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蔡氏文化  传播蔡氏信息

      宣传蔡氏品牌  服务蔡氏宗亲


                    

蔡氏新闻 · 广东陆丰深圳东莞肇庆四市蔡氏宗亲联合举行联..  · 福建漳浦西湖蔡氏举行2024年冬季祭祖活动  · 福建石狮大仑蔡氏中顺大夫祠落成庆典  · 福建省济阳柯蔡委员会应邀出席石狮商会召开的..  · 世界蔡氏宗亲总会、世界蔡氏文化经济发展研究..  · 福建省济阳柯蔡委员会与石狮市社会科学联合会..  · 福州市漳浦系蔡氏宗亲联谊总会赴宁德古田等地..  · 安徽省大别山蔡氏宗族第四届祭祖暨九修宗谱修..  · 世界柯蔡宗亲总会组织参加后柯海印堂保生慈济..  · 福建石狮玉浦蔡氏中房举行新祖宇落成庆典  
历史渊源 更多

蔡氏渊源

考析论坛

蔡氏辈序

功德榜 更多

《蔡氏文化网》编辑部

组成人员


编 辑:蔡嘉蓉 蔡崇文 王奇蓉

编 审:蔡弘光

主 编:蔡海峰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渊源 > 蔡氏渊源 > 内容 

黎里蔡氏溯源

作者:陈 良  发布时间:2020/7/12

   黎里有“周陈李蒯,汝陆徐蔡”八大望族一说,蔡家在八大姓中因确立时间最晚而添末,但蔡家的来头在八大姓中却是不小。

   蔡姓起源

   蔡氏得姓之祖,为周武王同母弟叔。叔,姬姓,名度,世称蔡叔度,是周文王姬昌与太姒所生第五子。太史公《史记·管蔡世家》:“武王克殷纣,封叔度于蔡。”蔡即现在的河南上蔡一带,唐代林宝《元和姓纂》:“蔡,……后为楚所灭,子孙以国为氏”。叔度后人即尊叔度为蔡姓始祖。蔡国为楚国所灭后,子孙各散。在不断迁徙和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蔡氏逐渐形成两大支系。据《蔡氏家谱》所载:“蔡齐,……生泽,生淑。”“泽祖之后洛阳派,淑祖之后济阳派。”而姑苏蔡氏都尊蔡淑为一世祖,因为姑苏蔡氏大都是蔡淑的二十一世孙蔡源的后裔,蔡源也即蔡氏的南渡始祖秘书公。

   据黎里民国的篆刻家蔡真考证,说黎里蔡氏本是河南迁移过来的一个支脉,老祖宗可以追溯到蔡邕。因此他对于蔡邕及文姬的生平事迹烂熟于胸,而且崇拜不已,并对人常常道及。蔡真字冠雄,有时写成“观邕”;自刻了一方朱文篆体印章“驻马观碑”,常在他得意的书法作品上钤用;他的书房室名又名拊焦桐馆,他的印集也名《拊焦桐馆印集》。而“观邕”、“驻马观碑”、及“焦桐”的出典皆在蔡邕。现在对照《德清蔡氏宗谱》,这种说法显然是错误的,蔡邕是蔡泽的六世孙,而黎里蔡家溯源则是蔡淑的后代。

   南渡始祖蔡源

   北宋靖康元年(1126)金兵铁骑南下,攻陷汴京,俘虏了大宋的徽、钦二帝和后妃、皇子、将臣、百姓等1O余万人北去,北宋灭亡,中原大乱。直焕章阁学士蔡源为避金乱,携家随高宗赵构护驾南渡,最后定都于临安(杭州),史称南宋。

   蔡源,字世洪,号济夫,北宋熙宁十年(1077)生,也是名门之后。据新编《新蔡县志》称:“源之祖父清之,字巨源,官吏部尚书”。蔡源的父亲叫蔡伯亨,蔡源禀赋卓异,少有才名。宋哲宗时,应科考因奸党祟不第,换个人或许早就另寻出路了,而这个蔡源却毫不气馁,“闭舍耕十载”。功夫不负有心人,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蔡源喜中进士。徽宗皇帝对蔡源的刻苦治学精神很是欣赏,特许配宗室长女与他为妻,人称郡马。政和年间(1111~1117),迁秘书郎、掌集贤院、史馆、昭文馆及秘阁图籍、值焕章阁学士。任职其间,蔡源甘苦不辍,儒学多积。

   蔡源携家南渡后,侨寓杭州,忧于国事终日郁郁寡欢。他自题小像,上写:靖康以前,吾不能维持国运而使圣驾之南迁;靖康以后,吾不能恢复中土而致帝业之偏安。蔡源每读之则呜呜泣下,不数年而卒。蔡源和长公主赵夫人育有三子,长子维孟、次子继孟、三子承孟,他们皆受父训:吾宗世受宋恩,汝能恢复中原则仕,否则俛颜立朝而见荆棘铜驼勿忍也。意思就是不恢复中原则不能入朝为官。蔡源死后,三子皆弃荫不仕。当时因金人占据中原,南北战事不断,蔡源不能归葬老家,其长子蔡维孟就把蔡源的灵柩暂寄于杭城涌金门外玉泉池西阜,让他的三弟承孟留在杭州守护,自己则奉母赵夫人迁移至苏州西洞庭山消夏湾安家立业。蔡维孟号洞庭遗逸,为西蔡支祖。

   蔡源次子蔡继孟后迁居到湖州乌程蔡塔嗣庄(今浙江湖州市境);三子蔡承孟留在杭州守护父坟,死后亦葬于杭。蔡承孟的儿子蔡日沂,于父亲死后徙居湖州之德清。明朝时德清蔡氏有一支迁移至黎里。

   黎里蔡氏始祖蔡槐

   黎里蔡氏的始迁祖为吴隐公蔡槐,这点从清俞岳的《蔡竺溪太常传略》和民国金松岑的《蔡治民传》里可以得到佐证。俞岳,清吴江人,号少甫,少有颖异,过目不忘。因画名动京师。曾得林则徐赏识,尔后林则徐被贬伊犁,俞岳就在送别队伍之列。林则徐还将自已随身所爱之砚赠与俞岳。

   因与蔡淇有亲之故,俞岳受邀去了黎里蔡淇家教授蔡淇大儿子蔡诜桂等学业,一去待了三年多,后因任丹阳司训而辞行。蔡淇当时患病,临别时拉着俞岳的手依依惜别。不久蔡淇病故,蔡诜桂因为老师与自已父亲有深谊,具状来请传。俞岳就写下了《蔡竺溪太常传略》一文,后收录于著作《笠东草堂遗稿》卷上。文中首句:君姓蔡氏,讳淇,字卫川,号竺溪。其先吴隐公,始由浙湖迁居吴江之黎里。”点明了黎里蔡氏的出处。而金松岑的《蔡治民传》更为详尽。文中曰“君讳寅,别号壮怀,治民其自字也。系出宋秘书郎焕章阁学士源,建炎中,扈高宗跸至临安,其一子徙德清,十四传而迁吴江之黎里者,曰吴隐,复十三传而至君之考曰侣笙先生,讳庸磬”。然吴隐公名号未知,从德清蔡氏的族谱中查无果。在蔡丙圻编的光绪版《黎里续志》中的集文《蔡氏支谱序》中查得吴(湖)隐公名蔡槐,此序是平望殷兆镛所写,他原是蔡淇的女婿。序中道“蔡氏系出宋焕章阁学士源,建炎中扈跸迁浙,明嘉靖初,讳槐号湖隐者,由德清迁黎里,至今柯条蕃衍,与德清蔡氏并称望族。”另从文中可知蔡丙圻和他的从叔祖蔡召棠当时已经整理好了《蔡氏支谱》,而文中“是谱所载,不事援引,断自湖隐君”又印证了在《德清蔡氏家谱》中查蔡槐无果这一事实。蔡槐出自德清蔡氏无疑,然李根源为黎里蔡寅父蔡侣笙所撰写的《吴江蔡府君暨元配顾夫人墓志铭》中的一段话让我产生了疑惑:“公蔡氏讳庸馨,字侣笙,吴江黎里镇人。先世居洞庭西山,继迁德清,又迁黎里。”世居洞庭西山说明黎里蔡氏是蔡源大儿子蔡维孟一支,是西蔡支。而德清一支则是蔡源小儿子蔡承孟,此处存疑,黎里蔡氏究竟支属于蔡源的哪个儿子?而黎里蔡氏始迁祖蔡槐为何从德清迁黎里?又为何德清谱中并无记载?这些个谜团只能等待相关资料出现,才能水落石出。

   黎里蔡氏后裔情况

   从目前的资料来看,吴隐公蔡槐之后因《蔡氏支谱》的缺失而查无果,只能从零星的资料中查得一些蔡氏后裔情况。《黎里续志》记载蔡家有蔡宏裕、蔡宏禧等三弟兄。大哥蔡宏裕,字廷标,与人交,恬淡和易。孝事父母,不以为私。弟蔡宏禧,字廷元,娶凌安人,生子懿德,号勤斋。这个蔡懿德十分注意对后代的培养,礼接贤师,锐意育子成才。蔡懿德二个儿子蔡湘和蔡淇(另有一子蔡沅早亡)师从里中沈木庵先生学。

   二子皆不负父望,大儿子蔡湘,字赋江,号秋水,性谦冲,自幼工吟咏,有和随园落花诗十首,一时脍炙人口。后由太学候选布政司经历,著有《周官辑注》、《传砚楼诗抄》。二子蔡淇(1781~1837)字卫川,号竺溪,年及冠就拔郡试第一,后补博士弟子员。正当蔡淇踌躇满志,大展其才之时,两上公车却并不顺利。第一次是礼闱不售(即会试不中),第二次则直接翻车了,伤了嘴唇,幸得异人授药才治愈。为免父勤斋公和母亲陆太安人担心,蔡淇就绝意科举,后循例纳赀,加了个太常博士的衔。蔡淇交游甚广,又间事吟咏,著有《挹青楼诗稿》《媚学斋诗稿》、《七逸居诗稿》。

   蔡湘有三子,长子蔡禹松,字旬伯,号吟涛,与古为徒,喜集精鉴古器碑版之属,搜收藏汉铜印及古钱多且精,尤擅拓,阴阳虚实无不逼真,能具各器全形,曾拓汉印成帙。著有《荣肇堂钱录》两卷,嘉兴张廷济,吴江杨龙石皆有题识。仲子蔡文朴,字倬云,号子琴,别号曼仙子,少颖敏。未及冠补震泽诸生。工制义。两赴省试后弃去。因病通岐黄奥旨,又精算学,善弈且好读《庄子》,著有《医粹》、《听春雨楼文存》、《曼仙子诗》等。蔡湘三子蔡傅梅,字末羹,号岭香。性高旷。他博览群籍,长于书文,好金石文字,藏晋唐碑帖及名人尺牍极富,书法酷似董其昌,尤工小楷。道光二十年(1840)恩科顺天举人,及试礼部,得而失之再,乃就拣选知县。咸丰五年(1855)以事过盛泽,遇暴风船覆而亡。

   蔡淇也有三子,大儿子蔡诜桂,监生,是俞岳的学生;二子蔡宣桐;三子蔡莱柏,字植庭,号子春,洪杨之乱时,太平军入侵黎里,蔡莱柏“遇贼不屈,刃及要害,被执。至平望,乘间跳水死,年二十有九”。四个女儿,其一适平望殷兆镛。

   蔡湘之孙蔡以焜、蔡以焯皆通医能文。

   蔡以焜,蔡禹松子,字友陶,号幼涛。从外家得跨塘顾氏秘方,始为医,以外科名。继读张仲景书有悟,兼通内科。子蔡增祥,字福基,号会卿,也承父业,治疾多效。

   蔡以焯是蔡文朴的儿子,字见三,号卓甫。绩学能文,著有《候仙桃馆文稿》4卷。性纯孝,父亲蔡文朴死后悲伤过度,哀毁成疾,距父丧百日呕血而卒,年甫三十。留下了二个儿子蔡丙圻和蔡载福。蔡丙圻,字颂华,号南离,震泽监生。好学不倦。后从张曜嵩武军平定新疆,以转运功保留甘肃,授补用直隶州知州。回家乡后又花大量精力,完成了《黎里续志》16卷、《黎里忠节录》,填补了当时地方志书的空白。蔡载福,字厚生,以焯次子,也死于太平军之手,他虽年仅十三,被抓后仍痛骂犹厉,太平军恼羞成怒,捅了他七刀,一度昏死,后被家中老奴沈正元负回家中身亡。

   同属黎里蔡家的还有蔡湘和蔡淇的族弟蔡瀚、蔡鸿、蔡濬等。

   蔡瀚,字容川,号少坡。有子蔡骥材,字骏甫,号吟梅;孙蔡毓琛,字贞伯,震泽贡生。蔡毓琛曾任直隶试用布政司经历,监督海运南漕,授补用知州。

   蔡鸿,字于磐,号桐岩。国学生,工书善诗,两应小试未售,就辍读家政了,著有《书带草堂集》。因蔡鸿早逝,蔡鸿妻陆氏抚侄蔡召棠为嗣。蔡召棠,字封伯,号听香. 取“听香读画,吃墨看茶”意。同乡殷寿彭以诗名,蔡召棠自幼从其学。弱冠补震泽弟子员,十赴乡试,二次拔萃,皆不得志。后殷寿彭视学山东、广东,则引蔡召棠主幕事。光绪五年(1879)选授泰兴训导,后以目疾辞。工率更书,负盛名,人争宝之。现在市场上也经常有他的扇面和文字出现。著有《漱石山房集》十六卷。当代篆刻名家韩天衡评价他“博学多能,书法挺秀,篆刻清雅”(《中国篆刻大辞典》)。

   蔡濬,字清源,号梅庵。性耐贫,诗淡雅幽隽,有《焦桐馆诗稿》一卷。

   黎里蔡氏还有蔡尧栋,字巽伯,号云生,他性格豪爽,平易近人却律已甚严。为学长于史,咸丰二年(1852)举于乡。累上春官不弟,就国子监助教。太平兵变,金陵师溃,苏常沦陷,他与同里萧晋荣、沈宝芬、徐泰吉、冯经倡练团丁为守防御计,相持四十余日,卒为失败,后遁迹于乡间,日呕血数升,忧愤而亡。著有《枕善居文稿》。子鲁琛,字辛廉,号秋丞,沉静寡言,砥节砺行,同治三年(1864)举人,后忽得呕血症而亡,年仅三十四。次子宝琨,字昼荣,号进之,震泽岁贡生。

   近代蔡真和蔡寅则是黎里蔡氏的后起之秀。蔡真(1900~1938),近代篆刻家,字冠雄,治印初宗秦汉,后师法吴昌硕、陈衡恪,颇得浑厚、雄姿之致。杨天骥在蔡真著《拊焦桐馆印集》序言中云:“顷见蔡君冠雄寄示印稿,平实处似钝丁,清隽又近悲庵”,赵眠云称誉蔡真“既工书又精篆刻,黄陈邓赵之长既兼而有之矣”。《拊焦桐馆印集》共存印130方,大多为时人姓名斋堂印,印侧间有蔡真舅父顾悼秋的评语。由赵云壑题写书名,卷首有胡适、马君武、李根源题签,金松岑、白鹏飞、赵云壑、顾悼秋、柳亚子、杨天骥等作序,末有顾悼秋、郑逸梅作跋。1922年至1934年,蔡真任黎里镇东镇长,也着实为黎川百姓做了一些好事。惜天妒其才,蔡真后因个人债务问题而自尽,年仅三十多。

   蔡寅(1874~1934),字治民,号壮怀。幼有“神童”之誉。父蔡庸馨,字侣笙,国学生,入民国后被推举为市议会议员、董事,后任农商部顾问;母顾氏是同里举人顾焘之女。蔡侣笙父蔡宝珪,八品职衔;母陶氏是黎里梓树下赠朝议大夫陶铸女。叔父蔡宝赓,生员,早亡,故蔡侣笙兼祧叔父家。蔡侣笙去世后,蔡寅曾请同在南社的腾冲李根源为父亲撰写了《吴江蔡府君暨元配顾夫人墓志铭》。蔡寅1903年入上海爱国学社读书,与蔡元培、章太炎、邹容等相交颇深。后因“苏报案”影响,东渡日本攻读法政,在日本期间结识了孙中山、黄兴、陈其美,并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入南社,辛亥革命后曾任孙中山总统府秘书,“二次革命”时任江苏省省长。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蔡寅痛革命之失败,伤国事之不振,曾一度致力于法律工作。1927年,北伐军攻占沪、宁,建国民政府。委任蔡寅为浙江高等法院分院院长,驻温州。1934年蔡寅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去世。子孝宽、孝猛、孝明、孝泰、孝诚,孝载六人,蔡孝宽毕业于北京大学法科,可谓子承父志。

   纵观黎里蔡氏一族的发展,有二个方面值得注意,其一是蔡家非常注重后辈的教育。从一例子我们就可以看出。蔡淇的父亲蔡懿德听得娄东有李氏孝廉者,门才鹊起,文望倾海内,得其指授,取科名如拾芥。就写好了聘书,带了钱,走路二百里开外,延请李孝廉于家教授蔡淇学业。正因为重视教育,所以蔡氏虽显赫之辈无多,但蔡氏后人皆文识斐然,多饱学之士。

   其二是蔡氏敦行乐善,积极为乡里做好事,且有遗风。从蔡宏裕营建德星堂,以“严家聚德星”为训始,黎里蔡氏代代行善。嘉庆九年(1804)、十九年(1814),岁不登,蔡懿德“首出家量以廉其价,戚党贫乏者给以米”;嘉庆十八年(1813),又和徐达源等人捐赀置设发字圩义冢;夫人陆太安人性宽厚,乐施予;蔡湘常慷慨仗言,为乡里所推。嘉庆十七年(1812)与徐达源等创建众善堂。道光十年(1830),又与周芝沅同修禊湖书院;蔡淇体恤贫病,称贷姻娅始终无稍懈。道光三年(1823)夏,吴中大水,蔡淇慨然出赀财数百缗,以襄赈务。大吏嘉其善,为请于朝,得记录一次。还有孙辈蔡丙圻,办义学,创育婴堂,修书院、众善堂,集捐疏浚市河,继著《黎里续志》等等。蔡尧栋曾任国子监助教,远近慕其行,从学者众。教学以孝弟、忠信及古人敦睦事。道光二十九年(1849),岁饥,鸠金赈邻里,不足则取盈于质库。咸丰七年(1857),有奸民结党横行、聚赌为害,人莫敢发。蔡尧栋则告之于官,擒捕扑灭。

   1923年,柳亚子在黎里创办《新黎里》报,蔡真出钱出力,为宣传新文化、新思潮作了许多努力。同年黎里开办惠黎小学,吸收平民子弟入学,蔡真又是发起人,尽心尽责。

   古镇黎里至今还保留了东、西、南、北、中5条蔡家弄,弄内尚存蔡氏厅堂遗迹,南蔡家弄承裕堂,北蔡家弄执经堂,中蔡家弄德星堂,西蔡家荣肇堂,东蔡家弄正义堂。正是因为历代子孙严遵祖训,家风共守,才成就了黎里蔡氏的长盛不衰。

   黎里有“周陈李蒯,汝陆徐蔡”八大望族一说,蔡家在八大姓中因确立时间最晚而添末,但蔡家的来头在八大姓中却是不小。

   蔡姓起源

   蔡氏得姓之祖,为周武王同母弟叔。叔,姬姓,名度,世称蔡叔度,是周文王姬昌与太姒所生第五子。太史公《史记·管蔡世家》:“武王克殷纣,封叔度于蔡。”蔡即现在的河南上蔡一带,唐代林宝《元和姓纂》:“蔡,……后为楚所灭,子孙以国为氏”。叔度后人即尊叔度为蔡姓始祖。蔡国为楚国所灭后,子孙各散。在不断迁徙和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蔡氏逐渐形成两大支系。据《蔡氏家谱》所载:“蔡齐,……生泽,生淑。”“泽祖之后洛阳派,淑祖之后济阳派。”而姑苏蔡氏都尊蔡淑为一世祖,因为姑苏蔡氏大都是蔡淑的二十一世孙蔡源的后裔,蔡源也即蔡氏的南渡始祖秘书公。

   据黎里民国的篆刻家蔡真考证,说黎里蔡氏本是河南迁移过来的一个支脉,老祖宗可以追溯到蔡邕。因此他对于蔡邕及文姬的生平事迹烂熟于胸,而且崇拜不已,并对人常常道及。蔡真字冠雄,有时写成“观邕”;自刻了一方朱文篆体印章“驻马观碑”,常在他得意的书法作品上钤用;他的书房室名又名拊焦桐馆,他的印集也名《拊焦桐馆印集》。而“观邕”、“驻马观碑”、及“焦桐”的出典皆在蔡邕。现在对照《德清蔡氏宗谱》,这种说法显然是错误的,蔡邕是蔡泽的六世孙,而黎里蔡家溯源则是蔡淑的后代。

   南渡始祖蔡源

   北宋靖康元年(1126)金兵铁骑南下,攻陷汴京,俘虏了大宋的徽、钦二帝和后妃、皇子、将臣、百姓等1O余万人北去,北宋灭亡,中原大乱。直焕章阁学士蔡源为避金乱,携家随高宗赵构护驾南渡,最后定都于临安(杭州),史称南宋。

蔡源,字世洪,号济夫,北宋熙宁十年(1077)生,也是名门之后。据新编《新蔡县志》称:“源之祖父清之,字巨源,官吏部尚书”。蔡源的父亲叫蔡伯亨,蔡源禀赋卓异,少有才名。宋哲宗时,应科考因奸党祟不第,换个人或许早就另寻出路了,而这个蔡源却毫不气馁,“闭舍耕十载”。功夫不负有心人,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蔡源喜中进士。徽宗皇帝对蔡源的刻苦治学精神很是欣赏,特许配宗室长女与他为妻,人称郡马。政和年间(1111~1117),迁秘书郎、掌集贤院、史馆、昭文馆及秘阁图籍、值焕章阁学士。任职其间,蔡源甘苦不辍,儒学多积。

蔡源携家南渡后,侨寓杭州,忧于国事终日郁郁寡欢。他自题小像,上写:靖康以前,吾不能维持国运而使圣驾之南迁;靖康以后,吾不能恢复中土而致帝业之偏安。蔡源每读之则呜呜泣下,不数年而卒。蔡源和长公主赵夫人育有三子,长子维孟、次子继孟、三子承孟,他们皆受父训:吾宗世受宋恩,汝能恢复中原则仕,否则俛颜立朝而见荆棘铜驼勿忍也。意思就是不恢复中原则不能入朝为官。蔡源死后,三子皆弃荫不仕。当时因金人占据中原,南北战事不断,蔡源不能归葬老家,其长子蔡维孟就把蔡源的灵柩暂寄于杭城涌金门外玉泉池西阜,让他的三弟承孟留在杭州守护,自己则奉母赵夫人迁移至苏州西洞庭山消夏湾安家立业。蔡维孟号洞庭遗逸,为西蔡支祖。

蔡源次子蔡继孟后迁居到湖州乌程蔡塔嗣庄(今浙江湖州市境);三子蔡承孟留在杭州守护父坟,死后亦葬于杭。蔡承孟的儿子蔡日沂,于父亲死后徙居湖州之德清。明朝时德清蔡氏有一支迁移至黎里。

   黎里蔡氏始祖蔡槐

   黎里蔡氏的始迁祖为吴隐公蔡槐,这点从清俞岳的《蔡竺溪太常传略》和民国金松岑的《蔡治民传》里可以得到佐证。俞岳,清吴江人,号少甫,少有颖异,过目不忘。因画名动京师。曾得林则徐赏识,尔后林则徐被贬伊犁,俞岳就在送别队伍之列。林则徐还将自已随身所爱之砚赠与俞岳。

   因与蔡淇有亲之故,俞岳受邀去了黎里蔡淇家教授蔡淇大儿子蔡诜桂等学业,一去待了三年多,后因任丹阳司训而辞行。蔡淇当时患病,临别时拉着俞岳的手依依惜别。不久蔡淇病故,蔡诜桂因为老师与自已父亲有深谊,具状来请传。俞岳就写下了《蔡竺溪太常传略》一文,后收录于著作《笠东草堂遗稿》卷上。文中首句:君姓蔡氏,讳淇,字卫川,号竺溪。其先吴隐公,始由浙湖迁居吴江之黎里。”点明了黎里蔡氏的出处。而金松岑的《蔡治民传》更为详尽。文中曰“君讳寅,别号壮怀,治民其自字也。系出宋秘书郎焕章阁学士源,建炎中,扈高宗跸至临安,其一子徙德清,十四传而迁吴江之黎里者,曰吴隐,复十三传而至君之考曰侣笙先生,讳庸磬”。然吴隐公名号未知,从德清蔡氏的族谱中查无果。在蔡丙圻编的光绪版《黎里续志》中的集文《蔡氏支谱序》中查得吴(湖)隐公名蔡槐,此序是平望殷兆镛所写,他原是蔡淇的女婿。序中道“蔡氏系出宋焕章阁学士源,建炎中扈跸迁浙,明嘉靖初,讳槐号湖隐者,由德清迁黎里,至今柯条蕃衍,与德清蔡氏并称望族。”另从文中可知蔡丙圻和他的从叔祖蔡召棠当时已经整理好了《蔡氏支谱》,而文中“是谱所载,不事援引,断自湖隐君”又印证了在《德清蔡氏家谱》中查蔡槐无果这一事实。蔡槐出自德清蔡氏无疑,然李根源为黎里蔡寅父蔡侣笙所撰写的《吴江蔡府君暨元配顾夫人墓志铭》中的一段话让我产生了疑惑:“公蔡氏讳庸馨,字侣笙,吴江黎里镇人。先世居洞庭西山,继迁德清,又迁黎里。”世居洞庭西山说明黎里蔡氏是蔡源大儿子蔡维孟一支,是西蔡支。而德清一支则是蔡源小儿子蔡承孟,此处存疑,黎里蔡氏究竟支属于蔡源的哪个儿子?而黎里蔡氏始迁祖蔡槐为何从德清迁黎里?又为何德清谱中并无记载?这些个谜团只能等待相关资料出现,才能水落石出。

   黎里蔡氏后裔情况

   从目前的资料来看,吴隐公蔡槐之后因《蔡氏支谱》的缺失而查无果,只能从零星的资料中查得一些蔡氏后裔情况。《黎里续志》记载蔡家有蔡宏裕、蔡宏禧等三弟兄。大哥蔡宏裕,字廷标,与人交,恬淡和易。孝事父母,不以为私。弟蔡宏禧,字廷元,娶凌安人,生子懿德,号勤斋。这个蔡懿德十分注意对后代的培养,礼接贤师,锐意育子成才。蔡懿德二个儿子蔡湘和蔡淇(另有一子蔡沅早亡)师从里中沈木庵先生学。

   二子皆不负父望,大儿子蔡湘,字赋江,号秋水,性谦冲,自幼工吟咏,有和随园落花诗十首,一时脍炙人口。后由太学候选布政司经历,著有《周官辑注》、《传砚楼诗抄》。二子蔡淇(1781~1837)字卫川,号竺溪,年及冠就拔郡试第一,后补博士弟子员。正当蔡淇踌躇满志,大展其才之时,两上公车却并不顺利。第一次是礼闱不售(即会试不中),第二次则直接翻车了,伤了嘴唇,幸得异人授药才治愈。为免父勤斋公和母亲陆太安人担心,蔡淇就绝意科举,后循例纳赀,加了个太常博士的衔。蔡淇交游甚广,又间事吟咏,著有《挹青楼诗稿》《媚学斋诗稿》、《七逸居诗稿》。 

   蔡湘有三子,长子蔡禹松,字旬伯,号吟涛,与古为徒,喜集精鉴古器碑版之属,搜收藏汉铜印及古钱多且精,尤擅拓,阴阳虚实无不逼真,能具各器全形,曾拓汉印成帙。著有《荣肇堂钱录》两卷,嘉兴张廷济,吴江杨龙石皆有题识。仲子蔡文朴,字倬云,号子琴,别号曼仙子,少颖敏。未及冠补震泽诸生。工制义。两赴省试后弃去。因病通岐黄奥旨,又精算学,善弈且好读《庄子》,著有《医粹》、《听春雨楼文存》、《曼仙子诗》等。蔡湘三子蔡傅梅,字末羹,号岭香。性高旷。他博览群籍,长于书文,好金石文字,藏晋唐碑帖及名人尺牍极富,书法酷似董其昌,尤工小楷。道光二十年(1840)恩科顺天举人,及试礼部,得而失之再,乃就拣选知县。咸丰五年(1855)以事过盛泽,遇暴风船覆而亡。

蔡淇也有三子,大儿子蔡诜桂,监生,是俞岳的学生;二子蔡宣桐;三子蔡莱柏,字植庭,号子春,洪杨之乱时,太平军入侵黎里,蔡莱柏“遇贼不屈,刃及要害,被执。至平望,乘间跳水死,年二十有九”。四个女儿,其一适平望殷兆镛。

   蔡湘之孙蔡以焜、蔡以焯皆通医能文。

   蔡以焜,蔡禹松子,字友陶,号幼涛。从外家得跨塘顾氏秘方,始为医,以外科名。继读张仲景书有悟,兼通内科。子蔡增祥,字福基,号会卿,也承父业,治疾多效。

   蔡以焯是蔡文朴的儿子,字见三,号卓甫。绩学能文,著有《候仙桃馆文稿》4卷。性纯孝,父亲蔡文朴死后悲伤过度,哀毁成疾,距父丧百日呕血而卒,年甫三十。留下了二个儿子蔡丙圻和蔡载福。蔡丙圻,字颂华,号南离,震泽监生。好学不倦。后从张曜嵩武军平定新疆,以转运功保留甘肃,授补用直隶州知州。回家乡后又花大量精力,完成了《黎里续志》16卷、《黎里忠节录》,填补了当时地方志书的空白。蔡载福,字厚生,以焯次子,也死于太平军之手,他虽年仅十三,被抓后仍痛骂犹厉,太平军恼羞成怒,捅了他七刀,一度昏死,后被家中老奴沈正元负回家中身亡。 

   同属黎里蔡家的还有蔡湘和蔡淇的族弟蔡瀚、蔡鸿、蔡濬等。 

   蔡瀚,字容川,号少坡。有子蔡骥材,字骏甫,号吟梅;孙蔡毓琛,字贞伯,震泽贡生。蔡毓琛曾任直隶试用布政司经历,监督海运南漕,授补用知州。

   蔡鸿,字于磐,号桐岩。国学生,工书善诗,两应小试未售,就辍读家政了,著有《书带草堂集》。因蔡鸿早逝,蔡鸿妻陆氏抚侄蔡召棠为嗣。蔡召棠,字封伯,号听香. 取“听香读画,吃墨看茶”意。同乡殷寿彭以诗名,蔡召棠自幼从其学。弱冠补震泽弟子员,十赴乡试,二次拔萃,皆不得志。后殷寿彭视学山东、广东,则引蔡召棠主幕事。光绪五年(1879)选授泰兴训导,后以目疾辞。工率更书,负盛名,人争宝之。现在市场上也经常有他的扇面和文字出现。著有《漱石山房集》十六卷。当代篆刻名家韩天衡评价他“博学多能,书法挺秀,篆刻清雅”(《中国篆刻大辞典》)。

   蔡濬,字清源,号梅庵。性耐贫,诗淡雅幽隽,有《焦桐馆诗稿》一卷。

   黎里蔡氏还有蔡尧栋,字巽伯,号云生,他性格豪爽,平易近人却律已甚严。为学长于史,咸丰二年(1852)举于乡。累上春官不弟,就国子监助教。太平兵变,金陵师溃,苏常沦陷,他与同里萧晋荣、沈宝芬、徐泰吉、冯经倡练团丁为守防御计,相持四十余日,卒为失败,后遁迹于乡间,日呕血数升,忧愤而亡。著有《枕善居文稿》。子鲁琛,字辛廉,号秋丞,沉静寡言,砥节砺行,同治三年(1864)举人,后忽得呕血症而亡,年仅三十四。次子宝琨,字昼荣,号进之,震泽岁贡生。

   近代蔡真和蔡寅则是黎里蔡氏的后起之秀。蔡真(1900~1938),近代篆刻家,字冠雄,治印初宗秦汉,后师法吴昌硕、陈衡恪,颇得浑厚、雄姿之致。杨天骥在蔡真著《拊焦桐馆印集》序言中云:“顷见蔡君冠雄寄示印稿,平实处似钝丁,清隽又近悲庵”,赵眠云称誉蔡真“既工书又精篆刻,黄陈邓赵之长既兼而有之矣”。《拊焦桐馆印集》共存印130方,大多为时人姓名斋堂印,印侧间有蔡真舅父顾悼秋的评语。由赵云壑题写书名,卷首有胡适、马君武、李根源题签,金松岑、白鹏飞、赵云壑、顾悼秋、柳亚子、杨天骥等作序,末有顾悼秋、郑逸梅作跋。1922年至1934年,蔡真任黎里镇东镇长,也着实为黎川百姓做了一些好事。惜天妒其才,蔡真后因个人债务问题而自尽,年仅三十多。

   蔡寅(1874~1934),字治民,号壮怀。幼有“神童”之誉。父蔡庸馨,字侣笙,国学生,入民国后被推举为市议会议员、董事,后任农商部顾问;母顾氏是同里举人顾焘之女。蔡侣笙父蔡宝珪,八品职衔;母陶氏是黎里梓树下赠朝议大夫陶铸女。叔父蔡宝赓,生员,早亡,故蔡侣笙兼祧叔父家。蔡侣笙去世后,蔡寅曾请同在南社的腾冲李根源为父亲撰写了《吴江蔡府君暨元配顾夫人墓志铭》。蔡寅1903年入上海爱国学社读书,与蔡元培、章太炎、邹容等相交颇深。后因“苏报案”影响,东渡日本攻读法政,在日本期间结识了孙中山、黄兴、陈其美,并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入南社,辛亥革命后曾任孙中山总统府秘书,“二次革命”时任江苏省省长。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蔡寅痛革命之失败,伤国事之不振,曾一度致力于法律工作。1927年,北伐军攻占沪、宁,建国民政府。委任蔡寅为浙江高等法院分院院长,驻温州。1934年蔡寅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去世。子孝宽、孝猛、孝明、孝泰、孝诚,孝载六人,蔡孝宽毕业于北京大学法科,可谓子承父志。

   纵观黎里蔡氏一族的发展,有二个方面值得注意,其一是蔡家非常注重后辈的教育。从一例子我们就可以看出。蔡淇的父亲蔡懿德听得娄东有李氏孝廉者,门才鹊起,文望倾海内,得其指授,取科名如拾芥。就写好了聘书,带了钱,走路二百里开外,延请李孝廉于家教授蔡淇学业。正因为重视教育,所以蔡氏虽显赫之辈无多,但蔡氏后人皆文识斐然,多饱学之士。

其二是蔡氏敦行乐善,积极为乡里做好事,且有遗风。从蔡宏裕营建德星堂,以“严家聚德星”为训始,黎里蔡氏代代行善。嘉庆九年(1804)、十九年(1814),岁不登,蔡懿德“首出家量以廉其价,戚党贫乏者给以米”;嘉庆十八年(1813),又和徐达源等人捐赀置设发字圩义冢;夫人陆太安人性宽厚,乐施予;蔡湘常慷慨仗言,为乡里所推。嘉庆十七年(1812)与徐达源等创建众善堂。道光十年(1830),又与周芝沅同修禊湖书院;蔡淇体恤贫病,称贷姻娅始终无稍懈。道光三年(1823)夏,吴中大水,蔡淇慨然出赀财数百缗,以襄赈务。大吏嘉其善,为请于朝,得记录一次。还有孙辈蔡丙圻,办义学,创育婴堂,修书院、众善堂,集捐疏浚市河,继著《黎里续志》等等。蔡尧栋曾任国子监助教,远近慕其行,从学者众。教学以孝弟、忠信及古人敦睦事。道光二十九年(1849),岁饥,鸠金赈邻里,不足则取盈于质库。咸丰七年(1857),有奸民结党横行、聚赌为害,人莫敢发。蔡尧栋则告之于官,擒捕扑灭。

   1923年,柳亚子在黎里创办《新黎里》报,蔡真出钱出力,为宣传新文化、新思潮作了许多努力。同年黎里开办惠黎小学,吸收平民子弟入学,蔡真又是发起人,尽心尽责。

   古镇黎里至今还保留了东、西、南、北、中5条蔡家弄,弄内尚存蔡氏厅堂遗迹,南蔡家弄承裕堂,北蔡家弄执经堂,中蔡家弄德星堂,西蔡家荣肇堂,东蔡家弄正义堂。正是因为历代子孙严遵祖训,家风共守,才成就了黎里蔡氏的长盛不衰。

·上一篇:新安卫蔡氏家族概述 ·下一篇:山东省无棣县(原海丰县)蔡氏孝..
关闭本页】【返回页顶


| 稿留言 |  |  |

部   箱:2512630201@qq.com

码:91441302MA546BX10P  号:粤ICP备2020098548号-1

息,未经许可,转载必


在线客服

主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