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炉,字廷器,河南光州固始县人,唐乾符五年登进士,历任德州知府,东昌刺史,升凤翔节度使,便宜行事。乾宁四年(897年), 同妹夫刘翱及西河节度使翁郜率领五十三姓入闽,任建阳县长官,为政宽仁,屡巡勤农,兴学育才,甚得民心。见建阳麻沙山水之秀,于唐天复二年(903年)正月择麻沙镇北而居,为建阳蔡氏一世祖。蔡炉生于唐宣宗大中十年(856年),卒于五代后晋天福八年(943年),寿八十八岁。后晋开运元年(944年),葬于麻沙相辞岭排山,坐壬向丙。
南宋嘉定十五年(1222年)八月吉日,十一世孙,渊、沆、沉兄弟,以兴父元定两代裔孙之名,立石碑记曰:“有唐长官蔡公之墓”。历经五代、宋、元、明、清、民国六朝,千余年香火未断。
至公元1946年战乱时期,时政变革,裔孙失散,祖墓失管。特别是1980年,当地汽车修配厂在填顶构筑千吨水池三个,大量沙土堆积,墓碑无存,面目全非。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公元1995年,建阳裔孙筹集小量资金,立一小碑,草草修复,从此每年清明,都有裔孙祭祖扫墓。2001年,建阳蔡氏宗亲联谊会全面清理墓基,发现前后左右,共有九个填堆,组成一个整体,由小到大,分四层向内环抱,形像螺蛳吐肉。经过精心设计,全面整修,按原形分三排九座,中心立高大石碑曰:有唐长官蔡炉公之墓。墓后用青石砌成半月形的护墙,占地1200平方米,全部用卵石砌成。远望墓群,犹如一尊佛像,端坐山腰,敞开胸怀,伸展巨臂,福佑来者。近看,是一座螺蛳吐肉穴居内的名人名墓。宏伟壮观,流芳百世。近代堪兴者称之为“建阳蔡氏先贤宝地”。
2010年10月被建阳市人民政府认定为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建阳市蔡氏九儒学术研究会和建阳市蔡氏宗亲联谊会定期派人维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