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看了很多学术探讨关于吾祖蔡邕故里在尉氏与杞县之争,我仔细看了一下典籍中的记载,今天终于有了一个比较好的思路和观点,我一直认为研究古人和历史必须设身处地的去代入那个年代。
首先来看《后汉书-蔡邕传》的记载:“蔡邕字伯喈,陈留圉人也。六世祖勋,好黄老,平帝时为郿令。王莽初,授以厌戎连率。勋对印绶仰天叹曰:“吾策名汉室,死归其正。昔曾子不受季孙之赐,况可事二姓哉?”遂携将家属,逃入深山,与鲍宣、卓茂等同不仕新室。父棱,亦有清白行,谥曰贞定公。”
其中“遂携将家属,逃入深山,与鲍宣、卓茂等同不仕新室”是个惊喜的发现,也就是说蔡勋有过迁徙的记载,我不熟悉开封地形,从现在百度地图和介绍看蔡庄镇西部有少量岗岭。再来看《续汉书-郡国志》对尉氏县描述“陈留志曰:“有陵树鄕,北有泽,泽有天子菀囿,有秦乐厩,汉诸帝以驯养猛兽。” 可见尉氏县树林较多。再来看蔡邕的学生阮瑀有史料记载“太祖雅闻瑀名,辟之,不应,连见逼促,乃逃入山中”,尉氏县这个地方肯定是有山林可以躲避的。那么极大的可能是蔡勋携家属逃到了蔡庄镇开始新的繁衍。
所以我的观点是,后汉书所写陈留圉人也,应该是祖籍,是以六世祖勋为始。至于圉在哪里或许并不是蔡邕故里的关键点。祖籍也并不代表故里,我想这个很好理解,比如我的祖籍是按照我爷爷或者曾祖的,在浙江,但可能我父亲就搬到福建了,我出生在福建,我也可以说福建人,我的故里是在福建,更何况杞县和尉氏县同属于开封。
再来看蔡邕写的《琅邪王傅蔡君碑》“昔叔度文王之昭,建侯于蔡,以国氏焉。迄于平襄,周祚微缺,王室遂卑,齐晋交争,强楚侵陵,昭侯徙于州来,公族分迁,氏家于圉”,这里我理解是指从蔡昭侯后部分蔡氏公族分迁到圉,氏家于圉其实有郡望的意思,也就是蔡氏从那时起以陈留圉为郡望。还有《让高阳侯印绶符策表》里“诏制左中郎将蔡邕,今封邕陈留雍丘高阳乡侯”,这里并不能说明故里就在高阳乡,可能是以其祖籍地册封。
关于蔡邕故里在尉氏县蔡庄镇各位专家学者已经有很多考证了,包括《琅邪王傅蔡君碑》也是在尉氏县出土的。那么我觉得这个问题就很清晰了,蔡邕的祖籍为陈留圉或者说当时的蔡氏士族都是以陈留圉为郡望,所以史书对于士大夫就这么记载了。而蔡邕故里在蔡庄镇,应该是六世祖勋携家属迁徙过去重新开辟的,这在蔡氏士族的历史上也是常见的现象。我觉得历史史书上的记载不全,但未必是错的,关键是科学的解读。比如我的一世祖蔡谟南渡后,因其长子蔡劭任永嘉郡守,晚年迁居浙江黄岩深山中,“开疆辟土,筑室而居之”,到九世祖官至大理寺少卿,史书上对此都未有记载。
最后,再看《后汉书-蔡邕传》:“邕遂死狱中。允悔,欲止而不及。时年六十一。搢绅诸儒莫不流涕。北海郑玄闻而叹曰:“汉世之事,谁与正之!”兖州、陈留(闻)[闲]皆画像而颂焉。”说明蔡邕死时王允后悔,世人皆为惋惜,那么应该是厚葬,再加上曹操跟蔡邕的关系,其故里、蔡邕宅、蔡邕墓也应该为世人流传,后世很多相关的记载应为真。且不论圉为何地,蔡邕故里在尉氏县应该是没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