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嘉庚先生生前赞扬人,常常用这个人是“天生的”的三个字来比喻。我觉得蔡继琨先生一生对音乐艺术和音乐教育的热爱,也可以用“天生的”三个字来形容,他在音乐艺术和音乐教育领域所做出的成绩和贡献,以及他高尚的为人品格,都值得我们深深地景仰。
▲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接见蔡继琨教授
他在集美学校选择了音乐
蔡继琨的祖上原籍晋江,在他的曾祖父蔡德芳这一辈时,举家从台湾迁回福建,以后就世居在泉州古城西街。蔡氏是当时泉州的十大姓氏之一,所以西街的街坊们常常亲切地跟蔡家人开玩笑说:“你们是台湾蔡!”
1912年的中秋节,蔡继琨就在这里的蔡家大院出生。
蔡继琨的曾祖父蔡德芳是清朝同治年间的进士,祖父蔡榖元和叔祖父蔡谷仁是光绪年间的拔贡,叔父蔡玑是宣统年间的拔贡,因此他们家享有“兄弟拔贡”、“父子拔贡”的荣耀。他的父亲蔡实海,幼承庭训,是当地闻名的才子。母亲洪水镜,是同安马巷人,也是名门之女,知书达理。蔡继琨出身于这样的书香门第,上天自然少不了赋予他天才的基因。他从小就会吟诗作对,而且对许许多多的闽南音乐、闽南语歌曲,一听就会,因此,大人们总夸他是“天才”。可惜蔡继琨两岁丧父,他的母亲要抚养五个子女,还要处理家族中的事务,不堪重负,就把子女托付给其弟洪经樵负责照管。洪经樵是集美学校的教师,不仅有文化,还深谙管教之道。为了让子女们得到更好的教育培养,蔡继琨的母亲后来索性把家迁到集美。就这样,从少年时代起,蔡继琨就在陈嘉庚创办的集美学校里读书、成长。
▲蔡继琨初到菲律宾时的工作照。(来源:李建忠)
蔡继琨从集美小学毕业后,先念集美中学,后来又升入集美水产航海,读了一个学期又转到商科,最后又转到集美高级师范。每每回忆起在集美读书的经历时,蔡继琨都会十分开怀地笑称自己是集美学校的“留学生”。之所以开怀,是因为他最终转入集美高师音乐专业学习,音乐专业是他打心眼里喜欢的专业,他从小就盼望着能与音乐结缘。蔡继琨进入高师音乐专业后,如鱼得水,格外用功。一年下来,他不仅学业优秀,还当上了学生铜管乐队的队长。他自编、自导、自演的话剧《一片爱国心》,一举而轰动全校,老师、同学们从此都对他刮目相看。
1932年,蔡继琨从集美高师毕业。毕业前,他参加全省会考获得第一名,为学校赢得了荣誉。因此,他毕业后便被学校留下担任校管乐队的教练。那时候,他经常一身正装,高大、英俊、潇洒,是教师中最帅气的一个,许多女生从他身边走过,也免不了回头注目。
蔡继琨留校任教不到一年,考上了福建省公派到德国的留学生。他母亲觉得去德国太远了,不放心。于是,这个每天早起都要给母亲泡杯茶的大孝子,就去向政府申请,终于被改派到日本留学。
获得国际交响乐曲公募首奖
1933年,蔡继琨从厦门乘船到上海,再乘船到日本长崎,然后搭火车到了东京。他在东京帝国音乐学院,师从大木正夫、铃木镇一教授,学习作曲与指挥。在那里,他结识了著名的指挥家约瑟夫•罗秦史督克、保罗•万戈登和著名作曲家亚历山大•车尔湼普里。他们经常在一起交流、切磋,蔡继琨终身受益。
3年后,国际作曲家协会在日本举办“现代交响乐曲作品”比赛。他跃跃欲试,凭着自己的天才与灵感,创作了一部管弦乐曲《浔江渔火》参加比赛。几经角逐,这部中西合璧、独具一格的交响乐曲,终于获得“国际作曲家协会交响乐曲公募首奖”。这是中国人第一次获得国际交响乐曲作曲奖,在日本、在中国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他一时名声大噪,好评如潮。当时,中国驻日大使、后来曾担任中华民国政府总理的许世英,还专门在大使馆为他举行了一次盛大的祝贺会。
蔡继琨这部成名作的部分草稿,珍藏在“蔡继琨教授纪念馆”。许多参观者看了都大为惊叹。一个24岁的年轻人,第一部作品就能获得国际大奖,并打破了中国人在这方面的零纪录,这真是音乐界的一个奇迹。
据统计,他毕生创作的清唱剧、管弦乐曲、管乐曲、合唱曲、群众歌曲、钢琴曲、独唱曲,约有200首之多。
毅然回国走音乐报国的道路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全面侵华,中国军民奋起抵抗。这时的蔡继琨,已无心继续留在日本深造下去。他想起祖辈当年曾因日本占领台湾而举家迁回故里的壮举,更加认定“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于是,他不顾校方、学友的劝阻和挽留,毅然回国,以他的音乐才能来担当责任,报效国家。
他一回国,就向省政府建议,并很快倡办了福建省音乐师资训练班,由他担任班主任。后来,时局更加紧张。他又向省政府建议,从音乐师资训练班中挑选了26名学员,成立了“福建省战地歌咏团”,由他担任团长,到抗日前线开展宣传和慰问军民的活动。1938年6月,他率领歌咏团从福州徒步出发,沿途经长乐、福清、涵江、莆田、仙游、惠安、泉州、南安、同安、漳州等地,最后到达集美。他们每到一地,就深入民众和军队,进行慰问演出。他带头和团员们一起轮流买菜做饭,不麻烦民众。他们天天吃的是糙米饭、蕃薯干,佐饭的是盐巴和黄豆芽,生活十分艰苦。在这样流动、艰苦的环境中,蔡继琨还创作了《保卫大福建》、《抗战歌》、《我是中国人》等十几首歌曲。
1938年10月,蔡继琨又接到省政府的命令,要他在“战地歌咏团”的基础上组织“福建省政府南洋侨胞慰问团”,由他担任团长,准备出访东南亚。1937年,省政府组织过一次“赴南洋出访团”,那次是由闽籍海军宿将萨镇冰担任团长。这次出访由他担任团长,可见政府和社会各界对他人品、能力的认可和信任。为了提高他的身份,省政府主席陈仪还任命他为福建省政府参议。当时他才26岁,在省政府的参议中是最年青的。
1939年3月24日,他率领“福建省政府南洋侨胞慰问团”一行28人到达马尼拉。菲律宾的华侨中有百分之八十是福建人,其中晋江人占三分之二,蔡继琨的三叔公就是马尼拉济阳柯蔡公所的主要执委之一。因此,他们到菲律宾自然备受当地华侨的欢迎。在马尼拉,他们举行了两次“抗战宣传大会”,公演了《黄金台》、《夜光杯》、《回头》、《皇军的“恩赐”》、《凤凰城》、《雷雨》、《东北的一角》、《鹭江血》、《血祭》、《前夜》、《卢沟桥之战》、《两颗笑弹》等抗战歌剧。每场演出,观众趋之若鹜,座无虚席,场面十分火爆。深受感染的人们慷慨解囊,踊跃支持祖国抗战。慰问团还在菲律宾的许多地方,举办了“福建省情照片展览会”,并在KZIB播音台作演播。蔡继琨还拜访了马尼拉市市长、美国驻菲大使和菲律宾中菲国民协会、菲律宾中华总商会、旅菲集美学村同乡会等政要和主要社团。这次出访,蔡继琨圆满地完成了任务,也给菲律宾的华社和华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创办福建音专荣膺首任校长
1939年7月,他率领慰问团从菲律宾回到国内时,省政府已经内迁永安,他便到永安继续办第二期音乐师资训练班,仍然当班主任。此时,他又向省政府提出了创办音乐专科学校的建议。省政府批准了他的建议,由他负责筹办。9个月后,他被任命为福建省立音乐专科学校校长。当时他才28岁,是全省乃至全国最年轻的一位大学校长。
他亲自筹建校舍。物色校址、参与设计、选购建材、组织施工,只用了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就在永安城外燕溪河畔的吉山,建起了几幢简式的小洋房,作为音专的礼堂、教室、图书馆、乐器室、学生宿舍、教师住所、膳厅。四周绿树成荫,环境优雅幽静,在抗战时期能有这样的办学环境,是非常难得的。
他学习陈嘉庚,重视礼聘名师。他请留学法国的李树化当教务主任。李树化曾任过国立北京艺专音乐系和国立杭州艺专音乐系的系主任。这样一位资深的系主任能到初办的福建音专执掌教务,完全是被蔡继琨的精诚所感动。后来,蔡继琨又请到教育部音乐教育委员会《乐风》月刋的主编缪天瑞当教务长。通过缪天瑞,他又先后在省外聘请了顾西林、顾宗朋、刘天浪、章彦、黄飞立等一批富有专长的教师来任教。集美校友、著名画家谢投八,当时也被聘到学校担任秘书兼附中图画劳作进修班的班主任。他还冒险到当时已经成为孤岛的上海,邀请了教钢琴和音乐理论的奥地利人马古士、教小提琴的保加利亚人尼哥罗夫、教大提琴的德国人曼杰克和教钢琴的曼杰克夫人,以及乐技制造技师王定安等十多人。蔡继琨的夫人叶葆懿,也是富有教学经验的声乐教师。有了这样一批知识渊愽、技艺精湛的师资,蔡继琨很快就把音专的本科、专修科、选科三种学制的各种专业,办得有声有色。1942年8月,这所音专便由省立改为国立。
蔡夫人叶葆懿,是集美学校早期幼稚师范的校花,比蔡継琨小3岁。1934年,她从集美幼稚师范毕业后,考入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音乐系,师从俄籍教授马森,主修声乐。她从杭州艺专毕业后,仍然跟马森教授专攻声乐。她在福建音专担任声乐组主任兼音乐师资训练班主任。蔡继琨和她琴瑟和鸣35载,是蔡继琨筹办音专的得力助手。
1940年,陈嘉庚率团回国慰劳,到了永安,听说福建音专的校长是集美学校的校友,便特意到学校参观。陈嘉庚对蔡继琨的办学精神连声称赞,当场决定先把集美学校的4台钢琴调拨给福建音专。
蔡继琨认为,福建音专成立在抗战,应该为抗战服务。在他的倡导下,音专的师生积极排练宣传抗日的节目,定期在永安中山纪念堂举行公演。这不仅丰富了永安社会的文化生活,而且激发了军民的爱国热情。1941年1月 26日(旧历除夕),蔡继琨带领福建音专巡回演奏团,一行60多人,从永安前往福州,开始了历时一个月的全省巡回演出。演出的诗剧大合唱《悲壮的别离》、《佛门动员》、《招魂曲》等节目,都是蔡继琨作曲、指挥和由他的妻子叶葆懿主唱的。他们在十几个县连续演出了27场,而且场场爆满。在福州演出时,仅容几百人的礼堂却挤进了上千人的观众。从此,福建音专闻名全省。
1942年7月26日,蔡继琨辞去福建音专校长的职务。不久,他便赴重庆履新。蔡继琨在福建音专的时间虽然只有两年半,但是他是这所学校的创办人,更是这所学校的灵魂和精神象征。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蔡继琨,当时根本不会办这所学校,更不会有基础这样好的学校。蔡继琨从1937年创办中小学音乐师资训练班,到1942年离开福建音专的4年多,共为福建培养了312名的中小学音乐、图画劳作教师和社会音乐指导员。据了解,福建音专先后办了10年,到1950年,被并入中央音乐学院华东分院,即现在的上海音乐学院。
走出国门饮誉中外
蔡继琨到重庆后,被聘为国立音乐学院顾问,后任教育部音乐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华音乐教育社社长兼交响乐团团长、国立中央大学师范学院艺术系兼职教授。抗战胜利后,他受命赴台湾,负责日军在台所有军乐器材的接收工作,并参加在台北举行的台湾省日本投降签字仪式。以后,先后担任台湾省警备司令部交响乐团团长兼指挥、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交响乐团团长、台湾大学音乐系教授、台湾省艺术建设协会首届理事长等。这段时间,他先后为台湾省乐团指挥了29场的定期演奏会,还创作了混声四部合唱《爱国歌》、《台湾进行曲》以及用古诗谱写的艺术歌曲《忆家山》、《晩春》等,被人们誉为“台湾交响乐之父”。1945年5月,他被派往菲律宾担任中华民国驻菲大使馆商务参赞。
在菲律宾,他从1950年11月起先后被聘为菲律宾马尼拉演奏交响乐团音乐指导兼指挥、菲律宾马尼拉中央大学音乐学院教授、马尼拉演奏交响音乐总监和指挥。其间,他在马尼拉指挥过21场盛大的音乐会。他的指挥艺术,曾受到菲律宾季里诺、麦格赛赛、加西亚、马卡帕加尔、马科斯等多位总统的多次赞扬。他先后获得“杰出指挥金像奖”、“优秀指挥及杰出服务奖”、“对菲国交响乐之贡献及慈善事业之劳绩奖”、“海光侨务奖章”、“颂扬奖”等。他先后参加了在马尼拉举行的东南亚地区首届音乐会议(当选为副主席兼音乐教育与音乐文化委员会主席)、国际音乐理事会第十二届国际音乐会议(代表菲律宾),在瑞典举行的国际音乐教育研讨会,在莫斯科举行的国际音乐教育会议,在墨西哥举行的国际音乐理事会第十四届国际音乐会议(代表菲律宾),在日内瓦和维也纳举行的国际音乐理事会第十五届国际音乐会议(代表菲律宾),在台湾举行的亚洲作曲家联盟第四届年会(代表菲律宾)。他还以指挥家身份加入美国交响乐团同盟,作为该同盟的单独会员。国际友人说他是“音乐文化交流使者”?/span>
在菲律宾期间,蔡继琨用清代诗人黄仲则的词谱写了《思乡曲》,乐曲时而婉转低诉,忽又高唱入云,一吐他对故乡的绵绵思念。这是他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也是他这个时候的思乡写照。他和妻子叶葆懿同台表演《思乡曲》,一个演唱,一个指挥交响乐团伴奏,传为佳话。当时,叶葆懿是菲律宾东方大学音乐学院声乐系教授。讵料,这位与蔡继琨幸福相伴了35载,而且年方60岁的爱侣,竟于1974年12月31日遽然去世,这使天性乐观的蔡继琨也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孤独。
变卖家产回国办学
“文革”后的1980年,集美学校校友会恢复活动。1983年10月,蔡继琨应集美校友会和陈村牧先生的邀请,从海外悄悄地回来,参加纪念陈嘉庚先生创办集美学校70周年的活动。当时,他还考虑到在台湾的社会关系,觉得不方便在公开场合多露面,所以连老朋友请他照相都被他谢绝。他说:“只要心照,不必身照”。据事后得知,蔡继琨这次回来,在台湾引起了轩然大波,各种麻烦接踵而来。面对这种情况,他快刀斩乱麻,同所有反目者决裂。他还对一位******元老、老上司说:“这次我回去看了,共产党并不可怕。都是中国人,都是同胞嘛。”
1985年11月,他再次回大陆。他上次回来,曾经到陈嘉庚墓前向校主行了三鞠躬大礼,并默默地说:“校主,我一定会再回来的。”?獯位乩矗诙炀颓档郊厉≡埃驹谛V髂骨叭瞎螅愦笊厮担骸靶V鳎矣只乩戳耍 毖园眨镜搅索≡暗淖罡叽Γ魍鹈拧K咝说囟酝械娜怂担骸拔夜ゴ幽谋呖垂矗裉齑诱獗呖垂ィ崧鄱际亲婀欢ㄒ骋唬 闭獯位乩矗挥惺裁垂思桑鞫鹘缛耸拷哟ァ⒄障啵侥感<朗ψê拖妹糯笱Ы惭В礁V荨⑷莸鹊乜疾煲衾纸逃蜕缁嵛幕乱怠
1986年2月,他第三次回国。在集美学校校友会名誉理事长陈村牧的陪同下,参观集美学村的各所学校。他被厦门大学艺术教育学院聘为客座教授。在接受聘任的欢迎大会上,他说:“我会回来讲课,但不要报酬,路费自理。”后来,他还接受了华侨大学、福建师大、安徽师大以及长春、哈尔滨的院校和音乐团体的聘请,他照样是“不收报酬,一切自费。”他说:“我是炎黄子孙,去国数十年,对国家无贡献,此番回来,区区报效,微不足道。”1987年12月,他应福建省文化厅和省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的邀请,担任了由福建省歌舞剧院乐团、福建艺校、福州歌舞剧团联合组成的交响乐队的指挥,半个月时间,在福州、泉州、漳州、厦门等地连续演出了12场,场场爆满,“魔棒一举惊四座,倾倒数千音乐迷。”
那几年,他年年从国外回来,探寻社会音乐的普及与提高。他说:“很多小国家都办了音乐大学,我们连一所也没有。很多大学的音乐系,也只是培养师范类的音乐人才,这怎么适应社会文明建设的需要呢?”因此,他决心再展当年创办福建音专的雄风,在福建再办一所专门培养音乐人才的学校。
1989年3月,经省教委批准,由他与福建师大、福建艺校、厦门大学、集美师专、泉州教育学院联办的私立福建社会音乐学院成立了。这个学院的任务,一是对全省中小学音乐教师及社会音乐文化干部进行岗位培训;二是对在职音乐专业人员进行继续教育;三是对少年儿童进行课余专业训练。为了办好这所学校,他把在菲律宾的别墅、汽车等通通卖掉,并辞去马尼拉演奏交响乐团终身音乐总监和首席指挥等职务,带着11箱珍贵的乐谱,毅然回国定居,效仿陈嘉庚,不惜毁家兴学。
创办了全国首家民办音乐学院
蔡继琨回国定居后,天赐良缘,得与刘秀灼女士喜结连理。刘秀灼是当年福建音专的校友,后随校转入上海音乐学院就读,曾师从苏联音乐理论家克•尼•德米特列夫斯卡娅,先后在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兰州艺术学院、甘肃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任教。当时,她是福建师范大学音乐系音乐理论教研室主任、副教授。蔡继琨回国办学,一路走来,都得益于她的辅助。后来,她还
为蔡继琨音乐教育事业的继承者和维护者。
蔡继琨创办了福建社会音乐学院后,被董事会聘为名誉院长,并暂兼任院长。这时,他当年的成名之作管弦乐《浔江渔火》,已被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列入“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1994年4月,在福建省人民政府和海外热心人士李尚大、吕振万、蔡松芳、黄呈辉、柯成焕等支持下,他把福建社会音乐学院发展为福建音乐学院。这是中国首家民办的音乐学院,校址在福州市仓山区首山村。在几年的时间里,他先后建了吕振万楼、黄呈辉楼、慈山楼、蔡章纪念堂、李刚堂、川龙楼、正丰楼,充分满足了教学和生活用房的需要。学院开设声乐、键盘、管弦乐三个专业,都是请省内外两台(讲台、舞台)的名师执教,追求一流的办学质量。1999年,学校被团中央评为全国优秀民办学校,2004年,学校又受到福建省委、省政府的表彰和奖励。1999年,学校挂靠国立华侨大学,成立了华侨大学福建音乐学院,面向海内外招收本科生。自1994年办学以来,福建音乐学院为国家培养了近千名音乐工作者。
蔡继琨决定回国定居办学的时候,已至耄耋之年。但是他从不言老,从学校规划到筹划经费,从征地基建到配置设备,从专业设计到聘请师资,从学生教育到生活管理,他亊必躬亲。为了募集资金和罗致人才,他曾十几次奔走京都,穿梭欧美、东南亚。为了保证基建的进度和质量,他大热天穿着短裤打赤膊上工地。有一次,发现工地上没有茶水,他就叫人扛来几箱啤酒,让工人休息,跟他们一起边喝边聊。他是董事长、院长,又象基建处长、工头,风风雨雨,工作起来不要命。他身边的人怕他身体顶不住,常劝他身体要紧,可他却乐呵呵地说:“老年人工作越多就越会返老还童。”
蔡继琨常说,在他的一生中有三位对他有过重要影响的长辈,一位是他的母亲,一位是集美母校的校主陈嘉庚,还有一位是他的老上司、爱国将领陈仪。他说,我们敬爱的陈嘉庚校主爱国爱乡、倾资兴学,为我们树立了诚毅精神。所以蔡继琨为福建音乐学院制定的办学方针是爱国第一,品德第二,专业第三。他为学校制定的校训是“修德养艺,自强不息”。他规定学生考试要达到70分才算及格,69分还得补考。他对学生的生活管理和习惯养成也是全力关爱,严格督导,而且身教重于言教。他常到食堂观察学生用餐的情况。有一次,他看到学生吃馒头时,把表面的皮剥掉丢在桌上,他就走过去把它捡起来当着学生的面吃下。这个学生连忙站起来向院长检讨说:“我错了!”此后,“不浪费一粒粮食”也成为这所学校的良好校风。
蔡继琨从早年办福建音专起,就提倡开门办学,重视社会实践。1997年、1998年的寒暑假,他曾三次率领福建音乐学院的30多名师生,冒着严寒和酷暑,“送音乐下乡”,到龙岩巿的长汀、连城、上杭和宁德市福安、柘荣、福鼎,以及三明市的三明、永安、宁化、建宁、泰宁等地的革命老区,进行慰问演出。当时,他已经80多岁了,如此不辞辛劳、以身作则地践行自己的办学方针,确实难能可贵。
蔡继琨办学,不仅自筹办学的一切经费,而且还按全省民办高校同类专业最低学杂费的标准来收费。他说:“办学不是做生意,不能高收费。”当时国家对民办学校还有民办公助的政策,但他却坚持不要政府一分钱的补助。他在艰苦支撑福建音乐学院的同时,还筹资建立了多项音乐奖金,对优秀的音乐人才进行奖励和资助,17年间共奖励、资助了522人次,总金额达45,8885元,对繁荣本省的音乐事业起到积极的作用。
蔡继琨爱校如命,也为校累倒。2004年3月21日21时30分,他闭上眼睛后再也没有张开了。此后,蔡继琨生前亲自聘任的兼职院长,大部分时间仍在北京的原单位,学院的继往开来的重担自然就落在蔡继琨的夫人、常务副院长刘秀灼身上。她依靠以庄善裕为董事长的董事会,竭力支撑了6年,办学规模和办学条件均有扩大和改善。但是,出于校园面积达不到500亩、办学总资产达不到3亿元资金以上等硬体方面的原因,经学院董事会反复研究,本着蔡继琨教授的爱国精神以及教育领导部门的指示,决定将学校的全部资产捐献国家,由教育厅安排,于2010年4月,与闽江学院音乐系合并,成立了闽江学院蔡继琨音乐学院。
他感动了福建
蔡继琨创办福建音乐学院亲任董事长兼院长的时候,已经82高龄,是全国最年长的大学校长。他在办学过程所遇到的每一个困难,都是以耗尽自己的心血来应对的。他到了96岁还在办学,他还想把音乐学院办成音乐大学。他的办学精神和事迹,在国内曾被许多报刊和媒体报导过。
1999年12月16日晚,他在福州大戏院举办了一场“蔡继琨教授百龄开一交响音乐会”,这是他告别交响乐指挥生涯的最后一次演出。为了祝贺他的这次演出,时任福建省代省长的习近平还发来贺电。两个小时的演出,他连续指挥乐团演奏了祖佩的《轻骑兵》序曲和《诗人与农夫》序曲、伊凡诺夫的《萨达尔的巡礼》、舒伯特的《未完成交响曲》、约翰•施特劳斯的《蝙蝠》序曲、柴可夫斯基的《斯拉夫进行曲》等六部世界名曲。他挥动着“魔棒”,犹如指挥千军万马。正如一位听众对他说的“你不是将军,但比战场的统帅更具魅力。”其实,在这场音乐会之前,他已经带着福建省歌舞剧院交响乐团在泉州、厦门和华侨大学、集美学村连续举办了4场“百龄开一”的音乐会。一位年逾90的老人,尚能如此外出奔波,而且场场亲自指挥,这在中外的音乐史上也属罕见。
他的性格很倔强,但也很善良。1997年11月的一个早晨,他带着学生到院外跑步,突然被一个驾摩托车的商贩撞倒,在医院治疗时,他不仅劝师生不要为难这位商贩,还劝告这位商贩以后行车要小心,并拒绝了这个商贩要为他支付的医疗费。这件事,一传十,十传百,学校周围的许多老百姓知道后,都说福建音乐学院的蔡院长是菩萨心肠。
2004年2月,由中央电视台、福建《海峡都市报》、福建省福利彩票中心共同主办的“福彩杯•感动福建”2003年度十大人物评选,蔡继琨是高票者之一,被选为感动福建的人物。此前,他还荣获过第二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组委会颁发的特别奖----“终身荣誉勋章”和美国国际杰出人物中心为他颁发的“卓越成就人物证书”。
蔡继琨传奇的音乐人生,给我们留下的是永不消失的感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