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 事:
莆田蔡姓家族堂联“耕道文章授世,友古翰墨传家”。上联说蔡氏先祖、宋代榜眼蔡佃;下联说蔡佃之弟蔡伸。蔡襄孙蔡伸(1088-1156 年),字申道,号友古。三岁而孤,弱冠与两兄佃、伷入太学,俱有文名,时号“三蔡”。蔡伸最有天赋,工于词翰,着《友古词集》,擅长书法,有蔡襄笔韵。政和五年(员员员缘 年)蔡伸登进士第,历太学博士,迁通判徐州、楚州、饶州、真州,又改知徐、德、安、和四州。后授浙东帅司参谋官、升左中大夫。
蔡伸在徐州任职时,有一禁卒图谋不轨,纠集几名小卒准备在午夜举火烧焚衙署,消息泄露,蔡伸缜密布控抓捕,叛卒被全部就擒归案。蔡伸任真州通判时,一次城里失火,百姓流离失所,露宿雪野。蔡伸亲临现场,为灾民安置住宿,并开仓放粮,赈济灾民。守仓人说:“此乃军备粮,未经上司许可,不能动用;要是擅自放粮,上司怪罪,担当不起。”蔡伸说“:国库储粮用于防备紧急情况,现饥民应急要粮。要是因开仓救灾上司怪罪,由我承担。”他果断开仓,赈济灾民,既安定了灾民的情绪,又稳定社会秩序,两全其美。事后,上司知道此事,不但不责怪,反而大加赞赏他治政有方,提升蔡伸为知州。先后擢升他为徐州(今江苏西北部)、德州(今山东西北部)、安州(今湖北安陆县)、和州(今安徽和县、含山等地)等四州知府。
宋建炎至绍兴年间 ( 1127 一1131 年),蔡伸任间辖区内盗贼蜂起作乱,弄得人心仓皇,民不聊生。
蔡伸叹曰:“王室多故,国步方蹇、中原尚未收复,我岂能以书生余枝,领取朝廷俸银,而无视国家安危。”
他闻戚方既降而又反叛,就单骑直至麾下,劝说招抚,从而使边陲州民得以安息,稳定了朝政和社会秩序,功不可没。他官累户部尚书、左中大夫,逝后被追赠特进 (文散官之第二阶,相当于正二品),墓葬在慈孝里 (今园庄镇) 紫帽山。
点评:
蔡伸办事精明能干,且能体恤民情,关心百姓疾苦。他勤政爱民,为民请命,甘愿坐罪。他是刚正爱民之臣,身为父母官士族精英,为了安民济世,明知有险,偏向虎山。
蔡伸果断开廪赈灾,是爱民果断之举。古代先贤总是谆谆告诫为官者,要好民所好,恶民所恶,乐民之乐,忧民之忧,并以“民之父母”的通俗语言,比喻执政为民的深刻政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