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族谱
我霞山蔡氏存留有一部《霞山蔡氏族谱》孤本,自明朝嘉靖二年始修,经嘉靖三十四年、隆庆元年、万历二十七年、万历四十七年及清朝乾隆中期多次重修,记自南宋德祐肇基祖文真公以降,凡十五世。谱除详细记载本族世系,状迹外,还详细记载有祖规、祖祠、祖墓、祭田,田种条段开具、输丁田、行次、贤妇传,缙绅传等26项条目。此谱原由族长保管,上世纪60年代“文革”期间转由他人保管,曾一度消失,至21世纪初,22世孙蔡衍华献出,为保存此族谱,我族人除将孤本复印多本外,还整理,编排,印制成新的族谱版本。
民国期间,我族人续写族谱, 可错在”文革期间被焚毁,致记载中断,是否尚有他本存世,日前不得而知,冀望能有奇连出现,尚如此,则我族幸甚。今我族分支依仑蔡氏新族谱已编纂完成,枋洋坝口蔡氏新族谱也基本编纂完毕,其他支派也进入筹备阶段,准备在各分支都完成后纂修合谱。
二、源流
据《霞山蔡氏族谱》记载,“夫蔡,建州建阳人也,祖邦之蔡即河南固始,屡迁胜择之阳”,“越五郡,而泉而漳,又越漳止于泰之霞岭居焉”,“蔡氏其先,河南固始人,以唐将军入闽,徒于漳,因从家于武安之霞山焉”由此可寻,我枋洋蔡氏由来的路线图应是河南固始——建阳——泉州——漳州——长泰霞山(枋洋赤岭)可惜的是,是建阳的哪一房系传衍已无证可稽。现在资讯发达,又有《林门第》作媒介,冀望能有新的发现。
三、肇基祖
谱载:“遭景炎兵乱,谱牒放伕,故自朴齐公(文真公)以上代无可考”,“所谓源流,自宋德祐以来肇居霞山者,我始祖文真也。以前世远不可得而知也”。故我霞山(枋洋)蔡氏以文真公为一世祖,弟文仰公亦同为一世祖。“一世文真公,讳行无考,号朴齐……宋德祐年间人,生卒日时失记。”
四、辈份字序
我枋洋蔡氏自一世祖文真公以来,已传衔至25世。15世世前未起至24世编排辈份字序为:“心田开永祚,德泽面长祥”25世起,由20世蔡德生(蔡瑞)编拟新的辈份字序为:忠诚申浩气,孝梯秉温良;修齐能礼让,敬爱治伦常,勤俭操义节,信望晋明原;文章共国本,教子百家春”。
五、祖祠
霞山蔡氏祖祠,堂号济阳,又名瞻依堂。位于今赤岭村大埔(祊阳中学北侧),始建于明朝,祖祠座丁向癸兼未丑,土木砖石结构,面积350平方米,于肇基祖文真公原居住地修建。祖祠分门亭、天井、后厅三部分。门亭古朴、典雅,“瞻依堂”匾额悬挂于大门之上,大门两侧题联:“瞻济毫光映万里,依阳灿焰照千山”,中含“瞻依”、“济阳”之意。后厅正中设祭坛,供奉文真公等蔡氏先祖之牌位,供后人瞻仰、祭拜。后厅有木柱12根,题联六对。中联三对:“济派祠宇源流远,阳堂宗支庆泽长”;“萍藻至微亦可荐,子孙虽富不如贤”;“春祀秋祈尊万古圣贤礼乐,左昭右穆晋一家世代源流”。边联三对:“十载寒窗忍勤苦,九摇玉佩俯丹墀”;“二季采苹隆似典,四时荐物敬以诚”;“挥毫诗书十裁室,焕发礼乐千秋堂。”
祖祠左侧还建有平房六间(187平方米),供东至日操办祭祖之用。
六、发属规模
霞山蔡氏主要聚居在枋洋镇的内枋村(大部),枋洋仑、大竹乾,上洋村的草洋。其他各村也均有霞山蔡氏居民居住。长泰县共他乡镇也均有霞山蔡氏居民居住。岁城区的古塘村蔡氏宗亲亦属我霞山蔡氏繁衍。粗略估算已有4000余人。我霞山蔡氏枝繁叶茂,人丁兴旺,在各行各业努力拼搏,成果斐然,尤其在教育出人才方面,枋洋村内枋村更是人才济济,让有时人称赞,羡慕不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