旸谷,传说是太阳升起的地方,因此充满了神秘的色彩;阳春,是土改时的更名,也充满了诗的意蕴。不知是什么样的大贤与饱学之士给这里按上这么美好的名字。
旸谷,坐落于莲花之北与安福接壤。前有沃野,春绿夏黄;后有崇山,天然毓秀。一泓清流自长丫山木石江潺潺而下,泽霈一方。这里为蔡氏居住地,为周之蔡叔度之后裔,有谱可查为蔡襄第8代孙四秀(清)公于1366年从南京升任江西安福千户。襄公的第18代孙珽瑛公于1662年与弟珽璋、珽璜从莲花高洲迁居至此。因得天时之佑,地理之韫,而瓜瓞绵绵,人丁兴旺,耕读传家,文风蔚然。
道光22年(壬寅),即公元1843年,祖中之英于旸谷之下堂村平广之地建旸谷蔡氏太祠。太祠为三进式砖木结构。建筑面积约480平方。正面门仪高大气派,有轩昂气象。正门上方“旸谷蔡氏祠”高悬。内部则画檐雕梁,欞格剔透。二进太堂上牌匾书“袛德堂”三字。三进悬匾为草书“爱存慤著”,黑底金字,气象宏大。
太祠建成之后,一作聚会讨论全村重大事项之场所;二作祭祀祖先,醮禳农时之基地;三祠下有公田若干,收租得银用以资助本姓中读书人家。太祠建成后,敬祖孝先风俗愈淳,忠厚质朴精神更显,勤耕好学风气更浓。近二百年中,人才辈出,俊彦如云。随后陆续建造了多栋公祠和民用住房,形成上、中、下3个自然村落,成为历史古名居村。
土地革命时期,蔡氏人员中涌现了很多仁人志士,参加革命,有名姓可查的革命烈士就有12人。
然而时间冲淡了当年的辉煌,瓦桁栋梁难以承载历史的沧桑,青瓦砖墙不堪抵挡岁月的风霜。历经近200年的岁月后,太祠像一个耄耋老人,颤颤巍巍,摇摇欲坠,墙体高度倾斜,大梁严重衰朽,随时都有墙倒梁翻的危险。祖先创下的基业不能任其倾毁,传统的精神不能任其堕落。历史的责任落在了21世纪的旸谷人肩上。很多老年人忧心忡忡,多次向村委负责人建言献策;很多在外工作或经商有成者也慷慨陈词;即便是在家务农收入不高的村民也坦言愿承担重建的一份责任。一时间重建太祠成了全村最为关注的焦点话题。重建意味着历代先人创造的旸谷精神得到了延伸,标志着蔡氏今人的一份责任担当;同时也展示着蔡氏今人的敬先孝祖、爱家爱村的朴实情感。但重建也存在太多的困难:
一、 缺资金。参照邻村重(修)建宗祠情况,本太祠重建最精打细算也可能要突破50万元的预算,钱从何来?
二、 工程浩繁,管理难度大。材料、资金、质量、进度、安全怎么抓?
三、 时间跨度长,从开工到完工预计要一年以上时间,春播夏收,大家都有一份责任田耕种,谁有那么多功夫天天陪在里头?
四、 太祠是清朝建筑,重建能否保留原有风貌?
诸多困难,重重风险,谁敢迎难而上?但是,重建更体现了本祠嗣孙们的智慧和力量。
2012年12月20日,由志昌宗亲主持,召开了一个本祠名下各户家长会议。推选了一个领导小组,香林为组长,成员有元和、求厚、日照、迪康、秋仔、根生、水根、建和、金星、建军、显礼、振东等人。香林宗亲把重建太祠作为村委干部本人任期内的一件大事来抓,经过多方听取意见,自己反复思考,又经小组多次讨论,形成共识,提出了一个重建方案,并付诸实施。
一是筹集资金,加强资金管理。按本祠下2013年的男丁摊派每人1000元,计有男丁510人,筹集资金51万元。发动本祠各代门婿帮扶,筹款5-6万元。动员经济状况较好的人员于男丁摊派任务外捐款4.15万元,共得捐集资金60万元左右。领导小组及时出榜公布捐集资金情况,并分组负责催促其余捐资到位。大家投捐踊跃,一个月左右便捐集资金30万元。随后源源不断,陆续凑齐。为了杜绝资金管理上的漏洞,领导小组制定了一套资金管理办法。如钱、帐分管,材料、工匠费要比质比价,开支要按预算审定支付,工程完工验收合格后才能付款。资金不能用于请客吃喝,收支要公开,接受监督。香林同志以身作则,一次带几个同志到武功山林场购买木材,午餐都自掏腰包。他开着小三轮前前后后运送材料,没有用公家一分钱加油。大家忙前忙后,从未用其中的钱买过一瓶水、一包烟。这些措施和香林、元和等人的从严律己的做法有效地保证了资金的合理利用,取得了大家的支持和信任。最后全部工程费为46万元,在筹集资金的基础上节余10多万元。
二是加强施工管理。工程采取了分块分段定额包干方式,如拆瓦、拆墙、造木架、砌砖墙、室内装修等采取了包费用、包工期、包安全、包质量的形式,并且实行工匠择能,费用择廉,质量择优的原则,确保了工程的顺畅。从2013年2月8日开始拆瓦,2月24日拆除墙体,2月28日木工拆除旧木架,安造新框架,至6月20日木工完工。接着泥水匠进场,至9月4日主体完工,9月26日开始装修室内。全部工程9个月,工期比计划缩短。
三是增强责任心。领导小组成员发扬了敢于担当,敢于牺牲的精神,把大家的信任作为动力,把重建太祠作为历史责任。负责人员义务做工,未取报酬。每天坚持有三人在施工现场,负责指挥,协调和监督,随时发现问题,处理问题。把安全、质量隐患消除于每道工序、每个环节之中。
四是尊重历史,恢复原貌。此次重建全部按太祠原貌施工,依旧砖木结构,基脚依原线、栋梁屋柱按原点,长宽高度丝毫未作变动。只是屋面原来盖的小青瓦易碎多漏,这次改为琉璃瓦,既美观大方,又经久耐用。正门上悬大字牌匾重新刷漆,金光燦燦,二进与后堂牌匾丢失亦已重制,虽稍逊原作,但不失大气。花格雕版丢失不少,保留部份重新安装,古风犹存。
现在重建的太祠焕然一新,云蒸霞蔚,在望巍然。一番无愧先人,功在当代,利在后昆的大事,终于在我们这一代手中完成,祖宗有灵,该是何等的欣慰!
要感谢香林、元和等领导小组成员挺身而出,做下的好事、善事、大事!感谢所有为太祠重建做出过努力和贡献的人!
旸谷太祠的重建对于重塑旸谷形象,凝聚旸谷人心,振奋旸谷精神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阳春将进一步焕发出勃勃生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