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莆田市明弘治《兴化府志》卷之三十九《蔡襄传》记载,蔡襄是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进士,为西京留守推官,馆阁校勘。1036年,“范仲淹以言事去国,余靖论救之,尹洙请与同贬,欧阳修移书责司谏高若讷不言仲淹之非辜,由是三人者皆坐谴。襄作《四贤一不肖》诗,都人士争相传写,鬻书者市之,得厚利。契丹使适至,买以归,张于幽州馆。庆历三年(1043年)仁宗更用辅相,亲擢靖、修及王素为谏官。襄又以诗贺。三人列荐之,帝亦命襄知谏院。”这一记载说明,最早发现四位贤臣,并及时向国家和全国人民汇报的是莆田历史名臣蔡襄。特别是范仲淹,他是庆历新政的总设计师,在1036年反腐败斗争中崭露头角,竟然也被蔡襄发现了,那更是不简单的事。而且他还以文学为武器,歌颂贤者,揭露丑者。这样进行政治斗争,在那时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所以,称蔡襄为宋仁宗时新型的民主斗士也。
在蔡襄以前,我国并不缺乏民主斗士。例如孔夫子是春秋后期著名的民主斗士;荀子、孟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民主斗士;陆贾是汉高祖时著名的民主斗士;魏征是唐太宗时著名的民主斗士……他们共同的特色是亲民爱民,站在人民的立场说话办事,主张为政要取信于民,让老百姓放心。这是因为华夏政权民为基础臣为骨干君为领袖;不得民心就要垮塌。所以,他们通过教育或者廷议,宣传历史上的民主制度和成功的历史经验,为当时政权民主建设做出了贡献。蔡襄的贡献在于发展了这种斗争方式。在那时廷议不行,一个又一个前赴后继,都失败了,都没有好下场,宋朝顷刻之间就要土崩瓦解。在危急关头,蔡襄应用文学武器,试一试,灵了,国家有救了。“都人士争相传写”,许多人不仅引起了共鸣,而且还把新的信息传递出去,达到了治国安邦的目的。
引人注目的是,蔡襄的诗还引起了出版家的共鸣,为之大量印发,让四位贤臣家喻户晓,让蔡襄名扬天下。他们那样做,不仅畅行无阻,而且还因此“得厚利”。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件大快人心的新鲜事。这对出版家来说,是件鼓舞人心的事。在世界历史上,出版家主动加入上层建筑领域的政治斗争,这还是第一次。所以,随着蔡襄研究的不断深入,你不但会觉得这位兴化之子身上富有新时代的气息,而且还会觉得出版家等也有新时代的气息,从而导致对宋史研究的浓厚兴趣。
由于得到好处挣了钱,中国出版业日益发达,更重要的是从此中国出版家在政治舞台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显得今非昔比。他们有文化,有政治头脑,绝不是等闲之辈。在他们的领导下,印刷术得到了创新。沈括《梦溪笔谈》的《技艺》篇记载了有关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庆历中(1041-1048年),有布衣毕昇,又为活版。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又据《兴化府志》卷之十六《宋进士科》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王拱辰榜之后夹注:“是年赐《大学》篇,自后与《中庸》间赐。”宋仁宗启用《大学》和《中庸》,翻开了中国历史新的一页,亲民成为新课题。从此,沉睡千年的古代文化逐步得到开发,成为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建设不可缺少的法宝。其结果,继隋唐雕版印刷术之后,宋朝中期又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以适应诸方面建设发展的需要。这是蔡襄名扬天下的时代背景。
马克思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资产阶级社会是人类社会商品经济发展到了一定阶段的社会形态。1986年七月,笔者曾经在《中学历史教学》第四期发表了《试论明清城乡人口的变化》,提出了中国资本主义“明建立说”,说明在历史研究中必须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应用。在今天,马克思的话和蔡襄时代的科技发展水平相联系,也就灵了。早在唐朝末年,火药已经用于军事上。到了宋代,火药武器日新月异,有火箭、突火枪、抛石机等;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业上;印刷术则变成宋仁宗亲民政治的工具,变成君亲民、臣亲民、民亲民的有力武器。为什么从庆历新政到王安石变法,宋朝中期的改革不断深入,神州大地日新月异?一查,原来印刷术是“科学复兴的手段”,是“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有比较才能鉴别。“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生产力发展了,生产方式、生产关系、人们的思想等相适应发展了,或者说,自然科学发展了,社会科学也相适应发展了。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蔡襄等的出现就说明了这一点,宋时我国三大发明有了新的成就,新型的政治家、思想家、出版家等涌现出来了。否则,那是不正常的。近代的欧洲便是如此,十三四世纪中国三大发明传入欧洲以后,引起了航海业等的变化。同样是航海家,郑和下西洋,实行友好外交,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服务。但是,欧洲的航海家却是相反,实行强权政治,进行殖民掠夺,到处建立殖民地,给本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带来了大灾大难。一查方知,他们从阿拉伯那里学习这些新技术时,并没有把中国亲民政治等社会科学新成就一起学到手,所以,走火入魔了。这是触目惊心的历史教训。它告诉人们在对青少年进行科学技术传授的同时,要同时进行爱民亲民、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社会主义伟大理想的教育,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