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蔡氏文化  传播蔡氏信息

      宣传蔡氏品牌  服务蔡氏宗亲


                    

蔡氏新闻 · 广东陆丰深圳东莞肇庆四市蔡氏宗亲联合举行联..  · 福建漳浦西湖蔡氏举行2024年冬季祭祖活动  · 福建石狮大仑蔡氏中顺大夫祠落成庆典  · 福建省济阳柯蔡委员会应邀出席石狮商会召开的..  · 世界蔡氏宗亲总会、世界蔡氏文化经济发展研究..  · 福建省济阳柯蔡委员会与石狮市社会科学联合会..  · 福州市漳浦系蔡氏宗亲联谊总会赴宁德古田等地..  · 安徽省大别山蔡氏宗族第四届祭祖暨九修宗谱修..  · 世界柯蔡宗亲总会组织参加后柯海印堂保生慈济..  · 福建石狮玉浦蔡氏中房举行新祖宇落成庆典  
村居祠陵 更多

古宅村居

宗祠祖堂

陵园古墓

功德榜 更多

《蔡氏文化网》编辑部

组成人员


编 辑:蔡嘉蓉 蔡崇文 王奇蓉

编 审:蔡弘光

主 编:蔡海峰

 ·当前位置:首页 > 村居祠陵 > 古宅村居 > 内容 

惠东多祝蔡家院落的古建筑艺术和人文价值

发布时间:2014/4/18
在惠东县多祝镇老城区东片,静静地矗立着一群至今仍不为世人所熟知的古老院落——蔡家院落。蔡家大院为清初多祝蔡氏家族营建,开基于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是目前我市在镇区中心保存最好的古建筑群之一。笔者和我馆工作人员下乡普查、拍摄古民居时,惊讶地发现了这群院落和大量极为珍贵的文物史料。这些糅合着广府和客家乡土民居特色,并深具人文底蕴的古建筑,默默地述说着多祝蔡氏家族的百年沧桑。

据《蔡氏族谱》记载,多祝蔡氏开基始祖为蔡馥友,清初由陆丰大安军寨围迁至惠州府归善县三兜竹(今惠东县多祝镇)东门开基。据说,蔡馥友略识地理易数,年青经商,往来于多祝与海陆丰之间,闲来属意山川地脉,见三兜竹地处广汕咽喉,水陆交通便利,广汕商贾来往如鲫,西枝江边,翠竹连绵,山清水秀,宜业宜居,于是在清康熙十七年定居多祝岭岗头,是为多祝蔡氏开基始祖。蔡氏从陆丰徙迁多祝开基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馥友公作为惠东多祝蔡氏开基始祖,传世已13代,至今人数繁衍达2000多人。

蔡家大院的规模形制,基本是由蔡氏家族春发、荣发、桂发三大房组建而成的建筑群。建筑群以总祠为中轴,沿主街分别建造了今存的维新纪念堂、通奉第、大夫第、奉政第、望楼居等相对独立的围屋。院落内的各房各系具有相对独立的门户,但又紧密相连。此后,由于蔡家子孙甚众,自清中期,各支脉便陆续营建房屋,筑起围墙便自成院落,发展到今天,蔡家院落最终形成庞大的规模,成为多祝镇老城区中心占地约7万平方米的蔡屋围。

蔡屋布局 相互连接 次第建造

蔡家院落发端于蔡氏总祠,各建筑沿“阿妈岭山麓”依山就势而筑,东、西、南、北皆有建筑。现总祠坐东北向西南,面朝九龙峰,各房建筑,相互连接、横直贯通,总祠后开三条河卵石巷道,沿三条巷道两边建有大量民居古建筑。

自建总祠至今,蔡氏后代一直严格遵守新建房屋均不得侵占和高出总祠的原则,故后世子孙以总祠及总祠后的三条河卵石巷道为主,各自往两边扩建院落并最终构成环形的蔡屋围。两翼房屋的密集程度和延伸距离相当,呈平衡之势,蔡家三大房的院落各开大门并有巷道和总祠连接,因此,蔡家院落建成至今,形成整个院落由一条正街相连,三条巷道互相辅助,各类民居次第建造而成的大围屋。在这些民居中,总祠始终居于院落的中心,而成为蔡家围屋最重要的一个“点”。

围绕蔡屋院落一圈的主街长约500米,院落里的三条巷道各长约150米,采用河卵石铺地,这里连接有序、巷道分明,作为蔡屋围的主要巷道,两侧留有不少的古民居、店铺、老屏风木板,置身其中,仍可感受昔日的繁华景象。

在蔡家院落的古建筑中,至今还保存有完好的进口坤甸木大门和石雕、木雕、灰塑、壁画。走过蔡家院落的大门,古老、坚实而朴素的坤甸木门给人一种沉着稳重、历经沧桑的感觉。其门板上彩绘的门神,虽经百年历史,仍清晰可见刻画门神真实的线条和熟练的笔法,从中可窥见古人高超的手工艺术。

建材考究 艺术精湛风格独特

蔡家大院古建筑为典型的水磨青砖墙或花岗岩勒脚,麻石或河卵石街道,镬耳式风火山墙为特征的广府和客家乡土院落。民居一般为一层三间两廊,有的是两层或三层的镬耳大屋,其镬耳山墙由实用性转变为强调装饰和风水的观念,山墙高大,“镬耳”往往成为建筑中的精华。

蔡家大院的各个建筑的组合、大门的形式,建筑与街道的位置都有自身的地方特色。屋顶为硬山顶,用杉木作檩条、櫞条,覆盖青灰瓦面,檩条分布稠密,有些甚至一根根并列排放,既可防止“贼人”揭瓦撬梁入屋,又可起隔热御寒作用;地面用青砖、红砖或夯实平整的红砂泥地面,天井多用石条单一或混合砌成,大门用花岗岩石作门框,门框下装长方形石块作门枕;门扇多为进口坤甸木双扇门,外装拖栊,垫轨上镶铜条;门框上镶嵌的门栓种类繁多,形态各异,有蝙蝠状、瓜棱状、狮子状、螺旋状、“喜”、“福”等字形,显得精巧玲珑,各具特色;建筑装饰的花窗有条形、圆形、葫芦形、四方形、“万”字形等等,丰富多彩,实用和装饰性强,艺术效果显著;室内的彩画多在大门或厅堂额枋上,有纯黑色描绘和彩色描绘,题材有海水、花鸟、人物、山水等,形象写实,用笔细腻,色彩鲜明。室内木雕多在屏风隔扇、雀替、封檐板等处装饰,有浮雕、透雕等,内容丰富,有山水花木、动物、几何图案、人物故事、书法等,有些表面施一层金箔,细致入微,栩栩如生。石雕多在石柱础上,为刻画浅浮雕花草、孔雀、人物等,这些石雕刀法纯熟,活灵活现。而其他保存完好的灰塑、屏风、牌匾等精工细凿,字义深刻。

山房彰显“儒林门第、书香世家”

“东阁至今隆孝行,西山终古蔚人文”这是蔡氏宗祠“维新纪念堂”大门前石嵌的一副对联,由清道光二十七年丁未科进士蔡应嵩,为缅怀本族先祖理学孝义、文学遗风而撰写的本族系联。(东阁,先祖东汉著名孝子“东阁祭酒”蔡顺奉侍慈母的事典;西山,指先祖南宋著名理学家“西山先生”蔡元定聪颖博学,毕生致力学问的事典)。清代至民国,这里书风鼎盛,礼义隆昌。

乾隆年间,蔡步蟾(馥友公之孙)首创“养中书室”于东片蔡屋巷,为本族子弟就读之所,又不惜重金聘请名儒教育族内子弟。清嘉庆初年,由蔡步蟾之子裕亮、裕明兄弟等人建“文昌阁”于多祝西枝江天后宫右侧,后由咸丰二年举人蔡桐卿(裕明之孙)撰文昌阁联曰:“月殿耸高寒,丹桂瓢香,是处层楼应更上;天梯相接引,青云寻路,有人阆苑快先登”。又建“育德山房”及“魁星楼”于多祝阿姨岭右侧。蔡应林建“拜竹山房”于多祝吴家祠左侧(现遗址在多祝中学)。为培育本族及乡邻子弟,造就更多出类拔萃之士,不遗余力。至清道光中期,多祝阿妈岭阿姨山麓,亭台楼阁,翠竹掩映,联房广厦,蔚为壮观。一时间,诗书唱和,人文荟萃。当时的诗画名人邹恩培,流连循州(即惠州)多祝四载,交结书画诗友多人,吟诗作画,乐不思蜀,留下诗书真迹为证:“……偷闲月下寻诗友,且喜风来驾画船;一曲骊歌分手别,雪泥鸿爪亦前缘。”不舍之情,跃然纸上。

文昌阁、魁星楼、育德山房、拜竹山房等处,原是名儒传道授业和学子专心学问的理想学堂,旧时蔡氏子孙在这里刻苦读书以求经世致用,考取功名,为家族争光。如今,虽然“魁星楼”、“育德山房”和“拜竹山房”等多处建筑已经拆毁,但遗址还在。今天,这里依然保持着原来的幽雅和僻静,楼前的古井还依稀可闻到数百年前的墨香。据蔡应嵩的第七代孙蔡洵良(惠州卫校老师)介绍,魁星楼原为三层,八角形制,青砖砌筑,塔顶堆塑的人物,形象生动,意气风发,手执毛笔,直指北斗,喻为“魁星点斗,直步青云”。

从《蔡氏家谱》中也可看到,蔡氏家族从清中期到民国,甚至当代,其裔孙皆多学有所成或荣进仕途。乾隆末年,裕亮、裕明兄弟二人(第四代),学有所成,次第拔贡。清嘉庆至道光年间,应嵩、应魁、应林等兄弟六人(第五代),皆分别高中进士、举人、拨贡。蔡应嵩,号少彭,道光庚子恩科举人,丁未科进士及第(与李鸿章同科进士)。钦命江西分巡广饶九南兵备道,署吉南赣宁兵备道,加三级赏戴蓝翎,督江西军政,诰封通奉大夫(二品),追赠光禄大夫。二房裔锦青,号芥舟,国子监出身,在道光年间官封一品,赏穿黄马褂,赏戴双眼花翎,在京都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彭玉麟等“中兴名臣”同僚。从这时起,多祝蔡氏在惠州府治内成为名门望族、儒林门第、书香世家。

此后蔡家子孙又继往开来,把考取功名、经世致用的祖德一代代传承下去,先后又出现了不少举人、进士、将校、官员和专家学者。蔡绍曾(第六代),号复庵,清光绪十一年举人,敕授文林郎,诰封奉政大夫。蔡继曾,号子纯,赏戴蓝翎,领同知衔(正五品)就任江西知县。蔡承曾,号桐卿,清咸丰二年举人,同治元年壬戌科大挑一等(相当于副榜进士),钦加同知衔,分发江西丰城即用知县,历战沙场,待战事平息、功成身退时,醉心于诗书理易;其性秉直高洁,皇上屡诏却不为起,自表“孤臣自有丰城剑,遥夜思家向斗边”。时名士张卫臻赠诗赞曰“耐寒缘守洁,从不染纤尘,爱此镂冰格,吾为嚼雪人”!时文士刘梦丹又诗赠曰:“豫章西望彩云间,九派长江九叠山,高卧不须窥石镜,秋风焦萃侍臣颜。”蔡国鑫(第七代),号品三,清光绪会贡士,民国初广东国民政府议员,具有远见卓识,顺应革命潮流,力主维新。郑之君悼品三挽联曰:“焦琴既歇中郎曲,挂剑还添季子悲。”为国家痛失良才深表痛切!炳得(第八代),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广东抗日英烈,将门虎子,为国捐躯。蔡道尧(第九代),民国三十五年外交官,在国民政府时期能维持国体,进退有度。蔡洛尧(第九代),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高固四团连长,建国初为县公安局副局长。代出贤儒,难于尽数。

氏裔孙的命运无不与近、现代中国多舛的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交织出一幅幅悲欢离合、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他们不负祖辈期望,自辛亥革命至东征、北伐,自抗日救国至新民主主义革命,始终积极顺应历史潮流,奋发向上,维新图强。三百多年来,人文荟萃的多祝氏,贤儒辈出,仅民国至共和国数十年间,又出现外交家、将军、大学教授、医学专家、水利专家、高级工程师、法官、企业家等等近百人,各行各业,成就蔚然。这实在不能不说是得益于山房书室的熏陶和濡养。

名胜古迹 历史风貌 亟待保护

蔡家院落历经几百年的风雨沧桑,演绎了不少内涵丰富的历史故事。发现和保护这些古建筑和人文胜迹,对于今天诚信教育和文化大市、文明城市的建设,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据《惠阳县志》记载,同治元年,多祝升平约主、诰封奉政大夫蔡应林为阻止当时归善县宰随意增收苛捐杂税,组织乡民抗争,并请清朝御封“附王”古隆贤(惠东安墩人,原太平天国“奉王”)到营盘头渡口协助抗斥,迫使县宰衙役弃船逃走,最终平息事件。进士蔡应嵩长子蔡继曾,领同知衔就任江西知县期间,因为兄弟尚年幼,于是辞官回家撑持家业,侍奉母亲,效仿东汉远祖“东阁祭酒(官名)”蔡顺的孝母之道。六代传人蔡桐卿善诗词书画,喜交朋接友,多有诗文唱和,与清朝28大官宦世家之一的广东连平颜氏家族颜培瑚交游甚笃,时人皆钦佩承曾的秉直高洁。

蔡家池塘南侧有纪念朱熹的“紫阳纪念堂”。国民革命东征时期,蒋介石曾率部在此驻军修整一天,并在蔡屋塘唇角洪圣庙广场举行东征演讲和军民联欢会。

还有蔡家池塘“塘头蔡家,塘尾连陔沙”的感人故事。道光初年,连陔沙的一位农妇在蔡家塘尾舀水浇田,蔡太祖母见她艰难,心生可怜,便将自家的缚斗给农妇用。于是农妇很快就忙完农活并对蔡太祖母说:“老爷娘,您如此好心肠,将来你的孩子一定能够金榜题名啊!” 蔡太祖母应曰:“若是应验了你的金言,我家的池塘尾,借给你们用一百年!”不久后,蔡应嵩果然金榜题名,进士及第。蔡家也爽快地将自家的池塘借给连陔沙的农民使用一百年。显示了蔡家太祖母一言九鼎、重承诺守信用的传统美德。对于今天的人来说,仍富有很大的启示和教育意义。

如今,住在蔡家院落里的蔡氏子孙逐渐向外迁居,由于多数古建筑临近街道,这里大部分民居已租给经商的外地人,只有个别蔡氏后裔仍然在此居住生活。这些民居古建筑因受风雨的侵蚀、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等,已经渐渐破损。蔡家总祠的池塘边,只孤零零地竖立着一块功名碑(棋杆夹),还有不少功名碑被遗弃在街边,无人问津,让人觉得有些失落。现在古建筑屡遭拆建,周围不断有新的楼房出现,不但影响了古建筑原有的风貌,也破坏了周边的环境,蔡屋围现状令人担忧。

蔡家大院作为我市在镇中心保存最完好的建筑群之一,建筑结构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这些完好的古建筑群,是当时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当时的科学水平、工艺技巧和艺术风格,是文化的产物、历史的物证。它们和其它文物一样,价值就在于它是历史遗留下来的东西,不可能再生,一经破坏就无法挽回。蔡家院落的古建筑群为研究惠州地区清代古建筑工艺技术、建筑形制、建筑结构等提供难得的实物资料,具有很高的古建筑研究价值和历史人文价值。因为这些保存完好的古建筑,是反映地方悠久历史、古老文明的象征。另外,这里交通便利,又处在镇区中心,具有极高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价值。

今年6月10日,是我国首个“文化遗产日”,其主题是“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几百年来,正是多祝蔡氏子孙一直守望着这片他们乐于耕耘的家园,才得以保存这样完好的古建筑群。面对这些有价值的文物古建筑和人文胜迹,我们应贯彻“坚决保护,严禁破坏”这一党和政府对文物保护工作的一贯政策。今天,发现和公布这些古建筑,希望能引起广大群众的关注,虽然保护这些古建筑群有一定的困难,但愿所有的居民都能为保护这些古建筑和文化遗产作出应有的贡献。

注:蔡氏院落古建筑群是惠州博物馆工作人员下乡普查、拍摄古民居时最新发现的一处位于镇中心的古建筑群,蔡家院落古建筑群为研究惠州地区清代古建筑工艺技术、建筑形制、建筑结构等提供难得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人文价值和古建筑研究价值。

参考资料:

1、多祝《蔡氏族谱》1987年版

2、蔡洵良 《归善县三多祝蔡氏家族简史》 

·上一篇:散落乡间的光辉记忆 ·下一篇:品读蔡屋围
关闭本页】【返回页顶


| 稿留言 |  |  |

部   箱:2512630201@qq.com

码:91441302MA546BX10P  号:粤ICP备2020098548号-1

息,未经许可,转载必


在线客服

主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