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是热带地区珍贵的果品之一,原产于我国华南,后逐渐北移至福建中南部和四川部,唐朝史料仅记四川有荔枝,未说明品种。至晚唐,福建才成为荔枝的重要产地之一,因品质极优,驰名于国内外,故被列为贡品,当时诗人韩偓有诗云:“遐方不许贡珍奇,密诏唯教进荔枝。”(引自《翰林集》卷一)。在北宋初,郑熊(960)编《广中荔枝谱》一书,只介绍广东二十二个品种,此书早已散失无存。
仁宗嘉祐四年(1059),蔡襄编成《荔枝谱》一书,分成七篇,约三千言,内容包括荔枝的三十二个品种、地理颁布、栽培、品种特征、产地、优劣、营养功能、采摘、加工方法和在国内外贸易的情况等,都作了空前详细的叙述。他被诏入京任翰林学士权三司使时,曾将《荔枝谱》进呈仁宗御览,后被刻印成书。在蔡《谱》的带动下,此后有人编成十三部《荔枝谱》,由于皆是师从蔡《谱》,有的只补充个别新品种,没有创新。因蔡《谱》问世时间最早,内容最全面,对国内外种植荔枝、果品采摘和加工具有指导意义,故被译成英文、法文、日文、拉丁文等多种文字出版,并畅销于世界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其贡献也就不言而喻了。
荔枝易腐烂,不能长途贩运,蔡《谱》介绍民间加工荔枝的几种方法,使荔枝能长期保存,便于运往国内外销售,经水浮陆运,以入京师,外至北戎、西夏、东南,舟行新罗、日本、琉球、大食之属,莫不爱好,重利以酬之,故商人贩益广,而乡人种益多,一岁之出,不知几千万亿。在北宋时,闽中南的荔枝已成为外贸的重要商品,它在当时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荔枝已成为当时农书《全芬备祖》中果品之首位,以取代古代农书《齐民要术》中枣、梨为首的地位。近年,从泉州后渚港出土的宋代远洋货船中,发现有荔枝的果核,这也是闽中荔枝远销国外的证据。
在上世纪初,美国传教士蒲鲁士来莆田传基督教,他依据蔡襄《荔枝谱>栽培荔枝的方法,将宋公荔枝移植至美国佛罗里达州,后又推广至美国南部各州及巴西\古巴等国,成为深受美洲人民喜爱的“蒲氏荔枝”,被称为“果中之王”、“果中皇后”。由此可见,莆田宋公荔枝已成为中国与美洲交流的历史信物。
英国李约瑟博士编的《中国古代科技史》一书中,蔡襄的《荔枝谱》被誉为是世界上第一部问世的果品分类学著作,由此可知,蔡襄在科技方面所作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