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蔡氏文化  传播蔡氏信息

      宣传蔡氏品牌  服务蔡氏宗亲


                    

蔡氏新闻 · 福建省济阳柯蔡委员会与漳州平和县蔡氏宗亲会..  · 广东粤西蔡氏宗亲理事会召开2024年 年会  · 古沛《伦书堂》蔡氏枣庄文化研究会“迎新春茶..  · 世界蔡氏文化经济发展研究总会主席蔡永廉到广..  · 福建南安贞边蔡氏举行续修宗谱暨祭祖庆典活动  · 湖北省蔡氏宗亲总会2024年年会暨甲辰上蔡祭祖..  · 福建省青阳蔡氏念六致政宗亲联谊会举行第五届..  · 广东怀集县蔡氏宗亲理事会年会暨温蔡兄弟联谊..  · 上蔡祭祖大典暨蔡氏立姓3070周年典礼筹备工作..  · 东莞市蔡氏宗亲总会2025年团年晚宴  
宗亲文学 更多

诗词联赋

杂文散记

书画艺术

功德榜 更多

《蔡氏文化网》编辑部

组成人员


编 辑:蔡嘉蓉 蔡崇文 王奇荣

主 编:蔡海峰

手 机:13719670907

 ·当前位置:首页 > 宗亲文学 > 杂文散记 > 内容 

蔡氏姓氏研究与增进中华民族凝聚力

作者:蔡干豪  发布时间:2020/5/4

  菲律宾济阳柯蔡宗亲总会和安徽省蔡氏宗亲总会共同发起,举办“蔡氏立姓3050年庆典”,不仅是研究蔡氏文化、弘扬蔡文化精神,而且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促进中华民族大团结,是一次很有意义的中华文化研讨活动。福建省姓氏研究会柯蔡委员会支持和赞同这一倡议,对此次学术会议寄予厚望。

  中华蔡氏是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是炎黄子孙的重要的分支。她是中华民族主源——黄帝族群中周族的重要分支。蔡氏的发生发展史是中华民族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远古时代起,她就是中华民族中的一支劲旅。根据有关史料记载,并经专家研究考证,有关“蔡”方国的记载由来已久,蔡氏是我国形成最早的姓氏之一。史书最早记载的蔡国,出现在殷商时期。东汉学者王符的《潜夫论笺·志氏姓》说:“姞氏封于燕……姞氏之别有闞、尹、蔡、光、鲁、雍、段、密须氏”。从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卜辞中有“壬寅卜,蔡其伐归”之句。这里的“蔡”,就是蔡方国,而且蔡方国是属殷商王朝的,是一个比较强大的属国。其后的姓氏播迁和繁衍,目前未见于经传。一般的文献记载,以国为姓的蔡氏的祖籍国——蔡国多指周朝的分封国,蔡叔度、蔡仲的姬姓封国“蔡”。不论是姬姓和姞姓,都是黄帝族群的后裔。虽然目前姞姓的蔡氏已未见其后世的传闻,而姬姓的蔡氏后裔的记载见诸史料。在漫长岁月中,蔡氏家族经历了不断的播迁、融合、发展,逐步形成中华民族中的一支具有鲜明特征、族群稳定,以独特的风貌、风姿和风情,屹立于中华民族之林的名门望族。起发展史已有5000年了。

  按照目前的《蔡氏族谱》、唐代林宝的《元和姓纂》和《通志·氏族略》记载,蔡氏出自黄帝之后,本姬姓。其“始祖”是黄帝的第二十八代孙,即黄帝族群中周文王姬昌的元妃之第五子(也有称第十四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叔度。因此,所有的典籍、谱牒皆称蔡氏源于姬姓,始出黄帝。《史记·五帝本记》称“......轩辕之时,神农氏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于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黄帝从而成为有熊氏部落的首领。《辞海》注释:“黄帝,传说中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姬姓,号轩辕氏、有熊氏。少典之子。相传炎帝扰乱各部落,他得到各部落的拥戴,在阪泉(今河南涿鹿东南)打败炎帝。后蚩尤扰乱,他又率领各部落在涿鹿(今河北)击杀蚩尤。从此他由部落首领被拥戴为部落联盟领袖,发明创造甚多,如养蚕、舟车、文字、音律、医学、算数等,都始于黄帝时期。”因此,后人赞誉他“能成命百物”,春秋后期,被奉敬为华夏族共同祖先,称颂为“人文初祖”。据《国语·晋语》载:“黄帝二十五宗,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已、滕、箴、任、荀、僖、姞、嬛、依是也。”其意思是说,黄帝娶4妃,生25子,得姓者12人,分别是姬、酉、祁、已、滕、箴、任、荀、僖、姞、嬛、依12个姓。

   当时商朝由成汤始,传28帝到太乙,再传帝乙,帝乙传到纣王。纣王暴虐无道,杀害民生。而文王西伯德政施布,风化大兴,迁都于丰,遂有天下三分之二,随后武王立。汉代中郎蔡邕在《祖德颂》中说:“昔文王受命,武王定祸乱”,顺应天意,率叔度等兄弟及其他部落东征克殷灭商而有天下,于周武王15年(公元前1046年)克殷,于是“太平乃治,详瑞毕降”。在武王首封功臣谋士时,叔度以功勋卓著,同国师尚父等得首批分封。《史记·周本纪》云:武王初克商,即“封功臣谋士,且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第叔度于蔡。”记载了周文王五子,周武王的二弟叔度因助兄克殷有功,封于蔡,“叔度封于蔡上蔡其地也”。这段记载可以看出:一、叔度是以首批的“封功臣谋士”受到册封;二、册封为“蔡”即以宗主的图腾为国号,管辖着“蔡”的重地,足见当时叔度在武王几个兄弟中东征克殷的功勋和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多数的蔡氏是以蔡国的立国作为蔡氏立姓,是有一定根据的。

   《史记》和《蔡氏族谱》都记载,黄帝的第二十八代孙,周文王姬昌的第五子叔度封于蔡,建立蔡国,分地位于今河南省上蔡县,称叔度为蔡叔。蔡叔殉,成王命其子仲践诸侯之位,传二十五世侯,历619年,春秋时为楚所灭。蔡国灭亡后,蔡国公族为了纪念亡国之痛,子孙遂以国为氏而著于春秋,逐步形成蔡氏。于是在漫长岁月中,随着民族的溶合,蔡氏分散居住到全国,近古以来特别是现代又分布到世界各国。因此,蔡氏在民族溶合中成为多元多民族的大家族。

  蔡国亡国之后,衍绎出了许多与“蔡”有关的姓氏,除了蔡氏之外,还分衍出许多的支氏,主要有蔡仲氏,蔡丘氏、归生氏、声氏、生氏、朝氏、鼂氏、晁(鼌)氏等等。此外,这些姓氏也会融合,如蔡仲氏和蔡丘氏等一些氏族后来经历演变,融入蔡氏,壮大了蔡氏的队伍。蔡丘氏和蔡仲氏一样,后来简化为单姓,与蔡氏归为一体。因此现在的蔡氏主流是蔡国的后裔,是由蔡国后裔的子孙的各个姓氏溶合产生的,其本身就存在多元性。

  蔡氏家族在中原孕育,在蔡国灭亡后,蔡氏后裔出现了以蔡家苗和济阳蔡氏两支最大的分野。蔡国亡国后,蔡族人向西南地区进发的,和当地的少数民族融合,形成了“蔡家苗”及其他的少数民族。留在中原的蔡族人,在陈留复兴,后来南渡南江成长,最后以闽浙粤等东南沿海地带为中心形成的是“济阳蔡氏”。她是蔡氏中最大的一支。济阳蔡氏是大家族,历史上人丁兴旺,名人辈出,长盛不衰,因而后世绝大多数蔡氏都奉其为大宗或正宗。蔡氏家族也就以“济阳蔡氏”作为中华蔡氏的总堂号,以表示族出济阳郡,为当郡之旺族也。并将“济阳”作为本族的“郡望”和“堂号”,于是在居宅、祖庙的大门之上书写横匾,标榜“济阳旧家”、“济阳世家”、“济阳衍派”等,以示尊崇,以示源于济阳,不忘本色。

  我国蔡氏产生的历史悠久,发展过程迂回曲折,人口的分布不但地域广大,据全国人口普查,蔡姓在当今中国姓氏中排名第四十四,分部在全国各地,在台湾省排名第九。而且在播蕃过程中不断与当地各个民族溶合,加上种种原因原因,产生了不同的堂号和流派;在不同的地域有产生了不同的文化习俗,如蔡氏客家家族、海外华裔蔡族等。中华蔡氏的民族分布广泛,蔡氏家族不仅是汉姓中的大族,也是回、满、藏、朝鲜、傣、彝、壮、羌、布依、土家、锡伯、傈僳、柯尔克孜、俄罗斯等少数民族中常见的姓氏。蔡氏家族不仅是国内的大家族,在国外还是许多国家中的重要的家族。在海外侨胞、海外华人中分布的比例很大,是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中的名门望族。他们是当地的优秀的家族。他们是蔡氏家族中的新鲜血液和新生力量,使蔡氏家族人才辈出,源远流长。

  近年,对蔡氏立姓问题在部分人中发生过一些争鸣。这是好事,说明蔡氏宗亲大家对立姓的历史有了足够的重视。这场争鸣在海外的争鸣比国内更为激烈。主要是围绕着蔡姓从什么时候开始,应该以谁为始祖,等等一些问题。其实这并不奇怪,中国的历史悠久,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有很多不完善的记录。这些给后人研究蔡姓(其实各个姓氏都存在)带来了很多的困难。特别是中国的姓氏是在民族溶和中逐渐形成的,中国各姓的发展史是民族大团结大溶合的历史,不能简单地研究,要把她进行综合考察,认真探讨。不过我以为争鸣可以,但要以大局为重,族亲团结为要,推进家族事业的发展进步。

  其实在周初,周人建立了政权,但面临着重重困难。一方面是就的社会矛盾并没有完全消除,实力未受太大损伤的殷人随时可能复辟。另一方面周室建立不久,就开始出现新的社会矛盾,据李民《读无逸》(《尚书与古史研究》增订本,中洲书画社,1983年版)研究,此时周人染上了殷人失国的陋习,民风败坏。包括周公利用武王在世时其地位最为显赫,非常集权。周公旦,文王之四子,武王之弟,本应封鲁国。《史记·鲁周公世家第三》中云:初次分封时“周公不就封,留佐成王,而使其子伯禽代就封于鲁。”又《诗经·閟宫》曰:“王曰叔父,建尔元子,俾侯于鲁。”周公以元子伯禽代封鲁,而自己又另分封周。据司马贞《索隐》云:“周,地名,在歧山之阳,本太王所居,后以为周公莱邑,故曰周公,即今扶风雍东北故周城也。”号为“周公”,他霸占了周族发祥地,发展迅速。他不但自己封周原重地,儿子封鲁,其他子弟也封了凡、蒋、邢、茅、胙、祭等国,他的做法在史书中都隐隐约约可见端倪。紧接着武王崩,周公以成王年少为名(据河南部分学者研究成王时应为青壮年),利用居宗周以地利之便取得摄政权。辅政之初,似乎已将周室大权尽揽手中,《史记?鲁世家》说:“践阼代成王摄行政当国”,几乎作起了周王。周王室的大多数兄弟都被排挤在政治核心之外,甚至连幼主成王对周公有所疑惧,“未敢诮公”。周公的所作所为,加速社会“未集”,使周宗室内外流言四起。当时身为“三监”的叔度与管叔鲜等大多数的周室兄弟都有感觉,疑之不利王室。《尚书·金滕》云“公将不利于儒子(成王)”,《左传·定公四年》云“管蔡启商,惎间王室”。周公旦当时处境之宭困,为此还发表了“我之无辟,我无以告先王”的耿耿表白,“居东”避风鲁国。恰逢这时(成王二年)武庚利用周室根基不稳,社会“未集”,公开叛周,但是很快平叛。《逸周书·作雒解》曰:“二年,作师旅,临卫(管叔的监武庚之地)攻殷,降辟三叔,王子禄父北奔。”殷人的叛乱平定后,管叔(文王之三子,是否亦可称三叔?)、蔡叔、霍叔都被周公以“乃挟武庚以作乱”为罪名治罪。周公诛武庚,杀管叔;遂放蔡叔,迁之于郭陵,“与车十乘,徒七十人,卒于迁所”;霍叔贬为庶民。管蔡与周公的争议,自古以来就有不同评说。一、孟子说:周公旦使管叔监殷,管叔以殷叛并无涉及蔡叔、霍叔;武庚叛周,而蔡叔监的是王子禄父;所以毛奇龄四书古注群义汇释说,周公仅使管叔一人监殷,他说这句话的目的大概是因为蔡叔受株连的罢。二、在宗法社会中,反叛宗主必定要灭门九族无疑,而周公只是“放蔡叔,迁之”,并且“与车十乘,徒七十人从”。从国侯降为国卿,以惩戒。这种处置并非周公的仁慈,是因为蔡叔在“武庚叛周”事件中并非当事人,只是看守的殷王子禄父不严,“禄父北奔(注:逃跑)”被牵连者,并非“罪大恶极”。因此,明代有郭子章的《管蔡论》就道出当时的社会矛盾:主要集中地表现在诸侯国的相互侵吞战争——春秋战国开始萌芽,其实是当时的社会权力再分配的问题。这一段历史在《中国通史》中也有涉及。不需作更多的评说。

  在蔡国被周公旦取消后,蔡叔度的儿子蔡仲被周公解到鲁国帮助他的元子伯禽理政。《尚书·仲胡之命》等史册都记载,蔡胡的德才兼备,惟忠惟孝地努力奋斗的结果。他不计较前怨,率德训善,忍辱负重为鲁国卿,出治鲁国有方,为当时各诸侯所称颂。

  七年后,周公返政成王,周王室的矛盾也随着周公的退位大大地缓和。据《史记·管蔡世家》记载:成王自立主政,重现制定立嫡制度,复封被取消的同姓诸侯,蔡国才得以重新分封。周成王在周朝的第二次大规模分封中,复封胡于蔡,“以奉蔡叔之祀”,并蕃屏周。《诗经》蔡仲之命曰:“蔡仲克庸祗德,周公举为鲁卿士,叔(度)卒,乃命诸侯邦之蔡”。并且约法三章:“王若曰:小子胡,惟尔率德改行,克慎厥酋,肆予命尔侯于东土,往及乃封,敬哉!尔尚盖前人之愆,惟忠惟孝,而乃迈迹自身,克勤无怠,以垂宪乃后,率乃祖文王之彝训,无若尔考之违王命,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是怀,为善不同,同善于于治,为恶不同,同归于乱,尔所戒哉,慎克初,惟厥终,终以不困,不惟厥终,终以困穷,懋以攸绩,睦乃四邻,以蕃王室,以和兄弟,康济小民,率自中,无作聪明乱旧章,详乃视听,罔以侧言改厥度,则予一人汝嘉。王曰,呜呼小子胡,汝往哉,无荒弃朕命!”

    周成王钦命,既表彰蔡仲率德改行,克慎厥酋,善葢前人,有惟忠惟孝;又约法三章,限制蔡国的发展。故此,姬胡在上蔡真正建立起了蔡国的都城,开拓基业。蔡胡所建的蔡国为第二次,所以也称蔡胡为蔡仲。根据史学家们在上蔡这块土地上已经发掘了西周到东周的故城遗迹考证,上蔡“当是姬胡建国的蔡国都城”(李民、何宏波《蔡国始封及其年代略考》)。

  “蔡”自得姓始祖叔度分封蔡国,到蔡仲继封。特殊的环境给蔡国造成:一、蔡氏郡主都牢牢记住成王的“惟忠惟孝”,“惟德是辅”,“惟惠是怀”,“懋以攸绩,睦乃四邻,以蕃王室,以和兄弟,康济小民”之命(《蔡仲之命》),领导层中忘记了发展才是硬道理,不求发展而又要积极屏周,消耗大量国力。二、在蔡国衰败时,孔子两次入蔡拜礼,表彰周公,倡导“克己复礼”,要使蔡国始终坚持古制不变;蔡昭侯二十六年(公元前493年)孔子入蔡游说。是年,蔡国破迁于州来。蔡成侯二年(公元前489年)春,孔子离叶国返蔡,楚王派使臣聘孔子。孔子将往楚拜礼,陈、蔡两国大夫合谋:孔子贤者,所刺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发徒役围困孔子于陈、蔡之间郊野,绝粮七日,不得行。后来,楚派兵至陈蔡,迎至楚。秋,孔子由楚返蔡国。而蔡国国侯迫服楚国,不适当地接受孔子的“克己复礼”,使国家长期处在附庸国的地位。三、蔡国一直以小国弱国,生存在殷畿这块兵家必争的政治军事要地上;楚国、齐国强大以后,企图称雄中原,一直以蔡国作为必争军事前沿要塞,成了各国争雄的战场,严重破坏了生产和生活。四、蔡国衰败,但蔡国人民不示弱、不甘心当亡国灭族。在蔡国危亡时出现过象旧臣蔡朝吴、蔡大夫观起以及在楚国做官的蔡洧等人爱国救国,以身殉国的动人事迹。而蔡国的后期郡侯多是国力单薄而附庸他国政权,有的昏庸无道,加速了蔡国的灭亡。

  因此,研究历史人物要把他们放在历史中考察,要历史地去看他们的功过是非,不能一概而论。应该说蔡国的开国元勋不论是叔度公还是仲胡公都是很优秀的,他们都是中华民族的精英。以他们作为蔡氏始祖的代表人物是都十分荣光的。当然,蔡国的第一任侯叔度、第二任侯仲胡当时都是姬姓的国侯,一个是父亲,一个是儿子。仲胡是奉蔡叔之祀,所以为“仲”(第二),就是蔡国第二任国侯。几乎所以的史料在介绍蔡国历史时,都将他们两人一起作先后介绍,并都称蔡叔、蔡仲或蔡叔度、蔡仲胡。

  蔡氏和其她的姓氏一样,都是中华民族民族的组成部分。但是她又有自己独特性,而且其人口分布具有多民族性和世界性,如果加上海外一二百万以上的蔡氏人口,蔡氏家族是一个极其庞大的宗族,有深刻的历史背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其博大精深的历史、社会、文化内容是中华民族学的一份丰富遗产,有着积极的社会历史意义。通过本书研究,发掘蕴藏在我们民族之中的智慧和力量的宝藏,对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促进祖国统一,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无疑有着实际作用。

  对于这场的争鸣,本人正努力编写《中华蔡氏》一书。历时六年,由积累资料到反复修改以历史的眼光参阅了有关经济、政治、地理、历史、哲学、文化、民族等方面著作、论文,博采众长,研究蔡氏的发生发展,通过研究,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赋与其新的内涵,弘扬其精神实质,希望各位宗亲大力支持,从而使其成为新时期社会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强大动力。这只是我对蔡氏历史发展的一些浅薄的研究,在会议召开之前,抛砖引玉。研究与弘扬中华文化,主要是弘扬蕴含其中的民族精神,其中最主要的是爱国主义精神。当代中国,爱国与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是中国历史的必然选择。爱国就是要爱社会主义中国,就是要团结一致,振奋精神,齐心协力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我真诚希望全世界的700多万蔡氏宗亲团结合作,共同研究,弘扬我们蔡氏家族的优良传统和美德,敦亲睦族为中华民族的再次复兴,携手前进。

·上一篇:蔡叔度陵园巡礼 ·下一篇:找寻蔡新遗迹
关闭本页】【返回页顶


| 稿留言 |  |  |

部   箱:2512630201@qq.com

码:91441302MA546BX10P  号:粤ICP备2020098548号-1

息,未经许可,转载必


在线客服

主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