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蔡氏文化  传播蔡氏信息

      宣传蔡氏品牌  服务蔡氏宗亲


                    

蔡氏新闻 · 广东陆丰深圳东莞肇庆四市蔡氏宗亲联合举行联..  · 福建漳浦西湖蔡氏举行2024年冬季祭祖活动  · 福建石狮大仑蔡氏中顺大夫祠落成庆典  · 福建省济阳柯蔡委员会应邀出席石狮商会召开的..  · 世界蔡氏宗亲总会、世界蔡氏文化经济发展研究..  · 福建省济阳柯蔡委员会与石狮市社会科学联合会..  · 福州市漳浦系蔡氏宗亲联谊总会赴宁德古田等地..  · 安徽省大别山蔡氏宗族第四届祭祖暨九修宗谱修..  · 世界柯蔡宗亲总会组织参加后柯海印堂保生慈济..  · 福建石狮玉浦蔡氏中房举行新祖宇落成庆典  
姓氏博览 更多

姓氏话题

百家姓氏

各姓网站

功德榜 更多

《蔡氏文化网》编辑部

组成人员


编 辑:蔡嘉蓉 蔡崇文 王奇蓉

编 审:蔡弘光

主 编:蔡海峰

 ·当前位置:首页 > 姓氏博览 > 百家姓氏 > 内容 

庄姓

发布时间:2016/7/1

       庄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323位。在2007年全国姓氏人口排名第138位。

  庄姓溯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子姓,出自春秋时期宋国君主戴公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据史籍《姓氏考略》、《资治通鉴音注》等记载,两周之际的春秋初期,宋国君主名叫子撝,字武庄。

  子撝在位期间,由贤臣正考父辅佐。子撝爱民如子,深受万民拥戴。

  子撝在位三十四年(公元前799~前766年),是横跨西周、东周两个时代的少数几个诸侯君主之一。他于周平王姬宜臼五年(公元前766年)逝世,当时宋国举行国葬,四面八方的人都长途跋涉涌进都城,在其灵柩边长跪不起,周平王特赐其谥号为“戴”,即历史上著名的宋戴公。

  在宋戴公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其谥号为姓氏者,称戴氏;有以其名字为姓氏者,称武庄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庄氏、武氏,世代相传至今。

  庄氏族人中有一部分尊奉宋戴公为得姓始祖,且不与芈姓庄氏合谱。

  第二个渊源:源于芈姓,出自春秋时期楚国王族之后,属于以谥号为氏。

  据史籍《姓氏急就篇》、《名贤氏族言行类稿》等记载,春秋时期,楚国君王芈旅(熊侣,公元前613~前591年在位)即位后,申张王权,并采取果断措施,大力平定了权臣若敖氏家族的叛乱。之后重用贤臣孙叔敖改革内政,兴修水利,加强战备。由于楚王芈旅知人善任,终使楚国迅速强大起来。

  周定王姬瑜元年(楚庄王八年,公元前606年),芈旅挥兵北伐陆浑之戎,仅吞其境,之后陈兵周郊,使人问九鼎轻重。周定王十年(楚庄王十八年,公元前597年),芈旅在邲地(今河南荥阳)大败称霸一时的强大晋军,迫使郑、宋等诸侯国归附,成为代晋而起的春秋五霸之一。

  芈旅在周定王十六年(楚庄王二十四年,公元前591年)去世,继位的楚共王熊审给其上谥号为“庄”,即历史上著名的楚庄王。

  在楚庄王的一支庶支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谥号为姓氏者,称庄氏,世代相传至今,史称庄氏正宗。庄氏族人大多尊奉楚庄王为得姓始祖。

  战国末期,当秦昭襄王赢稷指挥强大的秦军横扫诸侯之时,有一位楚庄王的贵族后裔庄蹻(亦称庄峤),在楚顷襄王熊橫执政时期(公元前298~前263年)为大将军,受命经略巴、黔中以西诸地。庄蹻是一位非常有作为的将领,他在公元前299~前276年之间把楚国的势力一直扩展到云南滇池一带,以兵威震服滇地部族民,让楚国的势力范围抵达云贵高原。

  之后,他力推“变服,从其俗,以长之”,即是将属下的军士悉数本土化,变易服饰,更改习俗,均在滇池定居下来,娶妻生子、繁衍后代。这样一来,由于庄蹻坚持了民族融合的先进政策,因而不仅给滇地带来了楚国辉煌灿烂的文化,加速了滇地的经济进步与社会发展;同时也加强了云南少数民族与中心地域经济与社会的联系,并且为此后中央政权进入西南边疆,置郡设官而解除了民族隔阂的繁篱。

  在庄蹻把这块地方纳入楚国的版图,准备归报这番功绩时,正好楚国的巴郡和黔中郡都被秦昭襄王赢稷的十万大军所袭夺,完全阻断了他的归路。不得已,庄蹻只好率其众在周郝王三十九年(楚顷襄王二十三年,秦昭襄王三十一年,公元前276年)自称滇王,统治云南滇地。

  一直到秦始皇嬴政灭诸侯,统一中原之时,楚国的这一支后裔仍然是西南夷的一方割据势力首领,逍遥于暴秦的淫威之外。后来,汉高祖刘邦统一天下,庄蹻的世袭后人滇王在汉武帝刘彻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归顺于中央政府,汉武帝正式册封滇王,并给庄蹻的后人颁赐滇王印,以其地置益州郡(郡治在今云南昆明晋宁),从而奠定了今昆明市建城的历史。

  自庄蹻称滇王起,两千零九十七年后的清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迁徙至福建漳州的一名庄蹻后裔族人渡海至台湾岛,首次垦拓了基隆沙连堡的大水堀庄,大水堀庄时属台湾府台北厅,后人深切纪念这位开拓性的先人,立有开山庙于大水堀湖畔,志念其德泽。不过,大家却都不敢呼其名讳,仅称为庄开山公,一百八十余年来,反而非常遗憾地失去了他的真实姓名。至此,整个鹿谷乡(今台湾南投)几乎已完全垦拓。

  这段历史,说明了在史籍中的“西南夷”之中,有一部份族人是楚国军队的后裔,而且是由庄蹻(庄峤)将军带过去的。

  庄氏族人的一半大多尊奉楚庄王、庄蹻为得姓始祖,并不与子姓庄氏合谱。

  第三个渊源:源于回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文献《中国回族大辞典》中的记载:庄氏,是回族的姓氏之一,现主要分布于海南省三亚市一带地区。

  数十年前,马来西亚邦咯岛大丸小学附近的马来人都能讲海南话,他们到咖啡店喝茶聊天,除满口流利的海南话外,还阅读中文报纸。这些人平日身穿“沙龙”,头戴红色“宋谷”,自称海南人,来自“三亚”。他们是真正的海南岛人:海南回民。

  海南回民早期从海南岛移居邦咯,整批二百多人,全是男性。因为是回教徒的关系,生活习俗与马来人大同小异,都娶马来女为妻,他们被称为“三亚番”或“海南番”,最终同化在马来社会中,第二代变成真正的土著。

  三亚庄氏回族主要居住在羊栏镇的回辉村和回新村,他们多才多艺,尤其善经商。海南三亚羊栏镇的穆斯林,目前人口七千余人,自云祖先分别来自古波斯国(今伊朗)、阿拉伯半岛和越南占城。当年中东的商船来中国贸易,多途经海南岛,或遇海抢劫,或遭台风袭击,被迫登岸羁留落户。至于越南占城的回民,则因境内连年战乱,只好结伴驾船来海南避难。

  三亚地区的回民是以波斯、阿拉伯人为主体,其先民一部分是唐、宋时期经由海上丝绸之路入华经商的阿拉伯穆斯林蕃客,一部分是宋、元两朝从越南占城入居的穆斯林,还有少部分是来自大陆的回族后裔。大约在明末清初时期,他们陆续从岛内各处向今回辉村、回新村所在地区迁徙,逐渐形成今天的回族集聚社区。

  有意思的是,三亚回民的语言不同于祖国大陆内的其他任何一种民族语言,其方言也不同于海南本岛各民族语言,而与沙特阿拉伯语音颇为相近,类似古大食语,今语言学家把它确定为“回辉话”。与大陆回族同胞完全相同的是,其“开斋节”与“古尔邦节”等节日,也同样是他们的主要民族节日。

  三亚的回族人依从《古兰经》每日五次向真主祈祷,每周五集中在清真寺做“主麻日”,讲《古兰经》,传授圣训。三亚回族仍然保持着祖先诸多的传统,他们不仅是海南省伊斯兰文化的唯一代表,而且保留有重要的人文景观,其古迹有《正堂禁碑》、《梅山古墓群》、《海棠湾古墓群》和清真男寺与清真女寺都十分著名,平均不到一千人便拥有一座寺院,做礼拜十分方便。

  第四个渊源: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记载

  ⑴.蒙古族乌扎喇氏,亦称兀札喇氏、吴扎拉氏,族系庞大,世居察哈尔(今河北张家口一带,包括河北、内蒙乌兰察布盟、锡林郭勒盟一部、山西部分地区)。后有满族、锡伯族、卦尔察女真引为姓氏者,满语为Ujara Hala,世居乌喇(今吉林永吉)、萨哈尔察(今黑龙江北岸俄罗斯境布列亚河流域)、哈达(今辽宁西丰小清河流域)、辉发(今吉林柳河、辉发河以及沙河下游,桦甸、辉南一带)、叶赫(今吉林梨树)、白石(今黑龙江牡丹江镜泊湖)、萨尔浒(今辽宁抚顺东部)、瓦丹(今黑龙江牡丹江宁安)、庙噶山(今黑龙江汤原,一说在今黑龙江口俄罗斯庙街)、黑龙江沿岸等地。后多冠汉姓为吴氏、乌氏、武氏、庄氏等。该支庄氏鼻祖为萨哈尔察部的乌扎喇·庄机达,满洲镶黄旗人,承袭兄乌扎喇·高赫德三等轻车都尉世职,平叛有功,越级晋授二等男爵,累官至副都统,其后裔子孙中有以祖名字首字的谐音汉字为汉姓者,称庄氏。

  ⑵.蒙古族阿鲁特氏,世居察哈尔(今河北张家口一带,包括河北、内蒙乌兰察布盟、锡林郭勒盟一部、山西部分地区)。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Arute Hala。明、清朝时期即冠汉姓为金氏、庄氏等。该支庄氏鼻祖为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同治皇帝)的妃子庄和皇贵妃,她是大学士阿鲁特·赛尚阿之女,也是后来清孝哲毅皇后的姑母。到了清光绪年间,庄妃晋封为皇贵妃,直到清宣统年间逝世,赐谥号为“庄和皇贵妃”,其后有族人在民国初年以先祖母谥号为汉姓者,称庄氏。

  第五个渊源: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典·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⑴.满族乌雅氏,亦称吴雅氏,源出唐朝末期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的乌延部,在金国时期称女真兀颜部,以部为氏,满语为Uya Hala,汉义“猪”,世居哈达(今辽宁西丰小清河流域)、乌喇(今吉林永吉)、德尔吉穆湖(今黑龙江虎林东北部)、讷殷(今吉林抚松松花江上游流域)、伯都讷(今吉林松源)、长白山区等地,后有锡伯族引为姓氏,是满族、锡伯族众古老的姓氏之一,所冠汉姓多为吴氏、乌氏、穆氏、包氏、鲍氏、黄氏、邵氏、朱氏、牛氏、庄氏等。该支庄氏鼻祖为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道光皇帝)的妃子,笔帖式乌雅·灵寿之女,初入宫为常在,累进至琳贵妃,所生之子即著名的惇亲王爱新觉罗·奕譞、贝勒爱新觉罗·奕詥、贝勒爱新觉罗·奕譓。到了清咸丰年间,清文宗爱新觉罗·奕詝(咸丰皇帝)尊其为皇考琳贵太妃,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同治皇帝)尊其为皇祖琳皇贵太妃,在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逝世后,赐谥号为“庄顺皇贵妃”,其后有族人以先祖母谥号为汉姓者,称庄氏。庄顺皇贵妃的族人享恩三世,在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一朝(光绪年间)封三代,皆一品大员。

  ⑵.满族他塔喇氏,亦称他塔拉氏,满语为Tatara Hala,汉义“众多”,世居扎库木(今辽宁新宾伊勒登河西岸下营子)、安褚拉库(今松花江上游二道江流域)、宁古塔(今黑龙江宁安)、扎克丹(今辽宁抚顺)、萨尔浒(今辽宁抚顺东部)、马察(今吉林浑江西南部)、占河(今吉林双阳河流域以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东希占河畔希禅屯)、乌苏(今吉林伊通)、伊兰木(今兰州皋兰)、海州(今辽宁海城)、十方寺(今沈阳市西北石佛寺)、吉林乌喇(今吉林永吉)、长白山区等地,所冠汉姓为唐氏、谭氏、舒氏、劳氏、庄氏等。该支庄氏鼻祖为清文宗爱新觉罗·奕詝(咸丰皇帝)的妃子庄静皇贵妃,主事他塔喇·庆海之女,清咸丰元年以秀女入宫,初为贵人,累进至丽妃。到了清同治年间,清穆宗尊封其为皇考丽皇贵太妃,逝世后赐谥号为“庄静皇贵妃”,其后有族人以先祖母谥号为汉姓者,称庄氏。

  第六个渊源: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今土家族、壮族、彝族、苗族、裕固族、藏族、台湾高山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庄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氏,世代相传至今。详实情况,待本书笔者进一步考证之后,再予以补充刊载。

  得姓始祖

  宋戴公、楚庄王(芈旅、熊侣)、庄蹻、乌扎喇·庄机达、庄和皇贵妃、庄顺皇贵妃、庄静皇贵妃。

  迁徙分布

  历史分布:庄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人口约一百九十六万九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12%左右。

  先秦时期,庄氏族人就已经向各地播迁。当时齐国有庄暴、庄贾,越国有庄舄,楚国有庄豹、庄足乔、庄辛、庄善,宋国有蒙人庄周。这些史实表明当时齐(今山东)、楚(今湖北)、越(今浙江)、宋国蒙(今河南与安徽之间)都有庄氏人物居家生活的踪迹。据《史记·西南夷传》记载,庄王苗裔庄足乔(一作庄豪)率军略巴蜀黔中以西,直至滇(今云南滇池),因黔中被秦军攻占,已无归路,庄足乔遂在滇称王,直到汉武帝执政时期始归顺汉朝,时任滇王者皆率其家族入益州(今四川成都)。这说明,庄氏族人在先秦时代已经传播到西南地区的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秦、汉之际,庄氏族人依旧以湖北、河南为其繁衍中心,此际庄氏族人有庄青翟入朝为相,另有吴人(今江苏苏州)庄忌,为庄氏族人中的杰出代表。

  东汉时期,曾因汉明帝名刘庄,庄氏族人避讳改庄为严氏,自庄光(后改严光)开始,庄氏族人长时间为严氏所掠美。

  魏、晋以后,有严氏族人复本姓,从此庄、严二氏并行全国。

  十六国时期,庄氏族人纷纷从今湖北、河南分散各地,先后迁居今甘肃的天水、浙江的绍兴、山东和江苏间地,后来发展成了庄氏天水郡望、会稽郡望和东海郡望。

  唐朝末期,河南光州固始人庄森(王潮外甥)随王潮、王审知入闽,落籍永春桃源里蓬莱山,是为庄氏族人入闽始祖。

  宋末元初,庄森长子庄韦之后裔庄诏迁广东陆丰上沙乡开基;四子庄甲之后,入闽第八世庄元吉为桃源锦绣本派始祖。另有裔孙庄哲迁居同安,哲弟庄光徙潮阳。庄元吉长子名翼,其重孙庄孙迁居青阳开基;三子名晦,其重孙庄同迁惠安云头乡开基;四子庄夏,其孙庄弥渊迁潮安开基;弥渊重孙庄才翁迁同安开基。

  明朝初期,山西庄氏族人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甘肃、湖北、湖南、河南、北京等地。

  明、清两朝,庄氏族人渡海到台湾者,以南靖庄三郎派下居多,其中农民起义军首领庄大田由福建漳州平和迁居台湾凤山(今高雄县治)竹仔港庄。亦有庄氏入迁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

  庄氏宗亲在世界各地分布甚广。在古代思想家庄子故里陕西民权县,当地县志办公室专门成立了研究庄氏宗亲的组织,由杨惠民、杨子建、王春德三位老人组成,对庄氏的起源进行刨根问底。而目前在海内外有数十个庄氏宗亲研究会,其中以广州庄氏宗亲总会、泰国庄氏宗亲总会、香港庄氏宗亲会、澳门庄氏宗亲会、新加坡庄氏宗亲会、越南庄氏宗亲会、澳洲和法国庄氏宗亲会等较为著名。

  作为庄氏族人的发源地之一,民权县曾多次举办百名庄氏寻根拜祖和庄子国际研讨会活动,邀请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及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的庄子研究会和国内庄子研究会的专家学者,到庄子故里探寻庄子思想的秘密,领略庄子故里的风光。

  如今,庄氏族人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广东、江苏、浙江、台湾等省为多,上述四省之庄氏约占全国汉族庄氏人口的60%。

  庄改严后的分布:关于庄氏改严氏后,一部分维系严氏的族人的分布状况,按学者严峻、严一刚的调查,对在支系居住附近的邻省(市)各县(市),他们俩采取上门走访的方式,其交通工具主要是两轮摩托车。

  严峻、严一刚二人结伴出行对贵州省的印江、松涛、思南、德江、沿河,重庆市的黔江、秀山、酉阳、彭水、石柱、忠县、万州、湖北省的恩施市、利川市、建始、宣恩、鹤丰、来凤、咸丰,湖南省的龙山、保靖、花垣等二十多县(市)有严氏居住的地方进行了走访,行程上万公里,各种道路,好的坏的,甚至是勉强可通行的路都走过,各种天气都遇到过,有时奔走一整天才能找到一二户族人,有些时侯也被误导,找到的不是他们俩这个“严”,而是“颜”或者是同音的“闫”、“连”、“年”等。

  他们俩每到一个地方都要向年长者查询,请族人回忆,搜寻文字资料。对有文字资料的(如墓碑、家谱、经单簿)进行复印或抄录,他们俩所接触的族人都给予他们俩热情的接待和支持。对其他较远的地方则利用各种通讯手段(书信、电话、互联网网络平台)进行联系和沟通,在各地族人的热心支持下,逐步搜集到一些资料,通过整理综合后编成《严氏居地简介》,供我族人参考。

  他们俩走访的大多在西南地区山区县市,主要是两大支系,一是从浙江→江西→贵州再分迁各地的严陵支系。一是从浙江→江西→湖南→湖北荆州地区再分迁各地严武一支。其特点是分布地域较广,居住分散,每一居地人口相对较少,且多居高山地区。但沿海各省区的严氏居地就相对集中一些,一个村庄少则数百多则上千人。就他们俩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各地严氏的谱谍介绍和历代口传其远祖都上溯至汉时名士庄光(后改姓为严光、严子陵),大多数族人对严子陵的传说都知道一些故事,如“严子陵钓台”,“客星犯帝座”“富春钓渔”、严先生祠堂等,他们俩调查知道的姓严的都是严子陵后裔。对庄氏改严氏的历史许多支系都知道“庄严二姓是一家”的说法。

  在搜集到的家(族)谱中,有的的支系对严氏得姓有较详尽的叙述,并把改姓严从严光起上溯姓庄的上五代,从庄助(严助)写起。但各支系族(家)谱重点在叙述本支系的历史,对旁支提及不多,比如湖北江陵、监利、等地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由严奉权主持编纂的《客星堂严氏族谱》在严光二子严定、严实之后接下来就只记载与支系有关的严实之后,对严定一支就没有记述了,这样从一本族谱上就很难找到各支系的结合点。且多数支系前段族史已失传,几经迁徙后自成体系,各序班派。有记得原用字派的,也各自表述,音同字异。有的记得原派几字,后面自议增补接续班派。有少数族人因各种原因已经不知所出,本源皆失,家史已经无从可考。

  从近几年他们俩在各地走访严氏居地的情况来看,各地宗族间缺少联系和沟通,比如他们俩咸丰县分散居住有几支从贵州印江县迁出的严氏族人,在他们俩编纂《富春堂严氏家谱》前,相互了解得并不多,也从未相互交往过,相见多不相识,对家族来源也是只凭一些零星的传说和记忆。通过编纂家谱,仔细清点家史,各自方知本是一个支系,分支并不太远,住地也并不是遥不可及,只是不知而已,通过编谱,大家都知道是一家人,本应和睦相处,相互帮扶,就有了来往,有了交流和沟通。

  在没编家谱的地方,同在一个县内居住,本是同根却互不知晓,比如荆州地区严氏一支系进入恩施后散布在各个县,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荆州编谱联系了巴东、建始的族人,但住在恩施、利川、宣恩的族人就没联系上,有些想编个资料却无从下手,有些本是从荆州上来的却说不清道不明,他们俩走访到他们时,看了他们俩带去的资料,才有了一点明白。所以宗族间的交往和沟通是十分必要的,党和政府提倡创建和谐社会,宗族也算是社会的一个基础,宗族和,邻里亲,社会和谐。宗族在教育族人遵纪守法,培育家族美德也是一不可低估的。这就是他们俩编此《严氏居地简介》,加强宗亲交流沟通的初衷和目的。

  贵州省印江县城峨岭镇是贵州严氏主要集居地,进入贵州始祖严 陵,明朝因避兵燹从江西省分宜迁入贵州省思南荆条林居住,至八、九世时九世严容于天顺初年(公元1457年)迁贵州省印江县峨岭寨(即今印江县城)定居,至今五百多年,世族繁衍已历二十三代,现有人口数千余,并先后有不少支系迁湘、鄂、川、邻近各省谋生定居,世系繁昌。印江严氏先后建有两处宗祠,现属贵州省文物保护并整修好的“严氏宗祠”是两祠中后修的一祠,该祠规模宏大壮观,占地两千余平方米。印江县境现仍有保存完好的祖墓数十座,保存有康熙版手写本《严氏族谱》,对贵州一段族史有较尽记述。

  湖北省咸丰县尖山乡大水坪村和朝阳镇落马滩村一带住有从贵州印江县迁出的一支严氏,现有数百户,两千余人口。首迁祖是严琅,号子善和其子严启智等先在二仙岩居住过一段,因地势太高,冬天寒冷,后寻址于大水坪龙洞定居,世系繁衍甚众,在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族人集资筹备修建严氏宗祠,派人到印江祖籍考查,并依据印江“严氏宗祠”为蓝本,在龙洞选址按其实际地形改图成型,伐木兴工,于清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基本建成,是当地现仍保存完好的集石木装饰工艺为一体的典型古建筑。以前这里是严氏族人春秋祭祖的聚会场所,届时严氏族人齐聚一堂,庄重严肃,亲情融融,祭祀祖先,商议族事。闲时兴学教育子弟。

  改革开放后,“严家祠堂”成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族中原保存《贵州严氏族谱》在解放后杳无下落,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族中有心族人,寻得同宗族人所保存的贵州“严氏族谱”,整理复印保存,并组织续修了1993版的《严氏族谱》。2000年后,族中在严峻、严一刚等的主持下再次对族谱进行了一次较详尽的续修,加入了一些新的与严氏相关的内容,并命名为“天水郡富春堂严氏家谱——湖北咸丰、来凤,重庆黔江部分”,并首次发行了印刷本一百七十余册。按其谱序记载,这支严氏远祖追溯至东汉时改姓始祖严子陵,后由江西省分宜县因避兵荒严陵祖迁徙贵州思南定居,至第八世祖严容时再迁贵州省印江县峨岭寨定居,并先后有支系外迁邻近各省市谋生居住。该支系始迁祖以下四代现都有保存仍较完整的墓碑。

  湖北省咸丰县清坪镇高峰村居住一支严氏,也是从贵州省印江县迁出的,始迁祖为严启远和其子严九仁、严九仕。此一支系和大水坪属贵州十一世严英俊后裔,现居地有几百人口,其严启远、严九仁墓保存完好。存有老谱,新修谱和龙洞同稿。沿用字派也相同。

  湖北省咸丰县尖山乡卷洞门居住一支从贵州省印江迁出的严氏,和龙洞、清坪在贵州九世祖严容下分支,二十世严尔慈迁居现址,后分成忠塘严九顺一支,来风百福司严九荣一支。该支系保存有前代经单簿为历史依据,沿用字派同龙洞一支。

  湖北省来凤县百福司镇、绿水乡五台等地居住从贵州省印江迁出的严氏,该支系和上述忠塘同支,曾在咸丰落脚后在九荣时迁居来凤,沿用字派同上,家谱同编。

  湖北省咸丰县清坪镇碑垭口、老鸹坪、三角地一带居住从湖南省保靖县迁出的严氏一支,迁来咸丰清水塘定居,已历一十一代。该支系曾和本县龙洞严氏合族,2004年起修编了家谱。

  湖北省建始县花果坪金盆村住有一支严氏,有几十户人家,一百多人口。支系支谱从严永春为始祖序代,其续谱又以严交谅为始祖起序。按其严平子所撰谱谱序,始祖从严(庄)助,字义兴公起,严(庄)光,字子陵公为第六代。上一迁徙地是从湖南华容至湖北省江陵一带。

  湖北省建始县三里坝乡严家垭居住有一支严氏一百余户,二百来人口,从荆州江陵迁移进山始祖为严超、严一中,现可见老坟为严克美,有碑记,由曾任当地村支书十八年的严钦宗保存有“严氏族谱”,他们俩见到的是由其长子严奉伟(大丰村新华小学教师)手抄的附本,内容和江陵谱基本相同。

  湖北省建始县长梁乡阳坡严氏进山始祖严守科,严守臣,清康熙年间从四川巫山碌水迁入建始,现居此地仍有数百人,二零零四年由严伯玉编纂有“客星堂建始阳坡严氏族谱”。

  湖北省恩施市鲁竹坝严家槽住有五十余户,一百多人严氏后裔。进山始祖严克伦,曾先后移居恩施、利川等地,至严先畴时基本在恩施鲁竹坝定居。该支系由严奉堂保存有湖北江陵老谱手抄本,系由严奉堂的爷爷手抄,字体工整,保存完好。其谱序对严氏姓源和先祖严子陵有较详叙述,其世系从子陵公起上溯五代至始祖义兴公,均由庄氏改为严氏。

  湖北省宣恩县沙道沟住有两支严氏,现约有五百余人。其中一支始迁祖为严金榜、严金铭两兄弟在清乾隆年间因受灾,由原籍湖南辰州北上到湖北施南投靠族人,行前居在辰溪河姑慈庙借得盘费北行,到达沙道沟两河口时因盘费用尽,寄身于桃子岔路旁一个名叫阳洞的山洞,以挑贩土陶度日。一日路遇一老妇啼诉儿被官府抓丁,孤身无靠,榜铭二公便拜老妇为义母,将其接至阳洞奉养,三人相依为命。后来在一沟旁偶然挖得金银各一镡,便以此资在沙道沟购置田产,创立家业,成现居此地约三百余人的严氏。另一支系始迁祖为严天佐、严天佑从原籍湖南省辰州来到沙道沟的金堂坪落户,现也有三十余户,一百多人口。这两支严氏现保存有家谱残本半册,其前列谱序,家族赞诗,排行字派等尚可辨认。

  湖北省利川市汪营镇马鞍山村龙凤寺居住一支严氏,据八十多岁的严世国回忆,本支系来源于湖北荆州,是湖广填四川时迁入,中途在建始县落脚,在严开举、严开祥时才迁入利川,族谱已失。

  湖北省利川市团堡镇官田坝村一组严家湾居住有一支湖北省监利迁入此地居住的严氏。所用字派和江陵等地同,按其最早的刘氏祖母碑记,在“一”字辈时祖孙三人迁入此地落脚,刘氏祖母湖北荆州府长阳县盐井张家埸人。其媳陈氏墓碑载,陈氏为湖北省荆州府监利县朱葛里唐谢四庄生人,先年隋其母刘老夫人迁居利川。

  重庆市秀山县居住严氏一支原籍贵州省印江,其严松祖时于明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迁秀山干川(属龙池镇)居住,现有数百人口,严易陶保存有严克明手抄《严氏族谱》”一册。该谱与《黔南严氏族谱》大体相同,因黔南谱始作于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严九让于清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续修,而秀山存谱是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重抄,其中增加了清朝著名书法家印江族人严寅亮题序,印江“严氏宗祠”示意图和祠堂部分诗联,对严氏来源也从楚庄王记起,比黔南谱多了一些内容。

  重庆市酉阳县境内居住有几支严氏,主要分布在龙潭镇井岗园,麻旺和小坝界上一带,都是从贵州省印江迁出来的,在县城附近白鹿庄有老坟一座,存有老谱待查,所用字派同黔南谱。据严循德介绍,该支系族人中已经六十多岁的严循信,在常州驻军任过军长。

  重庆市彭水县郁山镇现仍住有一支严氏,据街上(南京街63号)严明骏记载的资料,他父辈传说:本支是从浙江余姚姑苏来此地的,严宪章时在当时四川郁山当盐务使在此地落户,现已历一十三代。他们用的字派是在郁山和另一支从浙江余姚沙堰村迁来的严竹森支系合族时议确定的原来此地严氏较多,现已迁往别地居住,目前只有十余户,几十人口。

  重庆市彭水县莲湖镇乐地村曹家沟居住有一支严氏,2005年9月13日严峻、严一刚俩人走访了严方书、严方海、严方文等人,据他们回忆,上辈传言此支系来源于江西,首迁彭水县郁山镇南京街落脚,曾住过普子镇的老厂坪,三义乡的木溪湾这些地方现仍有严氏居住,永字辈共八弟兄,分别名为:富、贵、发、达、福、禄、寿、喜,在严永禄时迁曹家沟定居已七十余年,其家谱失于火灾。

  在江西南昌城东有一片美轮美奂的湖水,于是四百多年前,一群严氏村民几经周折,选择此地定居,在这里世代繁衍,于是形成了严家自然村。并与当地人溶为一体,同耕共织,过着和谐的生活。严家自然村,隶属南昌高新技术开发区艾溪湖管理处艾湖村管辖。现有八十二户人家,村民二百五十余人。据艾溪严氏族谱记载,严氏受姓之主乃汉微士子陵公(严光),浙江桐庐为远祖。

  严光以下六百余年间世系多不可考证,但从唐朝大理评事严正安以后,旧谱详明,系严氏第一世祖。六世严尧夫曾任黄梅县尉。十六世严汉兴在洪都(今南昌)任御使诵管。严汉兴之子严京扶柩,羡慕鄱阳湖矶山之胜景,仿佛先祖严光之富春,就此定居。矶山位于我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南侧,现为南矶山候鸟自然保护区,那里距南昌城东七十公里,风景优美,二十四世严曰润、严曰战三兄弟或渔于艾溪,或耕于艾溪其实不得而之,相传,三兄弟爱其山清水秀,而渔耕可乐不减矶山,逐在此世代繁衍,此三公遂为艾溪严氏之始祖。

  鲁南庄氏:学者杜树景也曾考察过山东莒邑望族大店庄氏,明洪武初年,庄氏徙自江南东海郡,已六百余年。其始祖为庄瑜,二世分五支,除世居大店外,长支海后,分住西北庄、河湾、林后、墩后、滩井子、老龙腰、西小庄、大官庄、薛家窖、孙家略庄、赵家楼、东莞、陈村、沂水清泉庄、城西乡波头汪、三山、马鬃窑文家山后、碥山、齐家庄子、马家庄、兰墩官庄、塔巷、刘家石沟、宣文岭、中泉庄、竹园、范家柳叶、南道口、寨里河、朱家庄子、王家垛庄、莒州城里、诸城贾窑街、盛京(沈阳)、盱眙县等。二支涟后,分住纸房,莒州南关、将军山前、朱家庄子、井子、仕沟、滩井子、夏家沟、塔巷、鸡山、毛家堰、南小官庄、西小官庄、巷庄、田家村、水沟坡、沂水鹤水庄、山西、南京三河南、河北金家屯等。三支浩,失考。四支秀后,分住莒州城、石城、宣文岭、沙埠子、庄家庄、庄家埠墩、陈家埠墩、史家坡子、街疃、薛家窑沟西、小公塾、解家庄、周家坡子、王家坡子、四角岭、十字路、相邸、坪上、何家店、将军山前、仕沟、莛宾集前、水磨、小官庄、兰墩官庄、砖疃、南道口、墩庄子、下河、营子官庄、时家庄、老龙腰、沙汪头、店头、略庄、庞家垛庄、田家村、吴家朱流、朱楼、孙由集、云里庄、红沟官庄、西安庄、青州府、前横山、河阳河东、黑涧庄、双石头庄、北大崮庄、前葛杭、后葛杭、七宝山、山头渊、河南庄、匣石头、寨西庄、招贤西北汶村、三十里铺、岳家沟、城北堆子河、沂水司马庄、坦埠、珠宝庄、刘家店子、薛家孟堰、赵家孟堰、日照邵家沟、关东老城桐家庄子、埠宁县二套孙家崖村等。五支伸后,住汲家庄子。

  在明、清两朝,山东莒邑庄氏族人科甲连第,是四百余年的仕宦望族。族人中有进士七人(其中翰林一人)、举人二十八人、岁进士十人、拔贡十二人、岁贡十九人、副贡三人、恩贡与优贡各一人、庠生九十三人、国学生与太学生、监生等二百零四人,所授官职巡按一人、道台二人、知府八人、知州六人、知县十六人、翰林院编修一人、县教谕十六人、训导二十六人、守备二人、兵部主事一人、工部主事三人、兵马司副指挥三人、礼部主事四人、刑部主事一人、内阁中书六人,其他二十五人,受朝廷封典三十三人。

  山东莒邑庄氏族人中为官者比较著名的的有十世庄咏,清乾隆戊申科进士,历任县知县、沧州知州、河间府知府等还著有《学庸固知录》、《杜津浅说》等,收入山东文献书目。十一世庄瑶,清嘉庆丁丑科联捷进士,任工部都水司主事等职、乡试童考官、河南河北道等。十四世庄陔兰,清光绪甲辰科进士,授翰林编修国史馆协修,晋侍读学士,后东渡留学日本,入同盟会。辛亥革命后,任山东省议会副议长、国会议员、省图书馆馆长、孔子第七十七代嫡裔孔德成的国学老师等职,书法善颜体,在整个鲁南地区有较大影响。

  明朝至今,山东莒邑的庄氏谱牒保存状况良好,多次续修,连续性、延续姓皆较好。

  闽浙地区庄氏:学者庄孝赵亦曾认真考察过闽浙边地区,即闽东和浙南部分县(市)庄氏渊源与近代迁衍之况。在闽浙边地区地处福建省东北部与浙江省之南部,分别隶属于宁德市和温州市管辖。闽浙边地区部分县(市)主要是指福建省福鼎市、霞浦县,以及与之毗连的浙江省平阳县、苍南县和泰顺县。庄氏散居于该五县(市)有四十余个乡镇,上百个村落,总人口近三万人。

  福鼎市位于福建省东北边陲,清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置县,1995年撤县设市,辖十二个镇两个乡。庄氏主要分布于该市的前岐镇熊岭、梨山、罗唇、彩岙、三坵田,沙埕镇的缅灶墩尾、黄岐,店下镇的彭坑、才堡、日岙、水井头、茶塘,硖门乡的斗门头,点头镇及其马冠、后坑、洋心、牛垟,管阳镇徐陈、后岭、乾头、西阳,桐城镇资国、后胆、山前、百胜、三门里,白琳镇坑门里,磻溪镇金谷,叠石乡登坪,嵛山岛东角,以及市区桐山镇等。全市庄姓人口约四千人,较为集中的有熊岭、彭坑、后坑、马冠、缅灶、罗唇、徐陈等。

  霞浦县唐朝称长溪县,元升为福宁州,清为福宁府,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废府留县,其建制至今未变;1990年辖十四个乡镇。该县庄姓主要分布于牙城镇的后山、过家洋、雉溪龟山、田头岩,沙江镇的南屏、涵江,长春镇洪江、渔洋、小京,下浒镇赤岐,三沙镇南靖,西洋镇西洋,盐田上坪园、洋子头,崇儒、左岭的梧桐洋、后山,以及县城松城镇等。1990年人口普查时,全县人口一千人以上五千人以下的姓氏五十二个,庄姓列于二十六位,估约三、四千人,较为集中的大体为牙城镇雉溪龟山、后山,沙江镇南屏、涵江,长春镇洪江、渔洋、小京等。

  苍南县原属平阳县,1981年从平阳县划出设县。1990年有十个区、五个直属镇、七十六个乡(镇)。全县五千人以上不足一万人的姓氏十七个,庄姓列于十六位,约有六、七千人。主要分布于灵溪镇大观,藻溪镇家针坑、照岙山后、小洋新、九保、蔗岙,马站镇霞关、鼻头、渔寮、澄海岙内、南坪,桥墩大龙乡蔡坪山、过溪、凤村,沪山乡台下,凤池乡白水,钱库镇括山岩头,龙港镇前路,宜山镇江山都口、樟树脚,金乡镇石坪、梅岭脚,水头浦尾山、九保,蒲门乡龙眼、小渔,南麂岛,以及县城灵溪镇等,人口较集中的主要为大观、藻溪、岩头、台下、灵溪等。

  平阳县于西晋太康四年(公元283年)置县,现辖十六个镇,十八个乡。该县庄姓分布大体为:水头镇闹村、蒲山下,鳌江镇及其一沙、四沙、墨城、梅源水碧、珍珠岩,长山,肖江镇街后,鹤溪镇南岙,山门镇大坑内,南雁小施,树贤乡沿口,钱仓镇,以及县城昆阳镇等,其人口约五千人,水头、鳌江、昆阳等镇人口较为集中。

  泰顺县于明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建县。1990年辖九个区,六个镇,五十四乡。庄姓主要分布柳峰乡新庄、垟溪乡富家洋、过路坪,洲岭乡洲边,东溪乡秀溪长垟,雅阳镇雅阳溪,泗溪镇,章成乡林垟、双神,以及县城罗阳镇等。全县庄姓人口三千余人,较为集中的有新庄、富家洋、洲边、林垟等。

  闽浙边地区庄氏源出天水,来自闽泉,系庄森、庄锐之后裔,庄翼、庄夏之孙,同出一源。

  当地《庄氏族谱》均载,庄氏源于芈氏,始于楚庄王,肇于桃源,并同奉楚庄王为太始祖,森公、锐公为入闽开基之始祖。其谱中皆列有上述之世系,并有《森公入闽》、《锦绣山之来历》和夏公或翼公、古山公传略之叙述。其郡望为天水(今甘肃省通谓县西地区)。

  庄森,字文盛,河南光州固始县人,唐光啟二年(公元860年)入闽。其弟庄锐亦几乎同时入闽。庄锐定居于泉州永春桃源里,为闽泉州一带及移居海外庄氏开基之祖。庄森生四子,长庄韋、次庄章、三庄中、四庄申。庄申八代孙庄裳生四子,长庄翼、次庄果、三庄晦、四庄夏。庄翼裔孙为青阳庄氏始祖,庄夏为泉州始祖。闽浙边地区庄氏大都为庄翼、庄夏之派下分支徙入,并迁衍各地。

  明朝年间,为避闽乱,庄翼、庄夏派下分别从闽泉迁徙于浙江省平阳县(今苍南县)之大观、藻溪等地,而后繁衍转徙于福鼎、泰顺、今平阳和霞浦部分地区。

  台湾庄氏开基:南靖奎洋庄氏大宗:开基祖庄三郎及派下先祖。有祀宗诗:“山从锦绣,一开诗礼由来远;水接桃源,千载衣冠特远尊;开水衍汪洋,一派宗支流祖泽;桃源开龟岛,万家锦绣属孙林。”

  开台漳籍宗亲,除返乡抄谱外,有的还踊跃参与祖地的修谱活动,两地共修族谱,使迁台宗亲也无一遗缺载入祖地族谱中。

  南靖县龟洋(今奎洋)庄氏从开基祖庄三郎于元延祐七年(1320年)入籍开基,到明宣德年间五世宏茂始修族谱,明景德年间六世朝宾、明正德年间七世廷敏、明嘉靖年间八世伯勚伯义、明万历年间九世望南等续修,清康熙年间至民国十一年又有十三次增补。其中,清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续谱是由十六世裔孙、庠生庄景温从台湾回乡主持的,庄景温于“嘉庆戊寅年往台”,在台湾生活几十年,致意于修谱有三年,对宗亲在台情况颇有了解,故《庄氏族谱》对族人涉渡台湾的记载较为详尽。有的记到街道、村庄,有的连从事的职业也予详录。

  据其谱记载,庄氏在清朝外迁之族人,以迁台者居多,计近三百余人。其中,第十三世~第十七世最多,而这段时间,即清乾隆~道光年间,正是从大陆向台湾迁民之际。


  郡望

  天水郡:西汉朝元鼎三年(丁卯,公元前441年)置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肃通渭),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通渭县、秦安县、定西县、清水县、庄浪县、甘谷县、张家川县及天水市西北部、陇西东部、榆中东北部地一带地区。东汉朝永平十七年(甲戌,公元74年)改为汉阳郡。三国时期曹魏仍改为天水郡。西晋时期移治到上邽(今甘肃天水),北魏时期仍改回为天水郡,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甘谷县等市县一带地区。

  会稽郡:秦始皇二十五年(己卯,公元前222年)于原吴、越地置郡,治所在吴县(今江苏苏州),辖境包括有江南、浙江省大部及皖南一部。西汉武帝元封五年(乙亥,公元前106年),会稽郡受督于扬州刺史部,时领二十六县,在今浙江省境内有十八县。东汉朝永建四年(己巳,公元129年)分吴、会稽为二郡,会稽移治山阴(今浙江绍兴),有浙闽之地。西汉时期辖地在今江苏省长江以南、茅山以东、浙江省大部份(仅天目山、淳安县西部小部分地区除外)、安徽省水阳江流域以东及新安江、率水流域一带及福建全省。三国时期孙吴国分设临海(今浙江台州)等郡后,其辖境缩小。西晋朝太康二年(辛丑,公元281年),以会稽地封骠骑将军孙秀,以郡为国,称会稽国。隋朝开皇九年(己酉,公元589年)平陈,省郡县,废会稽郡为越州,后又分山阴县置会稽县。清朝顺治年间(公元1644~1661年)移治到山阴县(今浙江绍兴)。民国时期合会稽、山阴二县为绍兴县。今为浙江省绍兴市。

  东海郡:亦称郯郡、海州。东海郡在历史上有三处:一是治所以郯(今山东郯城),后置郯县,属徐州刺史部,为县、郡、刺史部治,在氏族社会末期境内已有人群定居,时境为“东夷”之地,太嗥氏为东夷一著名酋长,少嗥氏为黄帝族向东发展的一支,与夷族杂居于此,称“炎”地,周朝时期封炎族首领于此,称炎国,后演化为郯国。春秋时期,郯国附鲁,“郯子朝鲁”、“孔子师郯子”即出于此,战国时期为越国所灭。秦朝时期始置郯郡,后改称东海郡。;秦、汉之际曾称郯郡,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郑城一带,治所在郯城县北部;西汉时期下辖三十七县,其时辖地在今山东费县、临沂、江苏赣榆以南,山东枣庄、江苏邳州以东和宿迁、灌南以北一带地区。二是东晋时期置于海虞县(今江苏常熟)的东海郡,后移治所到京口(今江苏镇江),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费县、临沂县、江苏省赣榆县南部、山东省枣庄市、江苏省江苏省邳县东部和江苏省宿迁县、灌南县北部一带地区;唐贞观六年(壬辰,公元632年)撤县入下邳,唐元和中期复置,始有“郯城”县之名,不久又省入临沂;元朝末期复置郯城县,明、清两朝之后县域有变,但县名未易;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其地隶属山东临沂地区。三是南北朝时期的东魏及后来的隋、唐诸朝时期,以海州为东海郡,治所在朐山(今江苏连云港海州镇),其时辖地在今江苏省东海县以东、淮水以北一带地区。

  堂号

  天水堂:以望立堂。

  会稽堂:以望立堂。

  东海堂:以望立堂。

  南华堂:战国庄周,著《南华经》。与老子同为道家之祖,世称“老庄”。

  武强堂:汉朝庄不识(《汉书》作庄不职,兹从《史记》),封武强侯。

  锦绣堂:唐末,河南光州固始人庄森随王审知入闽,择居永春桃源裏蓬莱山。第九世庄夏,居官有德政,南宋甯宗皇帝赐其建第于泉州府城,将其故乡鬼笑山御笔赐名为“锦绣山”。这是庄氏堂号“锦绣”的由来。

  此外,还有锦湖堂、淋郁堂、深垵堂、一篑堂、秋水堂、静观堂、宝绘堂、树德堂、报本堂、惟敬堂、天宠堂、德星堂、愿贤堂、富春堂等。

  历史名人

  庄 周:(公元前369~前286年待考),尊称庄子;宋国蒙人(今安徽省蒙城,一说今河南商丘)。著名战国时期思想家。

  庄 舄:(生卒年待考),亦称越舄;越国人。著名战国时期的楚国大臣。

  庄 蹻:(生卒年待考),亦称庄峤;楚国人。著名战国时期的楚国将领,第一代滇王,在位时间从公元前278~前?年待考,终年岁数待考。

  庄青翟:(公元前?~前115年待考),汉高祖时大将、武强侯庄不识之孙。著名汉朝大臣。

  庄 忌:(生卒年待考),亦称严忌;会稽吴人(今江苏苏州)。著名东汉道家、文学家,严氏鼻祖。

  庄 徽:(生卒年待考),扬州江都人(今江苏扬州)。著名北宋官吏。进士出身,历任徽猷阁待制、平江太守等职。居官有令名,无秋毫之累,以通奉大夫致仕。

  庄柔正:(生卒年待考),福建莆田人。著名北宋官吏。宋元符年间任福清知县。曾改筑天宝陂,在陂帝大榕树下办案,凡投诉者都要背一块石头,理曲者则搬运石块赎罪。陂以石为基,又熔铁加固,数月完工,改名元符陂。可灌溉数万亩农田,百姓得其利。

  庄 绰:(生卒年待考),福建泉州惠安人。著名宋朝官吏、学者。最高职任过鄂州、筠州知府。其学有渊源,多识轶闻旧事。有《鸡肋篇》、《杜集援证》、《炙膏肓法》、《本草蒙求》等。

  庄 夏:(公元1155~1223年),字子礼,福建泉州永春桃源里湖阳人(今福建泉州永春湖洋镇)。著名南宋大臣、学者。

  庄 昶:(公元1437~1499年),字孔旸,号木斋,晚号活水翁,学者称定山先生;应天府江浦孝义乡人(今江苏江浦东门镇)。著名明朝官吏、学者。

  庄际昌:(生卒年待考),字景说,号羹若;福建晋江人。著名明朝大臣。

  庄一俊:(生卒年待考),字君斐,号八石山人;晋江青阳人。著名明朝大臣、文学家。

  庄臻凤(约公元1624——1667后):女,字蝶庵,三山(今扬州)人,清初著名琴家,师从徐上瀛。庄臻凤不拘于虞山一派,兼采古浙、中州等各派之长,在艺术上具有一定的造诣。庄臻凤作有十四首琴曲,各具特色,代表作是《梧叶舞秋风》。庄臻凤幼年随父居南京,因体弱多病,从虞山请来白云先生医病兼教弹琴。以后,又就正于当代名家,攻琴近三十年。他不拘泥于其师所授的虞山一派,而是兼采白下、古浙、中州各派琴家之长。因此,在艺术上具有一定的造诣。他在琴曲创作上,反对雷同,强调创新。认为每谱一曲,必须“费尽构思”,这样才能费尽构思”,这样才能使作品的“音律句读,弗类他声”,如果一首乐曲没有作者自己的“发明”,那就没有资格作曲。庄臻凤非常喜爱西湖的山水景色,经常到那里客居。"暇则屏居萧寺,卧起禅榻。弄弦作响,木叶纷坠,冷风作响,木叶纷坠,冷风西来,薄寒中衣,蝶庵俯而思,仰而啸",进行琴曲创作的构思。他弹琴近三十年来,所作的十四首琴曲,收在《琴学心声》中,大部分是有歌词的,都各具特色。如《太平奏》是“缓洪高洁”;《云中笙鹤洪高洁”;《云中笙鹤》是“绰注苍老”;《钧天逸响》是“断续新奇”;《梨云春思》是“淡以神全”;《禹凿龙门》?“节奏从容”;《临河脩褉》是“柔处蓄刚”等。还作有的《梧叶舞秋风》和《春山听杜鹃》流传更为广山听杜鹃》流传更为广泛。所作十四首琴曲均收在《琴学心声》之中。所作十四曲比较流行的是无词的《梧叶舞秋风》和收在《松风阁琴谱》中的《春山听杜鹃》(《琴学心声·自序》、《思古堂集·王先舒序》)。

  庄有可:(生卒年待考),亦名献可,字大久,或字岱久;江南阳湖人(今江苏武进)。著名清朝学者。博通经史,自言读至二千余遍。有《春秋注解》等。

  庄有恭:(公元1713~1767年),字容可,号滋圃;祖籍福建晋江,后徙居番禺(今广东广州)。著名清朝大臣。

  庄存与:(公元1719~1788年),字方耕;江南阳湖人(今江苏武进)。著名清朝官吏、学者、经学家、教育家、常州学派的开创者。 庄存与著有《八卦观象上下篇》、《尚书既见》、《毛诗说》、《周官记》等书。

  庄培因:(公元1723~1759年),字本淳,庄存与之弟;江南阳湖人(今江苏武进)。著名清朝官吏、学者。

  庄述祖:(公元1750~1816年),字葆琛,学者称为珍艺先生,庄培因之子;江南阳湖人(今江苏武进)。著名清朝官吏、经学家。

  庄希泉:(1888~1988),祖籍安溪龙门镇,福建厦门人。著名爱国华侨领袖。1911年在海外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1925年加入中国******。1947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82年经中共中央直接批准,以九十五岁的高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共正式党员。为此,立下了终生的诺言“永爱中华,此志不渝!”是中国著名爱国华侨领袖、实业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侨务工作主要领导人之一。

  庄炎?郑(1921~),庄希泉之子;祖籍安溪县龙门镇,福建厦门人。著名爱国华侨领袖、教育家。

  庄公惠:(1937~),上海人。著名现代教育家。

  庄心一:(1955~),上海奉贤人。著名现代金融家。

  庄则栋:(1940~),祖籍江苏无锡人(一说扬州,其父庄惕生于辛亥革命后由上海迁居北京),出生于北京市。著名乒乓球运动员。

  庄 凤:(1919~),女,原名庄凤仙;祖籍山东人。1936年参加革命。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著名东北抗日联军女战士、苏联红军远东红旗第88旅女伞兵,被战友们誉为“军中女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东北行政委员会委员、农业部东北水利总局办公室主任、秘书处处长。1964年4月调入吉林省,任中共长春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庄 田:(1907~1992),原名庄振风;广东万宁龙滚乡人(今海南万宁)。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中将。

  庄祥鸣:(1944~),江苏吴江震泽镇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少将。

  庄铭耀:(1929~2002),台湾高雄人。著名中国国民革命军二级海军上将。

  庄村夫: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前豫鄂皖边区绥靖总司令部总司令。

  庄 泳(1972年8月10日~):上海人,著名女子游泳运动员,是中国泳坛九十年代的“五朵金花”之一。

  庄 妮:女歌手,2008年底 被家乡江苏宿迁评为城市形象代言人。

  港台

  庄濠全:艺名敖犬,台湾男子艺人团体Lollipop棒棒堂团长,第一届模范棒棒堂的底迪之一;歌手、演员、主持;亦为黑角舞团前成员。

  庄国荣:(1960年-),生于台湾台南,法律学学者,国立台湾大学法律学系学士、硕士,德国慕尼黑大学法学博士。

  庄淑芬:生于台湾,现为北京奥美广告集团董事长。

  庄棣华:香港资深鱼类研究员、资深生态摄影员,亦为香港鱼类学会会长。

  庄胜雄:知名旅日棒球选手。

  庄世平:香港银行家、华侨领袖。

  庄佳容:台湾知名网球国手。

  庄月明(1932年~1990年1月1日):是香港富商李嘉诚的表妹兼发妻,系出名门,其父庄静庵乃香港第一代钟表商,创办中南钟表有限公司。

·上一篇:别姓 ·下一篇:晏姓
关闭本页】【返回页顶


| 稿留言 |  |  |

部   箱:2512630201@qq.com

码:91441302MA546BX10P  号:粤ICP备2020098548号-1

息,未经许可,转载必


在线客服

主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