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家谱又叫家乘,是记载家族历史的重要文献,一本族谱就是一个家族的历史记忆。当人们对某一种说法表示肯定时,常以“靠谱”来形容,反之,则嗤之以鼻冠以“离谱”。谱于喜欢寻根溯源、慎终追远的客家人而言,是一种图腾,是正确神圣的代名词。
明末乡贤李二何曾把族谱提高到与国史、方志并列的位置,所谓“国有史,家有谱,而山有志,其传于世一也。”一本族谱或家谱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的确是打开历史记忆之门的钥匙,而不单单是家族荣光的符号。
历史学家罗香林曾倡导族谱学研究,为历史研究尤其是客家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提起客家人的迁徙,留心一些古老族谱的读者往往会不经意发现,很多姓氏来梅开基祖或迁梅早期先人的名字,有大九郎、念三郎、百六郎等充满奇怪数字组合的称谓,这正是元代统治者出于对汉人起名歧视导致的无奈选择,所以,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原叫“朱重八”也就可理解了。综合可看出,现在梅州客家人的先祖陆续迁移到梅州,多发生于宋末明初这一时期。
族谱给了我们追根溯源的蓝本,然而过分赋予神圣的光环,族谱有时又会失去历史的严肃性。衍生这一问题,源于修谱者的“自我贴金”念头,我们会看到不少族谱把自己的远祖追溯到三皇五帝的神话时代,始祖不是帝王即是将相,真实性令人存疑。有的修谱者还缺乏史才史学史识,同一代先人的官职出现“太守、刺史、节度使”穿越式的谬误。可谓一次不慎,后人往往无法或不敢纠正,于是原本作为标准的谱也出现离谱的现象,笔者这样泼冷水,也是希望借此引起对这类客家文化心理的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