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与蔡季通书包括中庸、诗传、孟子、启蒙、河洛、九畴、律吕新书、札书、琴史、乐说、历议、律书、步天歌、通书、西铭纲目、祭礼等篇,由此可见朱熹的著作饱含西山先生的思想,朱熹自己说吾与季通交流40年,于书无所不讲,所赖以祛蒙蔽者多。
蔡元定公像
一
仁义之说固如来喻(谕),但于说卦六画中安排,则仁刚义柔,不可易矣。仁柔又刚又别是一说,不相参杂也。程先生谓,天地间无截然为阴为阳之理,然其升降、生杀之大分,不可无也,正如此意,而袁于有无之虑,始直任之,不必切切介意,若此等处更放不下,即修身转无力矣,区区如,可忧者大,于老兄然,亦只得随事驱遣,瞑目之后,一切任之,亦不复属自己界分矣。《中庸》、《诗传》幸速修改示及《中庸》更有数处,今并录呈,幸即付之也。
二
所谕希真事,已语刘戎矣。偶欲出县,匆匆奉报。另一、二事,今埜专人奉扣,幸垂谕,《中庸》阙版,并望早示及闻!前日谈天甚快,恨不参听其旁耳。
三
子直(黄干)欲且留此,为逾月之计,俟某(自指)复来,今欲烦藏用,月初下来就此写却一、两卷。《孟子》更得一朋友同来尤佳,不烦,俟某(指自己)下只开月便可来,诸事并已子细,此子直薪米(为柴为米的重要)之嘱亦已一一指置矣。此两日,只亦因《孟子》理会得一、两条,义理颇分明,如“尽心”之说,旧来不曾下语,觉得诸说无纲领,如知言所发明,又别是人意思,试检会一观,即见六君子尽心者也,所以来尽其心也。孔子从心所欲。心不尽用。试再求之,便问见谕为幸!
东山一章,全赖诗之比兴,盖言圣人之道大而无穷,进之当有渐耳。熟味之,可见可欲之善,诚为所谕。但行法俟命一章,前日草草言之,不能无失,更为参酌见告幸幸!文中子论圣人忧疑处,又作论题,不知命如何立语?只云圣人忧疑如何,不知可否?若可作,即会诸生试为之也。伯崇之仆说,到官之初,尽为人理会事,至于兴作水利种种,躬亲不倦,真副朋友之望也。
四
道间思久假之说,欲下语云王伯假之,而至功施当时,名显后世,则是久假而不归矣。人亦安能知其本非真者哉?孟子之言,盖疾矫伪之乱,真伤时人之易感,而非与王伯之辞也,烦为呈似元礼,可大二兄商量,看如何?
今日,因思此义,偶得一法,大抵思索义理,到纷乱窒塞之处,须是一切扫去,放教胸中空荡荡地了却,举起一看,便自觉得有下落处,此说何见李先生曾说,来日方真实验,得如此,非虚语也。
五
启蒙修了未?早欲得之,《通书》、《皇极》例等说不知已下手否?如未,幸早为之。乍归,窘过,爨无欲请之人,只欲得贤者一过会语,数日为幸,发不必多与人同虚费,又难语也,可以他意却之,不必露此,千万千万!
六
前日七八九六之说,于意云何?近细推之,乃自河图而来,即老兄所谓推书者,欲于启蒙之道,增此一篇,并列河图,洛书以发其端,而碟著(卜卦用的草名)法中,只自大衍以下又分变卦图,别为一篇,此卦以后虽不画卦,亦列卦名,庶几易,幸录示也。
七
河图辩说甚详,然皆在夫子作传之后,其间极有不足据以为说者。鄙意但觉九宫之图,意义精约,故疑其先出,而八卦十数九畴五行各出一图,自不相妨。故有虚中为易,实中为范之说,自谓颇得其旨,今详此论,亦是一说,更俟面论。然恐卒未有定论,不若两存,以俟后人之为愈也。归奇多寡不同,何时(昔日)尝辱见示,无可疑者,以合附八图中,今却附还,幸便写入四象这后也。《律吕新书》并往。
八
乐说已领,尚未有深解处,须面扣乃悉耳。雅乐说后,便幸示及。闻有安定鹿鸣谱,亦望录寄,偶得新都八阵石刻本,纳呈,看毕却教附还。其说与薛士龙者同异如何?并告谕及。需《通鑑》,方此修改未定,旧本太略,不成文字也。近觉读书损耗心目,不如静坐省察自己为有功。幸试为之,当觉其效也。
九
李将若得此人之力,真是笑啼俱不矣,可付一笑也。历议必有所付,但今思之,不得其说,久当自出也。宿逋令埜具禀,甚愧迟缓,幸更少宽也。
十
前日邱仲高行后,寻得《律书序草》,今略修定,又适有彦中处便人过门,因附以行度,必先邱子到也。年来精力少退,文字垂滞天气炎,此又是三五年前者,今日亦做不得矣。它所欲言,略具前书,其不能尽者,亦非此所能尽也。序中恐有未是处,更乞祥细点检,——见谕,不敢惮改也。余惟千万自爱为祷!
十一
钟律之篇大概原于旧编,而其先后不同,盖但用古书本语注疏而以已意附于下方,甚简约而极周尽,学乐者一鉴可得梗概,其他推说之泛滥,旁证之异同,不尽载也,当俟归日面呈,决求订正耳。星经可付三兄毕其事否?甚愿早见之也。
近校得步天歌,颇不错,其说虽浅而词甚俚,然亦初学之阶梯也。但很难得人说话,非唯不能有助,亦自不晓人意,令人郁郁无分付处,想亦不能无此叹也。
十二
《通书法》修改甚精,原来诚几德便是太极二五,此老些子活计褈许也,前后知他读了几过,都不曾见此意思。于此益知读书之难也。近得林黄中书,大骂康节《数学》横渠《西铭》,袁机仲亦来攻邵氏甚急,可笑。尝记共甫说,往时有士大夫坐乞毁《通鑑》板(版)被责,后来复官,词臣草其制,有一联云:“出幽谷而迁乔木,朕姑示于宽思;以鸣号鸟而笑凤凰,尔无沉于迷识”。此辈今亦可按也,一笑!
十三
人还,承书为慰。又承示及行日卦爻之说,尤荷留念!即此春暖,其惟尊履万福。所苦(指生病之苦)今后如何?须鹿茸纳去。视至通鑑本未注纲目提要第九、第十册,以是未定不曾写,此物甚难作书、法固不可不本《春秋》,然又全用《春秋》不得,有例一册,不知曾未送去?《洪范新说》,恨未得闻,俟面见以请筭工,俟为寻访,然亦虽立一格目要,得某样人,始得如州县,攒司尽有能筭者,但恐不能筭历耳。
十四
题辞协律,恨未得闻,且愧其词义之不称也。祭礼只是于温公仪内少增损之,正欲商订,须俟开春稍暇,乃可为也。程氏冬至立春二祭,昔尝为之,或者颇似僭上为题,亦不为无理,亦俟评议也。
十五
律管分散,甚荷见示。自疑不能皆丛分也。前日所看图子,如可传颂,录一通见寄。虽无心力,亦欲略知大概也。祭仪深衣纳去。录毕,却示及也。
十六
《大学》改处,他日面呈。权量所未学,岂敢轻议?但以幕寸计之,范说恐非是耳。更告,熟考之也。
十七
《律说》幸早为寄。但以声定律及均弦用声之说,非面莫扣为可恨。不知几时可相会?寒泉精舍才到,即宾客满座,说话不成,不如只夹山间,却无此扰,公济亦每以此为言也。历法恐亦只可略论大概规模,盖欲其详,即须仰观俯察乃可验。今无其器,殆亦难尽究也。
十八
《程集》近复借得蜀本,初恐有所是正,然看一两处,乃是长沙初刊时印本,流传误人如此,可恨!今漫纳去,试为勘一过。有不同处,只以纸蘸糊贴出,或恐有可取也。盖陈明仲云,亦尝校定耳。
十九
《孟子解》看得两篇,改易数处,颇有功。但涂抹难看,无人写得一草本。不知彼有后生醇谨晓文理快笔扎者否?俟某复来此,请得一、二两人来草写出一本,大家商量为佳。仓司《程书》已有了一本在此,俟来日观之也。
二十
昨日已到芹溪,今日略定寒泉,晚即还此,治《渊源言行录》等书。意欲老兄一来相聚旬日,伯谏之意亦然。《纲目》草册并告带来,有余力便欲下手刊修也。
二十一
《参同契》尚多误字,可早作考异,示及纳甲之说。屯蒙皆用上下卦初爻,何耶?《颖传》云其先,明视佐禹治东方,吐养万物。又云,吾子孙当吐而生。恐免之得名以吐之故。但吐养云云,未知所出耳。昨看《周礼·磬氏疏》中引案乐云:磬前长三律二尺七寸,后长二律八寸。不知所谓乐者是何书,亦告批喻。
二十二
石磬,闻平江不难得,欲托人作小者数枚,但不能得合新律,丰为思之合用几枚?其长短厚薄之度如何?幸悉批喻也。
二十三
诸说荷垂示。但本草亦止说吐生而不言其得名之自此也。相属之说,若以二十八宿之象言之,则唯龙与牛为合,而它皆不类。至于虎,当在西而反居寅。鸡为鸟属而反居西,则又舛之甚者。今亦未敢论此,只欲见得本来出处,更望评考见报也。
二十四
《乐书》已就否?因便奉寄示。近谈长编说魏汉津刘炳作大晟乐云:依太史公黄钟八寸七分之管作正声之律,依班固黄钟九寸之管作中声之律。正声于十二月初气奏之,中声即于中声奏之。故有二十四气钟之说。初看甚骇其说,细看乃知是读著错字。《史记》又破句读子试检律书,一观可发一笑也。一代制作乃如此,令人惋叹。可早就此书,亦不是小事也。
二十五
郭公《易书》全无伦理。若《兵书》、《历书》亦只如此,即无可观。但恐偏存所长耳。子直亦是音中摸索,不知如何见得好处也?《史记》律数源远七分为寸之说亦深疑之,但自算不得,不敢坚决去取。今承来喻,推析洞然,无复疑论矣。古人文字精密如此,而后人读之卤莽如此,甚可叹也。然不能布算,其精细尚未尽晓,更容子细,别奉扣也。《启蒙》所改是否又天、地二一节与天数五地数五相连,此是程子改定。当时不曾说破,今恐亦当添程说乃明也。林待郎所论太极,不知是对何人言之。来喻似有缺文,读者皆莫晓也。
二十六
《律书》本子却幸寄示。《乐书》如何?若能入山,可一并带草本及俗乐文字来,得以面究其说,幸甚!《律管》、《乐书》已领,更容细看读,奉扣也。方分竟如何?若果如此,即空径三分之说,遂不可用矣。以琴为准,果可定否?……律吕书旧本莫只在否?便中亦望示及。并通钱小大自不等,不知用何者为正耶?
二十七
《纲目》凡例修立略下,极有条理意义矣。俟到此更商榷之。但修书功绪尚广。若得数月,全似此两月无事,则可以小成矣。
二十八
细看《启蒙》,已不必改,只如前日所说,改定一句足矣!
二十九
易图甚精,但发例中恐不能尽述,当略提破而藉图以传耳。阵法大略亦可见,当如近日所说,但未能洞晓其曲折耳。乐图烦更问子本此,只有十二样而调名之多何耶?琴说亦告寻便示及。千万。
三十朱熹赠别元定赴春陵节
昨日之别,令人黯然!观圣者处之裕如,又足强人意也!不审晚间到得何处安歇?前途千万加意调节,言语诸事,更宜谨密,夜间止宿,尤宜切戒,或船或路,忖度其可否,遇晴遇雨,斟酌其行。度可朝夕之安也,暂处一二年,君相若能回天意,归辕又有可必之期耳,熹觉得有窥伺之者,次第亦不免,入当见之。
蔡元定给朱熹书信三札
一
恭惟先生惠履吉庆,间世无双,正当谨候,以遂竭仰。脚气发作不全,只得渐归,再命渊沉申敝。屡闻皇上龙飞,聪明英毅,勤政治民,真可以大有为也。矧恩光屡及,固不敢偃蹇不至,以效严光之自重。但惧学浅才陈,触张楷之责,望盛卢声,少实效,而违物议,增愧多矣。想风云际会上,天将与斯文而大受先生以辅佐之命也。今者文旌归速,是必有相抵牾者,偶望自爱,以膺重任,使天下咸仰清光初厚泽、定至原也。下示君子之道节,反覆详观?支分不得,乃浑论以结上交之意也。
二
定自别后,经今二春。有违尊颜,侍履吉庆亲眷——嘉胜,欣慰欣慰!惑欢近日朋友躬行不力,教之岂可循常,大抵立教当以性与天道为先,自本而支,自源而流,使人心有定见,则邪说莫能移。若只治其末,而忘其本,下学上达,固是常事,然,世衰道微,邪说交作,学者不知本原之所在,其有不惑于异端说者咒希天下道理,若蚕丝牛尾,彼日月至焉者,固难望其有成也。苟工夫无间,温绎及时,不使洞于佛老,则可以渐造圣贤之极致矣。与因循岁月者自不同也。
三
定辱先生不弃。四十余年随遇未尝不在左右,数穷命薄,听教不终。自到此地,生徒虽众,因循岁月而已。殊无日新之益,所沾之疾,初其泄泻不止,继而热气上攻,微弱莫能远步。最后中虚暴下,百方治之无效,势必不久,唯以不见先生为恨!天下未必无人才,但师道不立为可忧!先生所以寿如乔松者,上天传斯文之大任也。
楚辞略看得几处,即书候完奉寄。今将邵氏历法、诗、易等纂述未全者呈上,先生以成之与。邱子陵才学优长,相随至此,辛勤不懈其志,朋友十分难得,他时必有用于世。沉子归,可收而教之,幸甚!元定执笔不端。
(元定学生刘砥说:“先生病革,作此书别晦庵(朱熹)先生,笔才绝,而先生已逝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