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氏之本出自黄帝后裔。蔡姓起源“蔡”古国名。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武王登位,分封诸侯国,封其弟姬叔度于蔡地,建都于河南上蔡,以蔡地为国名,并以封地及国名为姓,故为蔡氏之始祖。
尔后,蔡叔度因跟随武庚反叛周朝,被周公放逐,改封其子蔡仲(名胡)为国君。蔡国传25侯,共22代,历期583年。此间,蔡国多次受到楚国的逼迫,蔡氏部分裔孙遂迁至陈留考城(今河南开封)和济(今山东荷泽)繁衍。春秋末年,成侯十五年(公元前477年),蔡国为楚所灭。蔡氏后裔才从封地向外移徙流衍,几乎遍及中原地区,及至大江南北和滨海等地。
汉魏期间,蔡氏裔孙便不断趋于散居迁徙。西晋末年战乱,加上北方少数民族的侵扰。“中原地区萧条,白骨涂地”,北方蔡氏世家大族纷纷率其乡人,宾客等随晋室南渡长江,形成一次规模浩大的移民运动。此间,居在济阳考城的蔡谟家族也随晋室南渡于江苏太湖流域;陈留围城的蔡氏族人亦随琅琊王司马睿南渡卜居丹阳(今江苏镇江一带)。据颜之推《观我生赋》自注中说:“中原冠带随晋渡江者百家,故江东有百谱,这百谱中,蔡氏则一谱。”可见当时蔡氏族人南渡人数之多。
南北朝时,迁居江陵的蔡大宝、大业兄弟及其大业之子允恭,已成当地的一个望族。允恭于唐垂拱二年(686年),谠论忤旨,被谪迁闽漳,其子蔡铠同时随之入闽。后来繁衍在龙海及粤东地区。
蔡谟自迁丹阳肇居后,其后裔于唐初移居浙江钱塘。唐懿宗咸通元年(860年),浙东有裘甫贼作乱,蔡谟后裔蔡用元、蔡用明兄弟为避乱,举家南迁,由钱塘移居福建泉(州)之同安。由于王潮军队入闽战乱,用元兄弟又徙居仙邑赤湖蕉溪(今枫亭东宅村),用元遂成莆阳一世祖,用明又徙居晋江青阳。
再有一支弋阳蔡氏入闽,唐乾符五年(818年),原居河南弋阳郡光州固始(史称下蔡)的蔡炉举进士,乾宁四年(893年)调任建阳县令,德政爱民,后与其妹夫刘翔和西河节度使翁郜率固始五十三姓入闽。蔡炉定居建阳麻沙。
蔡用元第四代裔孙蔡王秀生蔡襄于赤湖蕉溪之畔卧牛山麓。襄于天圣八年(1030年)登进士。康定二年(1041年)在莆田城南蔡宅村另辟居所。而用元的后裔及其襄后代乃居原籍,蔡京、蔡卞兄弟均为宰相,名噪枫江。如今,蔡氏派下移居枫亭的秀峰、和平、辉煌等村庄。
嘉定年间(1220—1224年)蔡襄后裔蔡成次子蔡度从蔡宅移居莆田灵川东沙,后开科海头,坪洋、东蔡、西厝、后门亭等地。至明中叶,东沙蔡已成为莆田的一个望族,现今湄洲弯北岸的东海镇的十几个蔡氏村庄连成一片,人口四万多人,蔚为望族。
蔡氏宗支源远流长,其蕃衍移徙,几殆遍布神州及东南亚等国家。凡是在各地开族的蔡氏子孙,都是同根共本——蔡氏始祖叔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