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莞樟木头官仓蔡氏宗祠建竣于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堂号叫:“崇礼堂”(宗旨是遵行社会道德)。官仓蔡氏在它的训导下,出现了一百二十三位乡贤,其中列入方志有四十六人,记入老谱内有八十九人(含方志人数),新谱增三十四人,在祠堂侧面的“乡贤馆”有其芳名可查。
改革开放后,樟木头官仓蔡氏成立了本宗亲理事会;制订了理事会章程;安排了就职成员;明确了成员的职责和义务;发动了族人捐资;修膳了祖墓、祖祠;进行了修谱和族间联谊活动;颁发了“升大”学子奖学金;订购了蔡氏宗刊《儒林门第》和《蔡氏文化荟萃》及投稿论史。这些工作成效喜人,祖祠列入文物保护,各项工作受到政府重视和表扬,体现了族人的团结和力量及智慧。这是本宗主流方面的情况。
从多年的族谊活动中,笔者注意到族内有一些不正常,违“崇礼”的负面影响,那就是有些宗亲不参加祭祖;对族史不感兴趣;不懂辈序。这种情况存在是违背“崇礼堂”宗旨的、不可谅解、不可等闲视之的。下面列举情况:
一、在我的同龄人之中,曾受过“文革”挫折的人认为:参加族谊活动是复旧倾向、怀后顾之忧,执意回避。
二、基层干部、特别是政法纪检干部,因其政治关系,怕参与族谊活动会违犯纪律,不敢踩入族谊半步,对族史也不稍一顾。
三、知识分子,自居清高,退休后迷醉金钱,全神贯注钻营副业攒人民币,祭祖不到位,对族谊不感兴趣,对蔡文化冷淡。
四、宗亲理事会常务成员,尚有人不懂辈序,称呼不分昭穆、不研究族史,以为自己做好修祖墓、祖祠、办好祭祖、接待来宾、发完奖学金就“OK!”,不关心蔡文化,头脑简单。
以上四种情况较凸出,笔者根据崇礼堂宗旨,对此四种情况作出如下弹劾与评述:
一、族谊活动是“四旧”,参与叫复旧?没错。先人制礼,有科学亦有迷信成份,也就是常说的:精华与糟粕。我们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就象胡子可剃,眉毛要留的道理。祭祖和族谊是好事、是眉毛,要保留、要坚持发展。故此,试问:你剃胡子把眉毛也剃掉,你不就象怪物了吗?
二、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曾提倡修谱,发文论修谱的重要性;江泽民挥毫书:“蔡氏始祖叔度公”;蔡善武、蔡多文、蔡家作等将军呕心沥血写蔡史论文,并积极参与蔡氏联谊活动,他们是领袖、高官都不怕违犯纪律,你“芝麻绿豆官”倒怕违犯纪律?
三、知识分子以文为本,以重视中华文化为己任。蔡史是蔡文化的组织要素,也是中华文化重要的核心成份。关爱蔡史、不做庸人乃是蔡氏知识分子应有表现。那种自居清高,养成“傲骨寒梅”习惯,仿李白“天子呼来不上船”的作风不可取。退休后,有份退休金什么都不用愁啦,怎么还去为“五斗米”折腰,做金钱奴才?
四、在中华文明史中,中华名人众多,蔡氏名人就像闪闪发光的明珠。不管在哪个朝代,不论是发明创造、经纶历法、沙场武略、书墨丹青、廉政善治、社稷孝贤,蔡氏名人辈出光环夺目,国以其为豪,族以其为荣,蔡谱有其记载,国史、方志有其记载。宗亲联谊会常务理事成员应重视研究蔡史,掌握蔡史知识。如果你不研究蔡史,对蔡文化不感兴趣,你就不称职,连辈序都不懂,简直是滥竽充数之人。
此次修谱,编辑工作人手少,仅由两人操作,面对约三万人口的家族,大半外迁,联系困难。加上旧谱史少,宜充实,原记载错漏多,宜更正弃伪存真。不少人以为修谱是简单事,无须惊师动众,少协助,多阻难,嫌花四年修谱太久,急于催促,逼得编辑无所适从,只好将初稿付印,未经校对,似乎剖腹取蛋,未做到务实求真。既往矣,以上种种情况留作经验教训。望新一届理事成员重视蔡文化,关爱族史,改变负面现况,不做庸人,多接触华侨、知识分子、不关心族史者提高认识,加强合作,共同把本宗联谊会办的更好样。
|