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箔飞空涧布流,卷舒曾不用银钩。
悬崖洒洒清涵雪,越壑溶溶冷涩秋。
势动羽鳞应若是,韵谐宫徵亦相侔。
水晶不碍晴峰月,分付山灵夜莫收。
这首诗的主题是自然之美。诗人通过描绘瀑布的壮丽景象,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 首联“珠箔飞空涧布流,卷舒曾不用银钩。”以珠箔喻瀑布,形象生动,富有诗意。瀑布从高处倾泻而下,仿佛珠帘飘扬,形成了壮观的景象。这一句表达了瀑布的壮丽和无与伦比的特性。诗人用了“飞空”和“布流”这两个词,表现了瀑布的雄伟气势和无尽的流动感。 颔联“悬崖洒洒清涵雪,越壑溶溶冷涩秋。”进一步描绘了瀑布的景象。诗人用“洒洒”形容飞流直下的瀑布声,表现出瀑布的壮美和清冷之感。“涵雪”形象地描绘了瀑布的深度和宽广度,“溶溶冷涩秋”则表现了瀑布流经山谷时所散发出的清冷气息,让人联想到秋天凉爽的风。 颈联“势动羽鳞应若是,韵谐宫徵亦相侔。”对瀑布的气势和韵律进行了赞美。诗人认为瀑布的水流动态和音韵都符合自然的规律,与宫徵之音相侔,表现出瀑布的和谐之美。 尾联“水晶不碍晴峰月,分付山灵夜莫收。”诗人以水晶比喻瀑布的清澈,暗示瀑布的美景如同水晶一般晶莹剔透,无论晴天还是月夜都美丽如斯。诗人希望山灵能够珍视这份美丽,不要在夜晚将瀑布收回。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精妙的比喻,展现了瀑布的壮丽景象和自然之美。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溢于言表,让人感受到自然之美的震撼和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