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其巩,男,金属物理与断裂力学专家。原籍福建泉州,1932年8月生于印度尼西亚泗水。1956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国家冶金工业局钢铁研究总院高级工程师,从事金属结构和力学性能关系的研究。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曾担任中国金属学会理事、名誉理事。
60年代末,首先在国内引进了线弹性断裂力学,促进了壳体用超高强度马氏体时效钢试制成功。70年代初,从事弹塑性断裂力学理论和工程应用研究,在国际上首先成功地把J积分理论用于高应变区裂纹容限分析和应变疲劳寿命分析。1978年在国际焊接年会上宣读的《高应变区裂纹张开位移分析》论文中提出了区分韧带屈服和总体屈服的理论思想和公式,澄清了当时国际上在宽板断裂试验和高应变区裂纹容限分析的混乱。
1956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系。历任哈尔滨工业大学助教、冶金工业部钢铁研究总院高级工程师兼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从事金属结构和力学性能关系的研究。
20世纪60年代末,首先在国内引进了线弹性断裂力学,促进了壳体用超高强度马氏体时效钢试制成功。
20世纪70年代初,从事弹塑性断裂力学理论和工程应用研究,在国际上首先成功地把J积分理论用于高应变区裂纹容限分析和应变疲劳寿命分析。
1978年在国际焊接年会上宣读的《高应变区裂纹张开位移分析》论文中提出了区分韧带屈服和总体屈服的理论思想和公式,澄清了当时国际上在宽板断裂试验和高应变区裂纹容限分析的混乱。1980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曾担任中国金属学会理事、名誉理事。
在弹塑性断裂力学的研究领域,蔡其巩提出了高应变裂纹J积分公式,在高应变区裂纹张开位移分析中,澄清了国际上应变裂纹容限分析中的错误观点,被国外同行称为“蔡氏公式”。首先提出裂纹扩展阻力曲线J-△α的分析方法和实验结果,这一成果已被“J积分测试标准”所采纳。
蔡其巩曾获得首批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专家,并多次获得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指导过20多名硕士、博士研究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