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祠内、族谱中,常常记载着一个氏族发展、变迁的轨迹。“五源”根深、闽台交流一衣带水的关系,就常能在散落于石狮老街小巷中的宗祠内,找到印证。
位于凤里街道延平路的凤栖蔡氏宗祠,就以族谱和两副对联,记录了蔡氏族人曾随郑成功南征北战并移民台湾的历史。
两副对联 一段征战扬名史
几经辗转,在凤里后花村委会相关人员的指引下,在延平路与龙泉巷交叉处,记者找到了这座蔡氏宗祠。乍看起来,它和周边的石结构老厝并没太大区别,最大的亮点莫过于屋顶上的燕尾脊。
这里属于后花磨内,是蔡氏的一大聚居地。史载,磨内蔡氏在明代正统年间迁居到此,并在明末清初时移民台湾。目前,蔡姓甚至成为台湾第八大姓,并大多集中于台北、台南、嘉义等地。
宗祠内最吸人眼球的,是两副对联。其一上书“保明室节烈忠贞昭日月;驱外夷丹心碧血映家邦”,其二为“明知大义为民族存亡身何足惜;威震边隅关国人荣辱血岂徒流”。也正是这两副对联,成为石狮蔡氏先人曾随民族英雄郑成功南征北战、并先后受封为明威将军的最好浓缩与写照。
据清代同治年间重修的《凤栖蔡氏族谱》记载,十四世蔡则恺,生于1636年,卒于1678年,受封为明威将军,“生平豪侠,当鼎革之际,身领师镇,爱民抚卒,免本乡赋役,撤观音宫障蔽,气象宽广,尤厚族人,惜有志而功名不遂……没于伍中盖在溪西沦亡也”;十五世蔡应昆,生于1639年,卒于1682年,“出身豪侠,事上接下,胆略计策,远近莫不钦仰”,累积战功而诰封明威将军、御前护驾,后战死沙场。
一本族谱 书写两岸交流情
1684年,清朝设立台湾府,隶属福建行省,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大陆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此后两百多年,闽粤居民大量移民台湾,将台湾开发成富庶之地。中华文化随着移民,全面传入台湾。
而凤栖蔡氏族人,除了上述两位先人曾跟随郑成功家族南征北战,并因功受封外,后来也在闽粤移民台湾的时代大潮里迁居到台湾。《凤栖蔡氏族谱》里就有不少族人移民台湾的记载。宗祠内悬挂的“国兴族旺”四个字,便是这三百多年来,闽台之间家族(尤其是蔡氏族人)和民族往来不断的历史写照。
而在现实中,据介绍,1987年开放台湾民众赴大陆探亲后,每年都有蔡姓宗亲回凤栖蔡氏宗祠寻根祭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