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玉龙同志1999年6月份参加工作,现任中建钢构华南大区总经理、党委书记。从入职以来,蔡玉龙同志先后经历了十余个岗位历练,先后从事过项目技术员、项目总公司、项目经理、公司部门经理以及区域公司负责人等职务,并获得2009年度建筑业优秀项目经理、2011年第六届全国钢结构工程优秀项目经理等荣誉称号,其担任项目经理建设的昆明新机场荣获云南省昆明新机场建设“二等功”荣誉,担任项目经理的深圳两馆项目荣获了2016~2017年度第二批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
一、挑战自我:昆明新机场项目
昆明新机场是国家“十一五”期间唯一获批新建的大型枢纽机场,其定位是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和连接欧亚的国家门户枢纽机场,是中国八大区域枢纽机场、国际航空枢纽,对促进云南大通道建设以及国家西向战略实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和孟中印缅区域经济合作产生重要影响。
蕴涵着“七彩云南”美丽寓意的七条钢彩带,是该工程钢结构施工的亮点也是最大的难点。此次合龙的是七条彩带中最高的一条,最大拱高度为52.5米,这是国内首次在机场工程中成功应用钢彩带制作安装技术,体现了我国建筑技术的最新水平,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2008年6月,蔡玉龙从上海巨人科技产业园项目来到遥远的昆明新机场项目。项目开工不久,他就面临了9.13和11.10两大节点工期的严峻的考验。昆明新机场主体钢结构工程本就存在建筑结构形式复杂、超大构件超远距离吊装、厚板焊接、异形空间结构测量精度要求高等诸多技术难题,特别是蕴含着“七彩云南”的七条飘逸巨型钢彩带,最大跨度36m,最高拱矢高37.4m,总用钢量约1.8万吨,既是工程亮点,又是施工难点。他刚一接到这赶工任务,立即召开了项目生产会议,优化施工方案,增加一台80t履带吊,两台25t汽车吊,两台3t叉车,另外增加焊工32名,在保证安全第一的前提下,工人24小时轮班作业,管理人员彻夜在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和安全巡查。瞬息之间,他就把项目部上上下下员工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全身心地投入到紧张的施工任务中去。
在赶工过程中,面对扑面而来的高层楼板上进行大跨度超重节点构件吊装、高层履带吊上楼板作业楼层加固量大、作业面大支撑体系拆装转运拖滞工期等施工技术难题,他从容不迫,果断采用移动式门型组合桅杆起重技术、无加固履带吊上楼板技术、贝雷支撑胎架体系等一一应对,终于在9月13日和11月08日分别迎来了主体结构最高拱合拢和主体钢结构安装任务完成的胜利,比预期节点时间还提前了52天。他带领这支队伍顽强作战、奋勇争先,以惊人的毅力和过硬的实力终于赢得了业主“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奋斗”的高度评价和600余万元的赶工奖励,他个人也因此获得了“昆明新机场优秀建设者”的荣誉称号。昆明新机场主体钢结构完工之后,他没有丝毫懈怠,继续以严谨的态度和饱满的热情迎战后续新增辅助钢结构工程,为分公司赢得了喜人效益。
二、与时间赛跑:深圳两馆项目
深圳当代艺术馆与城市规划展览馆(下称深圳两馆)位于深圳市中心区,南临市民中心,北靠少年宫,西向深圳书城。项目总用地面积为29688.4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89299.46平方米,地下2层(局部),地上5层,建筑高度40m,总投资为15.6亿元,属广东省重大项目、深圳市重大项目、深圳市“十二五”期间60个标志性重大建设项目之一。
深圳两馆为复杂空间大跨结构,主要分为内部结构与表皮结构,集深圳证券交易所大悬挑桁架结构、深圳湾体育中心空间异面弯曲结构和超高层核心筒——框架结构体系于一体。内部结构为两个相对独立塔体,每个塔体由一个核心筒、三层悬挑桁架平台组成,悬挑平台最大悬挑达28m;表皮结构由主框架龙骨和网格面域组成,覆盖包裹整栋建筑。内部平台悬挑大,安装过程变形控制难度大;表皮结构分段点多,安装支撑量大,支撑点位精度控制难度大,多点位同步卸载难度大;表皮弯扭构件数量多,构件加工制作精度控制难度大;钢结构大量采用Q420GJC、Q390GJC钢材,焊接质量控制难度大。此外,高空施工采用的支撑胎架达到4000吨,空间曲面结构大幅增加了施工难度。
为确保深圳两馆钢结构安装顺利进行,承建方中建钢构组建了以公司总部部门总经理蔡玉龙亲自挂帅项目经理的优秀项目团队,精心制定施工对策,确保实现过程精品、结果精品。从进场开始,项目部遇到了工期、构件供应、起重设备短缺等问题,为确保按时封顶,项目经理带头冲刺,召开专门“总攻动员会”,号召项目所有管理人员鼓足干劲、打起精神,要求所有人坚持“与时间赛跑,为尊严而战”的项目理念,安排所有工长每天跟守现场,实时跟进构件吊装情况,每台起重设备有专人进行专门跟踪记录;每天两次对吊装构件进行销项,每晚倒排一次剩余工作的吊装任务和每天吊次;临时增加500吨汽车吊辅助吊装,逐步增加施工人员确保机械设备24小时运转,最终克服重重难关,短短三个月时间完成了共计两个场馆--内部结构六个空中大悬挑平台、外部表皮四个方向15个异面单元片等的安装施工。最后,项目部以178天的实际生产周期,生产总量约1.8万吨的成绩优质履约,比约定工期提前2天。
此外,项目建立了以项目经理为首的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和QC管理小组,实行目标与计划管理、严抓过程控制,与时间赛跑。制定总体质量控制目标,将目标进行层层分解,落实目标责任制度;严格计划采购-制作工期,加强项目部-驻场代表-制作厂三方联动与沟通,确保制作质量,仅4个月将材料供齐;采用PDCA的质量管理办法,解决项目施工重难点,开展《不同高强度钢材对接焊的合格率》QC活动,采用合理的焊接工艺,保证焊接质量,焊缝第三方探伤一次合格率99.8%;采用公司自行创新设计的“砂箱卸载”技术,模拟结构变形,合理释放支持力,应用了“多边形(超厚板、高材质)弯扭构件制造技术”、“空间异面弯扭结构密集胎架支撑施工与卸载技术”等5项自主创新应用技术,确保了工程质量和安全。
深圳两馆项目钢结构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及企业质量管理标准规定,从项目各部门到各施工班组,层层明确质量责任、落实质量职责,确保了项目的优质履约及质量创优,先后共获得 “广东省钢结构粤钢奖”、“广东省建筑工程优质奖”、“广东省建筑工程金匠奖”、“全国焊接优秀工程奖”、“2014年度全国建设工程优秀项目管理成果一等奖”、“中国建筑钢结构金奖”、“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等质量荣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