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蔡氏文化  传播蔡氏信息

      服务蔡氏宗族  传递蔡氏情怀

  

                   

蔡氏新闻 · 广东惠州蔡氏宗亲联谊会探访“妮言号”茶庄,..  · 广东惠东县柯蔡宗亲联谊会举行2025年度清明祭..  · 福建南平市建阳区蔡氏宗亲会联合蔡氏九儒学术..  · 福建济阳柯蔡委员会暨安海片区分会、永春分会..  · 贵州息烽养龙司蔡氏宗亲隆重举行清明祭祖大典  · 香港福建洪邦同乡会回乡访问家乡老人会  · 福建省济阳柯蔡委员会前往仙游祭扫蔡襄及蔡京..  · 安徽全椒蔡氏宗亲会到淮南开展文化交流与宗亲..  · 蔡氏立姓3070周年暨世界蔡氏祭祖大典  · 福建晋江白垵蔡氏子科家庙重建落成暨袝祧庆典..  
蔡氏文化 更多

典故传说

文化天地

蔡氏辈序

功德榜 更多

《蔡氏文化网》编辑部

组成人员


编 辑:蔡嘉蓉 蔡崇文

总 编蔡海峰

手 机:13719670907

 ·当前位置:首页 > 蔡氏文化 > 典故传说 > 内容 

蔡襄督建造洛阳桥的故事

作者:张德成  发布时间:2019/4/7

 在历史文化名城泉州东郊二十里,一条碧波荡漾的洛阳江入海汇流处,横跨着一座驰名中外的宋代梁式海港大石桥———洛阳桥。它是宋代名臣蔡襄在泉州当太守时建造的。一千多年来,民间流传着许多神奇优美的传说,有戏剧、说书、说唱鼓词、连环画等。笔者少时有幸看到莆仙戏舞台上演绎一出妙趣横生的神话剧《洛阳桥》。

  相传北宋嘉佑年间,洛阳江是一个乡野古渡,名叫“万安渡”。这里水深流急,江上时有骤风暴雨,水怪作浪,不少船舶翻沉海底,无数渡客命丧黄泉。天符三年(1012年)仲夏某日,一艘渡船平缓驶近江心,瞬间,雷霆万钧,风浪大作,眼看小小的渡船激烈颠簸即将沉没,渡客惊慌失措。此时,空中划过一道电闪,传来仙人声音“蔡大人在船上,诸怪不得无礼!”只见蛇龟众妖闻声逃遁。顿时,风平浪静,渡船安然靠岸。渡客议论纷纷,觅找“蔡大人”,惟见坐船中间的孕妇卢氏,丈夫姓蔡,大家都说这未出生的孩子将来一定是个贵人,卢氏许愿,生下的孩子若能成器,定教他在洛阳江上修一座大桥。

  卢氏回乡后生下男孩,取名蔡襄,(1012———1067)字君谟。蔡襄在母亲的谆谆教诲下,奋发苦读,博学多才,谨记母训。天圣八年(1030 年)十八岁的蔡襄考中进士,授封端明殿大学士。他时刻惦记母亲建桥的嘱托。

  一次,他奉召陪皇帝游览御花园,蔡襄巧施小计,托小太监用蜂蜜在芭蕉上写下两行大字,蚂蚁成群结队爬上蕉叶吮吸蜜汁,皇帝发现蚂蚁排字蕉叶的奇观,不觉脱口念道:“蔡襄,蔡襄,本府作官!”蔡襄急忙跪地叩拜谢恩,皇帝被他事母至孝许愿造桥的爱心感动,调他出任泉州太守。

  蔡太守到泉州赴任不久,便召集属僚商议倡建洛阳桥。几番到江边巡视察勘,招贤纳士,筹集资金,皇佑五年(1053 年)5 月 4 日,一个浩大的建桥阵势排开了。只见一船船石料抛下江中,狂涛汹涌,撞翻木船,所抛石块被冲不见踪影。历时数日,桥墩难以奠基。工程受挫他彻夜难寝,梦幻中忽见白发仙人指点迷津,蔡襄感悟,疾拟黄牒一道,求助龙王神力“退潮三日,稳下桥基”。正愁传唤无人当差,忽见府衙中站立一位衙吏,彪形大汉,名叫夏得海,欣然受命下海。夏得海被潮水卷入水府,龙宫公主设宴款待,醉倒水族宫。醒来时身上黄牒丢失,手心涂上“醋”字,得海不解其意,踉跄回府禀报。蔡襄见“醋”大悟,这“醋”字拆开来不就是“廿一日酉时”么?分明是神灵的托助。于是,全城张贴布告,率众按时奠基。适日酉时,潮退抛石,砌筑桥墩。洛阳江两岸车水马龙,人山人海,一座座坚固的桥墩屹立江中。当砌得最后一座桥墩时,江边石料用尽,如果不在退潮时砌完桥墩,一旦潮涨,势必造成前功弃尽。危难之时,恰逢仙人吕洞宾云游万安山,放眼望去,赞叹蔡襄建桥的壮举,即挥拂尘点击,漫山岩层顽石一块块滚下山崖落定海滩,为奠基送来“及时雨”。

  一波刚息,一浪又起。工地上因缺乏一大批铺设墩架木料影响施工进度,蔡太守心急如燎,夜阑人静喜得梦,又见仙人指点,须差人到清源山诚请“三人一目仙”帮助。他觉醒又传唤夏得海前往探究。夏站在山麓半天,不见人踪,傍晚忽见三个衣衫褴褛的乞丐踉跄路过,其中两个皆盲,一个只睁一目,夏认出诚请之仙人,苦苦恳求,仙人答应,念咒语:“洛阳江头,古井一口,木可造舟,水可饮酒”。翌日,江畔果有一口古井,喷泉似地涌出许多杉木。造桥民工欣喜万分,搬杉搭架,痛饮井水,果然甘甜似酒。

  长桥即将竣工,潜伏江底的龟蛇众妖拒不服输,纠集江里九十九条蛟龙,疯狂地向石桥反扑,搅得通天昏暗,浊浪排空。在此千钧一发之际,南海观音遣派八仙前来除妖,洛阳江面展开一场殊死的大厮杀。喜见铁拐李、韩湘子、何仙姑众仙各显神通,施展绝技,把这群孽龙烧死江中。

  蔡太守在建桥中设计、施工,聚集能工巧匠超群的聪明才智,攻克不少工艺技术难关,创造出人间奇迹。

  “筏形基础”,用竹筏等工具,沿桥梁中抛石成矮堤,在矮堤上造桥墩。“种蛎固石”,在桥墩与矮堤间种植牡蛎,使其繁生,以海生动物外壳的力度与桥墩石胶粘增固。“浮运架桥”借助潮涨船高,把大石板托举铺架桥墩之间。

  正当建桥进展顺利之时,财库匮乏,募金耗尽,襄母卢太夫人带头乐捐,卖去老家良田 160 亩捐资造桥仍亏空巨额。火烧燃眉,又是仙人庇护,南海观音力士驾驶祥云,轻轻摘下一片荷叶,当空一吹,闪现一位花容月貌美女泛舟洛阳江面,声称谁若能用金钱投中,她愿嫁与为妻。消息传开,一时两岸人头攒动,不少富豪子弟运银载金抛掷美女,只见,金银似雨点般投落小舟,却无一人投中美女身上。轻舟载满千金万银,载满建桥民工的企盼。这样,资金筹齐了,一座雄伟壮观的跨海长桥建成了,桥长 834 米,宽 7 米,两翼建有栏杆,雕有石狮,有七亭、九塔点缀其间。嘉佑四年(1059 年)隆冬,彩虹当空,江清如镜,洛阳江两岸人民喜气洋洋,锣鼓喧天,载歌载舞欢庆历经七年风雨建成“万安天下第一桥”。

  尽管剧情颇有浓重的神话色彩,但它贯穿历史的真实记载,蕴含老百姓美好的寄托。蔡襄建造洛阳桥的佳话千古流传。洛阳桥建成后,蔡襄撰写《万安渡石桥记》并刻石碑于岸南。这篇 153 字的碑文雄伟遒丽,气度轩昂,堪称殊世书法之瑰宝。蔡襄没有贪天之功为已功镌刻自己的名字,而是肯定了造桥中卢锡等 15 位精英的功绩,体现出他廉洁实干,济世安民的高风亮节。

  洛阳桥雄姿岿然,结束了行人“弃舟之徒”的历史,而且扩大了商品南北流通,推进了生产发展,使泉州城成为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新起点。为了纪念蔡襄倡建洛阳桥的卓越历史功绩,泉州人民在洛阳桥南畔建造一座蔡襄祠,并塑像立碑,让世人永远铭记这位历史文化伟人。

·上一篇:宋代痛失状元的莆仙学子——蔡佃.. ·下一篇:福建莆阳古代清官故事点评:体恤..
关闭本页】【返回页顶


| 首页 | 稿留 责权声明 | 赞助网站 功德榜 |

   箱:cs1046@qq.com

码:91441302MA546BX10P  粤ICP备2020098548号-1

息,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