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古今,浩瀚青史,在众多学派思想中,朱熹理学留下浓厚一笔。作为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理学的主要创建者之一,蔡元定对朱熹理学贡献突出。
卓绝之才
蔡元定(1135—1198年),南宋著名理学家、律吕学家,福建建阳“蔡氏九儒”之一,是蔡氏九儒的核心人物。幼时,蔡元定跟随其父蔡发学习。
蔡元定自幼聪颖过人,八岁作诗,一天可背诵千言之书。蔡发便教授其学习张载的《西铭》,稍为长大,就教以二程《语录》、邵雍《皇极经世》等书,为蔡元定的理学研究奠定基础。
十九岁那年,蔡元定在西山绝顶上建屋,以野菜充饥,发愤刻苦读书。
如此天赋,加之严父的教育、自身的勤学苦读,蔡元定对天文、地理、兵制、礼乐、度数无所不通。
朱门领袖
二十五岁的蔡元定意气风发,闻知朱熹大名,前去拜师。蔡元定丰富的学识让朱熹大吃一惊,朱熹曰:“此吾老友也,不当在弟子列。”
就这样,朱、蔡二人师友相称,研究学问,著书讲学。
对于来自五湖四海的求学者,朱熹常命蔡元定考验其学问水平。朱熹在讲学著书过程中遇到困难,也常常同蔡元定商议,由此可见朱熹是十分器重蔡元定的。
在长达四十年的交往过程中,蔡元定协助朱熹撰成《近思录》、《易学启蒙》、《太极图说解》、《资治通鉴纲目》、《周易参同契考异》等重要著作,在学术上成为朱熹的左肱右臂。
无心致仕
如此一位人才,锋芒难掩,想必仕途一片坦荡。但蔡元定的一生却不涉仕途,潜心探究义理、著书立说。
据《宋史•蔡元定传》记载,著名诗人杨万里曾联名保荐元定入朝为官,蔡元定不为心动,以疾病为由辞之。
也许正是蔡元定这种与朝廷格格不入的态度,恼怒了权贵,因此“伪学”案起,元定首当其冲被流放。然而,即使身处流放地道州,朝廷施加压力,蔡元定依旧坚持与学生读书论学,求学者与日俱增。
理学成就
南宋前中期是程朱理学臻于完善的时期,以朱熹为杰出代表的理学在这一时期达到了历史的高峰。蔡元定师从朱熹,其理学思想离不开朱熹的影响。
纵观朱熹理学,蔡元定的贡献主要有三:第一,以象数易学补充朱熹义理易学,因数明理,相得益彰。第二,教授众多学子,凝聚闽学群体。自唐末以来,士族权贵纷纷南下躲避战乱,闽北地区成为聚居首选之地。蔡元定协助朱熹在闵修建晦庵草堂,吸引大批文人墨客,以此探讨理学思想。第三,参与朱熹学术著作的讨论、撰写与修订。《宋史•蔡元定传》提到“熹疏释《四书》及为《易》、《诗》传、《通鉴纲目》,皆与蔡元定往复参订。《启蒙》一书,则属元定起稿。”这些著作为理学结晶,为后人学习朱熹理学留下范本,蔡元定功不可没。
蔡元定对程朱理学思想的形成有过重大贡献,后世学者称他为“闽学干城”,意为闽学的中坚骨干。
除此之外,蔡元定还是理学家中“慎独”的典范。多次告诫后辈:“独行不愧影,独寝不愧衾”,这句话被蔡氏子孙作为祖训,载入族谱之中代代相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