诸侯的势力,就这样包括蔡叔度在内的众兄弟开始怀疑周公旦是想要谋权篡位。
到了周成王二年,管叔鲜、蔡叔度和霍叔处三人就想到了一直监管的武庚,于是他们就利用武庚造反。而武庚早就有了不满,想要报仇复国,就将计就计听从三人安排,并联系周边国家一起叛周。管叔鲜、蔡叔度和霍叔处三人与武庚在东夷这些地区的开始了叛乱,浩势之大已经是严重地威胁刚立国的周王朝安宁。于是在周成王四年,周公旦忍无可忍,便用周成王的名义向东前去征讨这曾经的兄弟们。周公旦团结召公奭,并且采取果断的措施,亲自带领着大军前往东征。
不久之后,周公旦就平定了叛乱,亲自把武庚和管叔鲜给诛杀了,把蔡叔度给流放到郭邻,而且只配给他十辆乘车和刑徒七十人作为随从一路跟随。最后蔡叔度便死在了流放之地。他的儿子继承他的位,为蔡仲。一时糊涂,毁害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