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春迈,是博社乡蔡登瀛第十一世孙,其父蔡榕塘。明朝万历十年(1582),他中式壬午科举人,任河北饶阳县知县,敕授文林郎,官秩正七品,重文教,尚书法。他归终后灵柩运回梓里,据清乾隆十年的《陆丰县志》记载,墓葬于陆丰县石帆都屯仔。
他任知县时,重视饶阳县的文教事业,曾传为佳话,更是一位受民爱戴的清官。当他到县衙上任的第一天,就擂鼓报案,说他家刚种下的蕃薯被人偷去。话说回到他的家乡博社,刚种下的蕃薯哪会有人去偷呢?这是为什么?他只好向那个报案的人问个究竟,原来这里种蕃薯,是用大蕃薯切块或小蕃薯种下的,难怪他说他家蕃薯被偷。但刚上任的他,体察民情,关注民生,不相信刚种下的蕃薯会被人偷去,连偷也偷不到食。于是,知县蔡春迈带人到现场了解案情,最后得出结果,蕃薯不是被人偷去,应该另有蹊跷。随后,他叫手下想办法抓蕃薯贼……不久蕃薯案破了,原来是成群的鲎上来找食。通过这件事,蔡春迈教村民改变种蕃薯的办法,用生命力强的蕃薯藤苗,并用蕃薯夹叉藤苗种在地上,定期浇水、施肥、除草、培土、拉藤,几个月后就能收获了。同时,他还教村民捕鲎,处理鲎,成为人们一道丰盛的海产品美味。在任期间,他处处为地方着想,兴修水利,创办学堂,改变落后的农村面貌,受到朝廷的嘉奖。尤其是明万十七年庚寅仲春,赐进士出身、巡抚总督三边贵州南京、兵部尚书兼太子太保叶梦熊给蔡春迈的题匾是"京辅循良",更是给时任知县的蔡春迈一种无形的激励。
万历期间,他回海丰县石帆都甲子所博社乡省亲,家乡的建设和文化,也是他的牵挂。这从家乡留下他题写的石刻及有关碑记,找到他在博社乡所做过的些许事迹。
据《国王古庙碑记》记载,宋朝时这座国王古庙已建成,明万历年间,蔡春迈时任饶阳知事回乡期间修建这座古庙;到了清乾隆廿六年四月,博社乡蔡登瀛第十四世孙蔡崇魁带头捐银十两组织村众重修这座古庙。
现在这座国王古庙,保存着两副石柱联。相传,有一柱联是蔡春迈所书:
海莲吐天险横江,树振古河山保障;
龙鼓应雷声动地,兆将来人物祯祥。
博社乡北畔公望山,有一座蔡氏始祖登瀛公宋朝墓葬。明万历十九年(1591)春,蔡春迈和宗子蔡春富修复蔡登瀛公墓葬。碑文勒刻着:“宋始祖登瀛蔡公庆源陈氏之墓,万历拾有玖年春三月吉旦,进士拾壹世孙春迈宗子春富等建”。
明万历三十年(1602)壬寅冬,蔡春迈在博社乡南畔的国王古庙后的一块巨大的狮头石上镌题摩崖石刻"海陬砥柱"。在这期间,他在家乡北洋溪兴建凉亭、水阁,后因飓风凉亭、水阁均被毁,石沉溪中。今存石匾一块,"阳春"是里人县尹蔡春迈鼎立。据说另一块"有脚"原在观音庙后,刻勒蔡春迈题写的时间,今不知所落。
这就是蔡春迈在陆丰博社乡所留下的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博社乡读书人向他所要学习的楷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