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省温岭市的蔡氏族人中,有一位先贤叫蔡镐。境内民谣:舟摇摇,摇到蔡家桥,蔡家桥里好人家,四扇大门八朵花。说的是南宋武博士蔡镐家。蔡镐有诗二首:
水从白塔流如环,门对葛洪丹井山。
老去腰镰更垂钓,时与渔樵相往还。
苔凝绝壁先天篆,风度疏松太古音。
莫为羲轩留不得,看来须向此中寻。
蔡镐的祖先蔡午,是晋侍中蔡谟的后代,在唐中和年间(公元881~885年)从黄岩西桥入赘白山西北尹长岙尹氏。历世富盛,传至蔡镐已十二世,更是邑中望族,环灵伏山左右,都是蔡族人居住。蔡镐故居在白山至象鼻山之间空地,1988年时,曾是乡政府所在地(浙江省温岭县白山乡白山里后撤并到大溪镇)。白山半山有玉坡二字是尹、蔡遗迹。蔡家祖墓在白山灵伏山下,唐代中和年间,蔡氏祖先葬于此。灵伏山在白山西南,上有龙湫,又名小茅山,南有流庆寺,五峰山,山顶平旷有5~6亩地那么大。群峰环列其旁,相传为葛仙翁炼丹处。现为静云寺所在地。据黄岩西桥人杜范(公元1244年担任过右丞相)在《蔡家墓记》里的记载,蔡镐是晋侍中蔡谟的后代,有一个叫蔡午的,在唐朝中和年间从黄岩西桥入赘在白山尹氏家。因家在白山,死后就葬在白山附近的灵伏山上。蔡午之子蔡师路,师路之子蔡邦,蔡邦之子蔡希实一家4代都葬于此。村子周边的人叫这里为蔡家墓,墓周边有田百亩,世代靠这百亩良田度日及修缮坟茔。头发花白的老人及刚上学的儿童都能说出这里是蔡家墓。自蔡午传至蔡镐,已有十二世了。
蔡镐祖父在绍兴九年(公元1140年)大旱时曾开仓济民。蔡镐父叫蔡待时,字元晦,因教子有方,受封忠翊郎。育有3子,长子蔡镐,二子蔡钟(又叫一中,为莞渭蔡始祖),三子早卒,有6女。有4个出嫁,女婿为郑溥、戴龟朋、朱某、张筹。
蔡镐(公元1143~1191年),字正之,温岭白山乡人。蔡镐小时在塔岙惠力禅寺习武,顽皮不听话,被赶出寺门。后自乞从军,勤学苦练,因绍兴初有武学之建,选文武官,知兵者为博士,武选弓马,文选文章。在南宋孝宗淳熙二年(公元1175年)在绍兴得中右榜进士。人称蔡武博。为盐城武学教谕,迁武学博士。宋孝宗每次提到蔡镐,总要说,蔡镐可喜,对朕语皆着实,缓急用之,不孤负人。塘下戴复古与蔡镐同朝为官,戴、蔡通婚。历经几代。蔡镐生有5子,淑、滂、泽、湛、济。淑知新宁县,有政声。朱熹驻节台州,任常平使者,建议修筑黄岩河闸,荐蔡镐与林鼐主持其事。后来朱熹调走,由龙昌泰接任,蔡镐就和同事谢敷经、支汝绩、陈纬一起主持领导建闸。遂合理规划,建筑六闸,修理三闸,皆坚固耐用。后人立祠纪念他的功绩。这时蔡镐的父亲去世,蔡镐处理完丧事,朝廷再召他担任贺使,公事还未到,蔡镐已经去世。年仅49岁。
蔡镐去世后,白山蔡氏开始衰落,族人陆续迁居他乡。元末,为避方国珍部下的杀戮,改姓黄。在朱元璋年代塘下有一大户人家主人叫戴宗方,他的门客一个叫胡应中,一个叫叶得中,检举主人有不法之事,经调查事实,在1384年正月初一浙江巡按收捕戴家。族诛戴氏,白山里蔡家是戴家女婿,也无故被抄,抄家后,蔡家后代离乡别祖,迁居到莞渭乡方家洋村的桥外,以及横峰马鞍桥村的蔡家。所以至今白山里蔡家桥就无蔡姓了。蔡氏遗裔居住地为方家洋、前洋、后洋、邱家岸等地,俗称莞渭蔡。
蔡希点是蔡镐的从孙,隐居教授,著有“春山杂稿”,在明朝《嘉庆太平县志》之(十一)下,人物志(二)里有记载。后迁马公乡螺屿村居住。据说蔡镐墓在福建省泉州市先锋村大澳临海的小山坡上。中间是一块无字的墓碑,碑中间似乎是一个圆形,圆形旁边的花纹依稀可见,墓碑旁边的石头已经风化,地上散落着一些年代久远的砖头。人们称蔡镐为蔡大帝,泉州市区后城有座兵马庙奉祀着蔡大帝。
【资料来源】:
①杜范蔡家墓记。
②嘉庆太平县志卷十一(下),人物志二。温岭古称太平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