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蔡氏文化  传播蔡氏信息

      宣传蔡氏品牌  服务蔡氏宗亲


                    

蔡氏新闻 · 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揭晓:蔡旭哲担任指令长  · 福建省福州市仑山区蔡襄宗祠(蔡襄纪念馆)举办..  · 香港名仁堂董事局主席蔡金霖为云南边陲的勐海..  · 福建建阳蔡氏两会前往松溪开展交流活动  · 河南举办2024年君子山登高暨第三届蔡邕文化节  · 台湾蔡正元宗长带领家族返福建恳亲  · 福建省济阳柯蔡委员会举办重阳节活动  · 姬周根亲文化研讨会暨第二届世界蔡氏企业家文..  · 广东陆丰博社村蔡氏宗祠源远堂落成庆典  · 广东韶关市南雄文坑蔡氏宗祠(昇公祠)重修落..  
历史渊源 更多

蔡氏渊源

考析论坛

蔡氏辈序

功德榜 更多

《蔡氏文化网》编辑部

组成人员


编 辑:蔡嘉蓉 蔡崇文 王奇蓉

编 审:蔡弘光

主 编:蔡海峰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渊源 > 蔡氏渊源 > 内容 

安徽合肥蔡氏崇学堂源流初探

作者:蔡典明  发布时间:2024/4/9

   2000年清明节,我到父亲的出生地:芜湖县赵桥乡石坝村洪冲组(历史上称宣邑冯冲村,现为湾沚镇石坝村银燕山庄)扫墓祭祖。当天还拜访了家谱保藏者典爱兄,并在他家,第一次拜读到了崇学堂《蔡氏宗谱》(下称《崇学堂·蔡氏宗谱》)。这部宗谱创镌不易,光绪初年(公元1875年初),我的曾祖父文美公(字锦堂)和钟祜公(字仲甫)就创立了“遗稿”。光绪甲辰年(公元1904年),又经文旭公(字晓亭)、仲甫公复纂辑之,皆未付梓。直到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由溪洋公(字渔舟)与我四曾祖父文进公(字显斋)等相与商度,重行采访,纂修而成。

顺便说一下,我翻遍了六本宗谱,没有发现“洛阳郡”和“洛阳延世泽,崇学振家声”对联。

   这套宗谱雕版宣纸印刷,共六本四卷(其中卷首分上下两本),创镌于民国七年,到2000年我读到时,虽历经82年,依然完好无损。对典爱兄及其先人们保护之功,肃然起敬,深表感谢!

   通过查阅,才知道我所扫墓祭祀的地方叫大塘头,坟场里有我的祖父溪寿公;才知道我的祖辈们,是随四曾祖父文进公,从合肥德胜门廿五里蔡家桥之西南蔡老庄(即肥西县肥光乡蔡岗村蔡岗队,也叫过廿埠乡蔡老庄,现在称合肥市蜀山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锦绣社区)来到这里;才知道迁肥始祖崇萱公(字松如),是“江西龙虎山”人。我的曾祖父文美公就葬在“蔡家岗南头”始迁祖的西边。遗憾的是这里早已无岗无庄,而成为城市的一部分了。昔日的“蔡老庄”“蔡家岗”已是当地被拆迁后裔心中的“记忆地”,江南等外地后人传说中的“人文地”。

   2001年我将拜读《崇学堂·蔡氏宗谱》及查询祖先的情况,写成《寻祖认宗,善莫大焉》一文,在当年第一期《儒林门第》上发表后,7月初就收到合肥原蔡家岗蔡典斌宗弟的来信,他告诉我:“儿时就听父辈说过芜湖有一支宗亲,因地址不详,无法沟通。看了《儒林门第》宗兄的文章后,不仅知道了芜湖宗亲的详址,还知道典爱兄家珍藏一套宗谱”。这年8月15日,典斌和他的侄儿克权来到江南“鱼米之乡”乌溪我的家,谈了两件事:一是想修《崇学堂·蔡氏宗谱》;二是拜访芜湖洪冲宗谱保藏者典爱兄,想得到他的支持,将老谱复印给修谱者参阅。我表示赞同,并与典爱兄取得联系。

   2014年元月1-3日,我们应合肥蔡氏宗亲会副会长蔡克权的邀请,当涂乌溪的克勤、荣宝和典明,芜湖的洪冲典银、典兵、典枝、典玉一行七人,参加了在合肥“城市之光”召开的“安徽省蔡氏宗亲会第五届三次年度大会”。大会期间,参会的“江南代表”还增做了两件事:一是上“蔡家岗”所在地,一个企业的大门右边的一株树下,祭拜了“在岗”的列祖列宗;二是讨论通过了二修《崇学堂·蔡氏宗谱》意向性意见。要求大家积极行动起来,广泛宣传,全面开展人口登记造册。

   我由于一体多病,几乎辞掉了所有工作,从这年的5月1日起在家带病修养,所以一有空闲就虔诚拜读家谱。当时读的是典斌宗弟发给我的电子版《崇学堂·蔡氏宗谱》。10月12日典斌、克勤叔侄俩,还特意给我送了一套《崇学堂·蔡氏宗谱》复印本(六本)和《崇学堂蔡氏续修宗谱登记表》数本。我对典斌、克勤叔侄俩,热衷于宗谱续修,而表现出的无私奉献精神,深表赞叹和感谢。我向他俩表示争取做好两件事:一是配合芜湖洪冲的典爱、典玉、典兵、典松,当涂乌溪的克勤、荣宝和宣城水阳的克军等宗亲,搞好《登记表》的收集、审核、整理和上报;二是尽快完《拜读<崇学堂·蔡氏宗谱>笔记》,供续修宗谱者参考。

   我是这么表态,也是这么做的。通过反复系统地研读,对谱中所有文章,进行断句(标点),繁异体改简以及一部分词条的注释,终于完成了《拜读<崇学堂·蔡氏宗谱>笔记》。

   2014年10月26日,我和妻到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明珠国际大酒店”,参加了克权之子振博的新婚庆典。期间,我把编印好的《拜读<崇学堂·蔡氏宗谱>笔记》交给了典斌宗弟。我对他说,这是我个人解读,仅供修谱者参考。

   我很荣幸,终于在带病修养期间,完成了《拜读<崇学堂·蔡氏宗谱>笔记》和蔡氏崇学堂“江南片”人口资料的统计和上报。

   在我研读《崇学堂·蔡氏宗谱》期间,一直在多方联系,寻找迁肥始祖崇萱公的家乡。周家驹先生在崇学堂《蔡氏创修宗谱序》明确告诉我们:崇萱公“始于明初间,自江西瓦砾(屑)坝龙虎山,迁合肥威武门。传至文毅公,族望益振;分徙肥南德胜门二十五里蔡家桥之西南,蔡老庄也。”修谱者怕后人犯惑,在《肥南蔡氏宗谱世系总图》 “迁肥始祖崇萱公(字松如)”栏中强调“公自明初,由江西瓦砾(屑)坝龙虎山迁合邑威武门北。先建立公祠,名称文毅公。后裔迭被兵燹,分移德胜门之南乡,二十五里蔡家桥西南居焉。数载流连未动,后人称‘蔡家岗’。”这段话,给我们提供了四个重要信息:一、迁肥时间是明朝初期。明朝共276年,即1368年至1644年。“元末明初”,一般指洪武(1368年-1398年)至建文(1399年-1402年),也就是说,从洪武到建文这35年间的任何一年,都可以称之为明初。二、迁肥地址是威武门北。即合肥大东门内的北域。崇萱公及其后人在合肥城里住了多久?没有具体时间,只知道后来“分移德胜门之南乡,二十五里蔡家桥西南居焉。”就是后人称“蔡老庄”“蔡家岗”的地方。

   三、离开家乡最后的地方(码头)是“瓦砾坝”。四、崇萱公是龙虎山人。

   《崇学堂·蔡氏宗谱》中记载崇萱公迁肥的时间、始发地点和落脚地点,正与历史上“明初江西移民”潮相吻合。而这次江西饶州(今鄱阳县)大移民的输出地瓦屑坝,被我国古代移民研究领域颇有建树的曹树基、葛剑雄两位教授排在“中国历史上的移民发源地之二”,而成为“中国八大移民圣地之一”。据《中国移民史》等资料考证,洪武年间,江西向湖北、安微、湖南等地共移民约230多万人,其中从饶州瓦屑坝迁出的就达160多万人。而洪武二十二年,从饶州移民到庐州(合肥)的达6.4万人。据《肥西县志》记载,该志所征集到的31部族谱中,有14个姓氏的先祖来自江西瓦屑坝,占45%以上。

   既然江西瓦屑坝是明初大移民的聚散地,是江南第一移民圣地,是迁肥移民后裔的血脉源头。那么,我尝试从江西瓦屑坝明初移民潮的历史资料中,寻找我们的“血脉源头”:龙虎山的蔡家。

   2015年2月6日,我把《崇学堂·蔡氏宗谱》的“总序”和“世系总图”发给时任世界蔡氏宗亲会副会长的蔡云宗长,请他帮助查寻。他是江西人,又是《蔡氏宗刊》和《济阳堂·古县渡蔡氏族谱》主编。他对我的信访非常重视,不久给予了回复:“根据您提供的资料,初步判定先祖的祖籍地应该是应该是贵溪龙虎山。”他给了三个理由:

   一、当年的移民处于元未明初的战乱时代,多数没有文化,没有资产,更不可能有文字记载,迁到新居后,朝廷严禁与祖地联系,天长日久,肇基祖的后代,只凭口口相传记忆只是先祖的出发地——瓦屑坝和祖先模糊的祖地,如是就出现了某某瓦屑坝或瓦屑坝某某等地。您的家谱记载瓦屑坝龙虎山,就明了是瓦屑坝的移民,祖籍地是龙虎山。后者是排外性的确定地名。

   二、龙虎山一带我蔡氏村落很多,而且绝大数为同一始祖后裔,均为南宋咸丰年间迁仙岩(龙虎山)的贵一公,字倚实公子孙。如三青山、鱼塘、黄华、古石等地。

   三、据龙虎山古石谱之清乾隆十三年谱序记载,其始祖倚实公生二子,长盛宣,次盛宇,……蔡盛宣两户应差……但类遭兵焚,子孙不无散逸……。盛宣公是否是崇萱公值得深入考证。不过日久年远,两地旧谱记录不详 ,要得出确切证据是非常难的。

   他还补充道:“龙虎山在泸溪河畔,泸溪河汇于信江,信江,饶河汇合瓦屑坝,经瓦屑坝到鄱阳湖而下长江,从当时交通环境,龙虎山一带的百姓应是重点征集的移民对象。这也从另一角度说明从龙虎山移民的可信性。”

   我对蔡云宗长的回复深信不疑。龙虎山周围有很多蔡姓村庄,而且人口多,规模大,自然是“宽乡”。水上运输也很方便,应当是当时官方征集移民对象的重点。

   后来,蔡云宗长给我邮来了《仙岩蔡氏及迁古石源谱序》和他2017年主编的《济阳堂·古县渡蔡氏族谱》。我在这个谱序上知到唐朝古县渡县令谫公13世孙倚实公(贵一),是“仙岩派”的肇基之祖。他有达(字盛宇)、敏(字盛宣)两个儿子。其序载:“历数代来,人丁繁盛,分上下、东西四房入八甲。蔡盛宇六甲,蔡盛宣两户应差。贤哲代生,人称仙居盛地;绅衿辈出,世号理学名家。”

   这一段,有两个地方值得注意:一是“蔡盛宇六甲,蔡盛宣两户应差。” 如果“应差”是接受“官方组织移民”代名词的话,那么,“蔡盛宣两户”就有可能随大移民潮流到遥远的他乡。关于“应差”之事,这篇序还说到古石肇基始祖时期还出现过,即“人烟复盛,文武绅衿,代有其人。府贡国学,于今尤盛。在贵邑三十四都二图八甲分蔡姓,必钦、士美、国珍、亮、上观、必定、象枢、道立、瞻三、健成、时盛十一户应差迄今。”可见,被“应差”的户数更多。

   后来,我在《济阳堂·古县渡蔡氏族谱》“世系表”中只查到贵一公(讳倚实)有达(讳盛宣)、敏(讳盛宣)二子,但去向不明。“盛宣”公与“崇萱”公的读音有没有相同处?我问蔡云宗长,他告诉我,如果“盛”(shèng)读另一个音“chéng”,那么,与崇(chóng)的读音相近。如果用龙虎山方言读“盛宣(chéng xuān)”与“崇萱(chóng xuān)”,其音几乎相同。我知道这种读音上巧合,只能代表音同字不同,不能代表是同一个人。

   二是“绅衿辈出,世号理学名家。”我们崇学堂非常崇敬理学,崇萱公的后裔中也出现过理学践行者,如:《崇学堂·蔡氏宗谱》卷首二《蔡仲甫先生传》中就有“赞曰:江左荒邈,儒林谁爬?淮西空阔,理学谁家?惟公仲甫,品粹无瑕。自甘淡薄,不喜浮华。一庐风雨,四座烟霞。未脱毛锥之颖,而抽玉笋之芽。念乃父兮文名不让,从乃兄兮增附竞夸。如山河兮百年偕老,有兰桂兮郁馥靡涯。”因此,常有老辈们说,我们的“崇学堂”的命名就与尊孔子儒学,敬朱子理学有关。这与“世号理学名家”是否一脉相承,有待进一步考究。

   2018年我就有关问题向江西《济阳堂·古县渡蔡氏族谱》副主编蔡其富宗长求助,他是《儒林门第》宗刊的编委和特约记者,对我的求助也很热心,1月27日给我发来他们新主编的电子版《济阳堂·古县渡蔡氏族谱》,要我抽点时间在里面找找看。他说,龙虎山好像是仙岩派,要我联系龙虎山镇龙虎村古石蔡家蔡生发村长,看看他有没有更可靠的信息提供。我向生发宗长也问了有关问题,他告诉我,他就住龙虎山,古石确实是仙岩派,新族谱还没有续修,但正在修祠堂。新修祠堂庆典时,他还邀请过我们,遗憾的是因忙而没有参加。

   曹树基教授在《瓦屑坝移民:传说还是史实》一文中结论说:“瓦屑坝移民是历史之真实,不是传说,更不是虚构。”“从制度史的层面上推论,饶州府之瓦屑坝移民具备了以下九个要素:(1)从洪武二年开始,中央政府派户部官员赴江西饶州府组织移民;(2)多丁抽一,分家迁徙,移民具有某种强制性;(3)移民编队,以里甲为单位;(4)莲湖岛上的瓦屑坝是移民登舟之码头;(5)在瓦屑坝集散之移民,主要来自饶州府属各县,也有不少来自信州府及江西五大河流顺江而下的移民;(6)移民携有政府发给之凭证,或为路引,或为户帖;(7)饶州府移民被安排迁入安庆、庐州和黄州三府;(8)移民在迁入地获得当地户籍;(9)移民在迁入地,要求按照每里一村的规模建造样式统一的住屋与村落,犹如北方移民之屯。”

   根据信访和江西饶州瓦屑坝大移民资料的初步研究结果,对照这“九个要素”,我认为,崇学堂迁肥始祖崇萱公极有可能是龙虎山“仙岩派”古石人。也可能是明洪武二十二年随着移民大潮流入合肥的6.4万人中的“两户”。至于崇萱公及其先祖在龙虎山的哪个宗谱中能无缝对接的上,还有待于我们继续寻找。

   通过拜读《饶州蔡氏族谱》,才知道饶州蔡氏源远流长,脉络清晰。蔡国自叔度公始至冈公,传23世,历经24君,立国600多年。公元447年被楚国攻灭,其子孙后人遂以国为姓称蔡姓。济阳蔡氏冈公至安隐公,传28世。入赣鼻祖兴宗公至迁饶州始祖谫公,传17世。综上所述,蔡叔度建蔡国到迁饶州始祖谫公,历经1945年,共传68世。饶州始祖谫公至迁仙岩始祖倚实公(贵一),又传13代。倚实公后代中,有没有我迁肥始祖崇萱公呢?如果龙虎山及其周围地区的蔡姓人都是仙岩蔡氏派衍的话,那么,我们没有理由予以否认。

   通过拜读《饶州蔡氏族谱》,才知道济阳蔡氏是指魏晋南北朝时期,居于陈留、济阳一带的蔡姓大族。蔡姓大族在魏晋以前东汉时期已在陈留圉地出现。陈留蔡氏和济阳蔡氏本同为一宗,只是不同历史时期的名称之别。

   公元308年晋“永晋之乱”中原土族大批南渡,济阳蔡氏世魏尚书蔡睦的曾孙47世蔡谟自济阳举家南迁,史称蔡谟为“渡江鼻祖”。他在东晋平定“苏峻之乱”中立有大功,被封为济阳伯,成为济阳蔡氏开山祖。50世蔡廊之子世兴宗,孝武帝时任吏部尚书,后进都督荆汀八州军事,正西将军,明帝景嘉年封乐安伯,于余杭之乐安乡会昌镇(今乐平镇),食其户十之一。因而51世兴宗公实乃迁赣之鼻祖。故江西鄱、乐、德、余、万、贵之蔡姓皆以“济阳”为堂号,以“济阳”为郡望。

   《崇学堂·蔡氏宗谱》卷首一《宗谱凡例》告诫我们:修谱者如“偏好而曲为添注,偏恶而私为锲削,皆谱之贼也。”就是说对自己喜欢的就歪曲事实去胡乱注释,对自己不利的就心怀私念去随意删除,都是谱之贼。谱中如“有遗有疑,阙之以俟考订,盖不忍自违其心,以滋后来讹谬也。”就是说如发现遗漏和疑问,要等待考订有把握后,再作补缺和解答。不可违心草率从事,以免以讹传讹,贻误后人。鉴于此,我只是把近年来寻根问祖的有关情况,拟为初探,公布于此,以供本宗家人进一步追根溯源时参考。与此同时,也敬请修谱者,牢记祖宗的教诲,切不可知错犯错。

   作者:崇萱公十七世孙 蔡典明

·上一篇:新杭蔡氏,抗倭英雄家族 ·下一篇:山东莱州胶水蔡氏渊源
关闭本页】【返回页顶


| 稿留言 |  |  |

部   箱:2512630201@qq.com

码:91441302MA546BX10P  号:粤ICP备2020098548号-1

息,未经许可,转载必


在线客服

主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